武大校长李晓红: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
凤凰财经讯 第十三届亚布力中国企业家年会于2013年2月22日—24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改革开新局--企业家精神与中国未来”。王石、马云、吴敬琏和张维迎等企业家学者将出席。
以下为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晓红演讲实录:
李晓红: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
正如刚才主持人所说,我是第一次来到亚布力,昨天我是参观了一下滑雪场,今天有幸和我们武汉大学的书记李健,我们两个到了雪乡,不虚此行。刚才听到企业家的一些演讲,也因他们一些精彩的演讲,精辟的一些论断论述深受教育,所以我还是那句话不虚此行。
那么我既不是企业家,也不是经济学家,更不是像孙省长是政府官员,我是搞教育的,所以我来我不知道该说兴什么,我本来不该做这个发言,但是是因为陈东升、毛振华两位论坛创始人非让我在这儿发一个言,如果我讲得不好,是他们的责任,不是我。
我讲什么呢?我还是想围绕着,我是搞教育的,所以我把经济和教育如何能够连到一起,谈一些想法,所以我就想了一个题目,叫做创新经济与新一轮高等教育的改革。
主要讲三个观点:
第一,教育和经济是什么关系,我认为是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
第二,创新经济时代不仅要呼唤一种高层次的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一种创新人才。
第三,简单推荐一下武汉大学。
今天的教育,我认为就是明天的经济,我们现在看一看世界经济高端发展中心在五百多年,六百年以前到现在的一种转移,比如说技术中心,可以说是在14世纪左右从意大利转到了英国,转到了法国、转到了德国,到了1860年转到了美国一直到现在,科学中心,也是一样,从意大利转到英国,转到法国,转到德国,转到美国,经济中心,或者经济繁荣中心现在包括从1915年开始,现在到美国,现在后面为什么打一个问号呢?我们经济学家来回答,看会不会转到中国。
所以刚才五百多年到六百多年历史的轮回,可以对世界的经济高端发展中心,确实它的转移已经绕了大半个地球。那么世界的经济高端发展中心,是不是会在落地生根在中国,前面看到是一系列的数据,但是也还困惑,我个人认为,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但是挑战更大,难度更大,竞争我认为是更加激烈。能不能到中国,我认为挑战还是很大的。
看看教育是怎么转移的,教育的中心转移,它要早一些,从13世纪,从意大利作为高端中心个,影响的范围是环地中海地区和欧洲,后来转移到17世纪一直到后面,英国、法国、德国,一直到现在的美国。那么未来50年高等教育,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心是不是又在中国呢?我们先看看经济和教育的关系,这是我刚才分析的一个结论,当进入高端发展阶段时,教育要前一点,它们本国的教育哲学,艺术等软实力因素,进入了高峰状态,并且比硬实力经济中的军事等等提早五十年,教育是优先的,教育是率先在那个地方产生中心,然后才形成经济中心,这就是我的观点。
所以历史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的认识,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优先发展,全力打造一批具有世界顶尖级的一流大学,是任何一个大国向强国迈进不可逾越的一个门槛,这就是我的结论。
中国现在我认为是教育大国,但不是教育强国。那能不能够中国高等教育,现在目前处于一个什么状况,中国高等教育要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究竟有多远?中国大陆的高校目前大概是2100所左右,其中有一个叫梯级式的大学架构,第一层次是“985”高校,第二层次是“211”高校,现在是112所,但是112所涵盖985的39所。第三层次,普通高校。第四层次,普通高职高专,加起来一共大概是2100多所,所以中国是一个庞大的高等教育的体系。
最具竞争力的是“985”高校,中国内部排名前十名的高校,是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意志,把浙江大学排在第一,为什么北大、清华永远不是第一,浙江大学已经有两轮排到第一,有一些把武汉大学是排到第7位,我也感觉到沾沾自喜。
从刚才世界大学排名,从规模来看,我们现在是全球高等教育规模是世界第一,去年的统计总人数是3167万。整个的中国高等教育是高等大国,但不是强国。为什么不是强国,《泰晤士报》一个比较民间的,但是是比较著名的一个排名,世界前10的排名没有中国的高校,中国的高校北大、清华也是按照它这个排名。
我们不是为排名而论,但是有一定的道理,有40多位的、有70多位的,公布到400强以内也只有10所高校,所以是大国,所以还不是强国。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在哪儿呢?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几个原因是必须进行改革的。
