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方是悬壶济世的医者,一方是渴望健康的患者,原本应该同一立场共同对抗病魔的双方,为何却表现出了势如水火的对立?医患关系僵局如何破冰,仅靠内心的自觉去重建信任够不够?【评论】
1:患者对医生既不信任也不感恩
2:医生们看病先“自保” 其次才是救人
3:总是一张后妈脸 千金难博医生一笑
4:患者觉得花钱就要治好病 医院里面不能死人
5:医生赚钱不靠本事 靠“卖药”养活自己
6:医生动不动就“挨骂被打” 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7:大多数医院的医技水平止步不前
8:医闹水平突飞猛进 变得越来越“职业”
一方是悬壶济世的医者,一方是渴望健康的患者,原本应该同一立场共同对抗病魔的双方,为何往往拔刀相向?近年来,医患关系失去了原来的纯净和温暖,变得越来越紧张。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医患矛盾真有那么深吗?[详细]
说到医生收入,也许很多人脑海里都不由自主地想到那句经典的话:"在美国,收入最高的是医生、律师、教授。"在国人认识里,医生亦是高收入群体。但医生们却普遍反映收入水平不高,对自己收入不满意。很多刚分配到医院的医生,每个月只有2000多元。[详细]
出了医疗事故,医生得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没错,否则就是医生、医院的错,要负责要赔款。那医生自然所有检查都让病人做,至少对簿公堂时有证据,证明自己没误诊,病人除了多掏冤枉钱别无选择。当治疗风险太大时,很多医生选择放弃。[详细]
“全国人民上协和”是如今中国的真实写照,大医院一天七八千人看病,医生分给每个病人就几分钟,如此流水线作业,能有多仔细问诊、观察和思考?没了和谐多了误诊。小医院医生从毕业到退休,治过的病人没几个,无经验何谈水平,误诊就再正常不过。[详细]
院长的工作要“抓大放小”,要关心怎么增加新设备、怎么建高楼、盈利多少、现金流多少……这些是“大事”,但“怎么让患者满意”和“提高医疗质量”也绝不应该被归为“小事”麻木到视而不见。[详细]
相比于病症,医生对死亡的麻木和对生命的不够尊重更加致命。以病人为本并不需耗费金钱,只有让突飞猛进发展的医学教育不缺人文的钙,技术进步才会真正转化为社会进步,成为人们的福音。医学虽属自然科学,但它更是一门社会科学。[详细]
卫生部门与公立医院就好比“老子”和“儿子”,“管办分离”喊了这么久,这种关系丝毫没有变。每个医院的发展思路、人员调动、人才引进都要经过领导审批,院长毫无管理实权。每当出现医疗事故等问题时,老子给儿子做出的鉴定,难免让患者心生疑虑。[详细]
他们本来是同一道战壕中的战友,他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然而如今,他们却变成了彼此的敌人。如今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怎么了?病人到底还能不能信任医生?医患关系如果日趋恶劣会带来什么后果?[详细]
现在已经有很多医生因为怕被患者告、被患者打,甚至被患者杀害而不敢做任何需要冒险的手术和治疗,使得一些本来可以“搏一搏”的病例,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有的病人甚至被医院拒之门外,医患交恶最终受害是患者。[详细]
要改善医患关系,医生的理念必须改变,要先给病人开“关怀处方”,再来谈治病。他说,每个医生不妨牢记美国医生特鲁多墓志铭上的那段道出医学和医生角色本质的箴言:“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详细]
近年来,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院发展建设和运行费用主要靠服务创收来解决,医院支出90%以上依靠收费获得,使医院逐步背离了公益性目标,出现逐利倾向。可见,体制机制的不合理,造成了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和医患双方在经济利益上的对立,成为影响医患关系的根本原因。[详细]
为了保证群众看得起病、付得起费,就有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健全,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要。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时,医务人员和医院必须直接面对病人对高额医疗费用的质疑,成为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替罪羊”。[详细]
基层医疗机构条件不能满足基本需要,群众看病涌向大医院,造成大医院超负荷运转,普遍存在“挂号、交费和检查排长队,看病只要五分钟”的现象。同时,医生一天内要看几十个病人,他们忙得甚至连上厕所时间都没有。医生任务重、压力大,对患者的沟通解释不到位,导致误解和矛盾。[详细]
在实现过程中,很多人以为中国医改就是缺钱。有了钱,这事儿就好办。其实,医改不仅缺钱,同时也缺制度规则。国家确实应投钱,但是更要讲究如何投入,怎样投得有效率,如果仅仅是投钱的话,不一定能够达到想达到的目的。[详细]