1、是体制上的问题,现在学校是一个大而全,小而全,我曾经有一个观点讲过有两年了,我说中国的高校和国外相比,中国的高校除了火葬场什么都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初中高中,医院,包括离退休,你什么都要管。请问我们香港的大学,请问国外的大学是不是这样?他们是属于挖人才,培养人才,我们是大而全,是小而全,这是体制上的问题。
2、机制上的问题,在运行上,我们认为存在一些运行不畅的地方,包括各个评价体系,国家,政府,以及机构,地方对我们的一些要求,我们确实受制约也比较多,使得中国的很多学校现在是趋同化,很多学校都想办成综合性大学,你本身是一个工科为主的学校,一定要办一个综合性大学,就是说把自己的特色也丢掉了。第二不讲了。
3、是制度上的问题,我指的制度是人事制度,我只是说一点,你们各位企业家你今天想起哪一个人不顺眼,你明天可以把他开除,我的学校是不可能开除任何一位,除了他是判了刑,包括劳教的,包括吸毒的,被劳教以后,你还要安排他的工作,你不可以解除他,这就是我们制度上一直没有突破的,现在我们有聘任制,但是过去遗留下来这么几十年,这个制度上没有解决,这三个是比较大的问题。
4、是我们高校内部的原因,是产出与投入偏低,一个是国家的投入比较低,第二,我们自己培养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人才,我们回答“钱学森之问”,我们如何回答钱学森之问,就是培养人才不够。
第三,我们对社会上整体的贡献还有一些问题,所以我认为中国的高校要赶超世界一流,要赶超世界和达到世界一流,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由大变强,我认为必须实现两个转变:
1、是教育优先发展,要重点支持高等教育。
2、是要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刚才那些都是必须要改革的。
第二个部分谈到的是创新人才,过去在上个世纪的中叶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成为了发展经济的主要因素,现在是创新经济时代,所以当前迫切需要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新理念,新的经营管理方式,新的生产方式产生的一些人才,这个是不一样的。关于这个方面,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建设创新性国家,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应该说有两个问题要实行转变,一个就是要考虑如何有效推动两大历史型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拔尖人才,配件众多的拔尖人才转变,第二,要如何为国家转变经济方式服务,如何为企业强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提供人才支撑,从根本上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校史争论了很久,最后大家认同是120周年,1893年,张之洞当时创办的自强学堂,所以到今年我们是建校120周年。它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文理工艺都有,在2011年合并,我们培养目标,是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我们要想走向国际化,创新人才,这一步也体现了我们学校自身的一些特征,特色和时代的特征,我们主要是抓三创教育,高等教育改革从80年代就开始了。三创教育,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这是我们的一个特色,这是三创教育的一个理念,三创,主要是在创字上,在三创教育的这一种理念的推动下,我们自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社会各行各业培养许许多多的拔尖人物和领军人物,这是我们武汉大学的优秀的历史长存,有哪些人呢?包括方方、池莉、林白、熊召政、刘亚洲、王家新、马竹、喻杉等等。经济企业家陆长生、田源、陈东升、毛振华、雷军、陈一舟、艾路明、石亚军等等。陈东升是非常的热爱学校,是铁杆校友,这两年陈东升捐了一个亿多现金给武汉大学,田源是最早在武汉大学建立审计和保险专业,还有科技产业界。武汉大学创造多项第一,包括第一颗人造金刚石制造者王光祖等等,武汉大学正在为办成一种顶天立地的大学而奋斗,一定要服务国家和服务地方,最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经济要改革,企业要改革,学校也要改革。谢谢!
相关专题:2013亚布力:改革开新局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