也许有一天,医疗资源真能够极大丰富,专家们俯拾皆是,那时我们就不用操心卫生体制了,医患的战友关系也能恢复本来面目。然而,只要那一天还没到来,只要优质医疗资源还稀缺,只要医患之间还缺博弈的平衡,医患难有宁日。[详细]
体制不健全,医院公益性降低,客观上加剧了医患矛盾,而患者申诉和维权渠道不畅又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是多少,在法律上是不统一的,而且在法律之外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结果不可预测性。[详细]
医改自09年开始,三年内各级财政需新增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需新增财政投入3318亿元,各级财政部门要千方百计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医疗卫生投入。
在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基础上,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价格。
新医改方案指出:在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
看病难,难在大医院。反映出基层医疗质量、水平的欠缺。因此,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让乡镇医院、社区医院等承担起“看小病”的任务显得十分重要。
医生“走穴”合规化;在医院任职的医生可以兼办诊所,在社区为民众服务。解决了人才的充分利用、健康发展和合理流动问题,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作为医生,谁都想成为大师。但大师和匠人的区别,绝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精神境界上。如果把医学当成了纯技术活,就注定只能是一名匠人,无法成为大师。
改革“以药养医”的制度弊病,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后,首先是政府对村医的补贴,此外,村医还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补偿和新农合对其的补助。
利用第三方力量对医患纠纷进行调解的模式,在各地悄然走俏。卫生部官员透露,在各种新兴方式中,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成为最典型和最有实效的一种解决方式。
国家要发展多元化的医疗,首先要占领一个“道德的制高点”———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再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两种力量并不完全矛盾。
卫生部长陈竺回应弑医事件时称,弑医是犯罪行为,而不是什么医患关系问题。医患关系基本面是好的,优质医疗资源不是一天能够长出来的,需要过程。救死扶伤的事业需要在安全和受尊敬环境中进行,要加强医院安保措施,对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详细]
医疗服务是高风险行业,即便是规范、技术精湛者的手术也会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但由于制度上缺陷,一旦纠纷发生,矛盾往往集中到医院和医生身上。应建立第三方机制,发生医疗纠纷,患者不会闹医院,而是找第三方赔付者进行理论、获得赔偿。[详细]
当发生一起患者被伤害的事件后,舆论会高举道德大棒,把医生当成敌人,一边倒地站到患者那一边,严词谴责医德的堕落和医风的败坏。而发生一起医生被伤害、被羞辱的事件后,舆论又会站到同情医生的那一边,谴责患者的蛮横、偏执和极端。反思医患关系,首先要走出这种舆论“摇摆律”。[详细]
作为医患关系的两端,医生与患者可谓唇齿相依。患者需要得到医生及时、有效的救治,医生则在对患者的施救中体现价值、赢得尊重。这种相互依托的利益诉求关系,使医生与患者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一种双赢,达成这种双赢关系,必须以正常的诊疗秩序作为前提。[详细]
媒体在报道医疗纠纷的时候,也确实起到了一些妖魔化整个医疗行业这样的一个作用。凡是医生的负面信息,媒体乐于报道,正常的媒体感觉没有报道价值。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刻板印象,这个刻板印象就是所有的医生都收红包,所有的医生只要不给他红包,他要给你使坏。[详细]
钟南山称,推动中国医改,破除现在医疗界存在的种种乱象,需要以三甲医院为代表的医疗精英更加积极主动。把活婴当成死婴扔了,该给吃保胎药结果让人家吃了堕胎药……钟南山诉说着他工作中遇到的种种乱象,钟南山说,医务人员如果能摸着良心行医,很多医患矛盾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详细]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