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开盘,股民赵科情绪低落到极点,他好不容易中签的500股亚太科技开盘就破发。发行价40元,开盘时便已经在33元,什么还没干,就直接损失17.5%。
按照以往的规矩,赵科中签新股之后,当天就会卖出,昨天他破天荒地把这500股留了下来。“反正都是跌停价了,我再看看”,他回想起2009年创业板刚上市时,中签500股就能赚个几万元,可惜那样的胜景已经很遥远了。
中签如中剑5新股集体破发
赵科的故事并不是孤例,在越演越烈的新股破发潮中,已经有一批职业打新者无所适从。就像昨日,5只新股登陆A股市场,刚刚开盘,就宣告集体“沦陷”。鸿路钢构开盘报35.30元,跌13.90%;亚太科技开盘报33.00元,跌17.50%;新都化工开盘报29.90元,跌11.75%;司尔特开盘报23.50元,跌9.62%;风范股份开盘报29.97元,跌14.37%。盘中,虽然5只新股止跌回升,但截至收盘,仍是破发收场,5只新股上市全军覆没。这在中小板历史上,也算是首次。
截至昨日,今年以来上市的股票共有21只,有14只已经破发,破发率高达2/3,而在剩余7只个股中,杭锅股份和恒泰艾普也是徘徊在发行价边缘,昨日收盘价较发行价涨幅不超过3%。
如果再把时间推远一点,从去年11月开始,两市共发行了83只新股,到昨日破发的已经达到34只,其中主板5只,创业板11只,中小板18只,在所有破发股中,有12只跌幅已经超过10%,“领衔”的华锐风电,在4个交易日中,已经较发行价下跌17.21%。
三高成祸首大盘股最受伤
2011年伊始,新股破发率就创下历史之最,最大的原因就是发行体制改革,在2008年重启IPO之后,新股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高、超募严重已经成为共识,特别是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中,以前新股市盈率三四十倍,现在动辄就是七八十倍,甚至有的个股发行市盈率可达到150倍,二级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实质是代表了新股的价值回归。而从市盈率来看,2011年发行的12只新股平均市盈率高达77.3倍。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市场低迷。当市场情绪过于悲观,就容易引发“羊群效应”。世基投资余峻威认为,新股的首日破发与上市公司基本面质地和发行市盈率并不存在必然联系。统计所有从2008年之后上市
的新股,不难发现,所有破发股均与市场走势疲软有关系。一旦遇到市道不佳,无论多低的市盈率上市公司都有破发先例。而牛市中,再高市盈率个股也有资金接盘。同样,破发还与上市公司股本大小有关系。股本越大的新股在目前成交低迷的状况下越易破发。
这一点也与新股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相一致,在2010年11月之后发行的83只新股中,目前破发情况最严重的华锐风电、亚星锚链、力帆股份、风帆股份均是大盘股。
或倒逼新股制度改革
曾几何时,新股是市场资金的避风港湾,市场行情不好,打新总是有保证的,“新股不败”已成一个神话,眼看这个避风港也靠不住了,自然也引起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
去年11月,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进入第二轮,其中主要包括完善询价过程中报价和配售约束机制,提高单个机构获配股份数量,扩大询价范围,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完善回拨和中止发行机制等。但是,从效果来看,这些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
“如果新股破发潮继续进行,或将倒逼监管机构加快改革速度”,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发行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行,此前引起广泛讨论的“老股配售”、“储架发行”等都有可能出现。
老股配售又名“市值配售”,是针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流通市值进行的新股发行方式,即每10000元的股票市值可获得1000股的认购权,再通过参与委托及摇奖中签的方式确认是否中签。也就是说,股民手中握有的股票越多,中签的几率就越大。这种方法曾在2004年推行过,宣布当天被市场认定为是特大利好消息,个股全线涨停,但推行时间不久就悄无声息地退出了。
储架发行剑指上市公司超募
此外,为了解决超募现象,证监会也正探讨适时引入存量发行制度。自创业板开市以来,超募严重一直是令市场头痛的问题,今年1月7日上市的天立环保,超募率就达到778.9%,创下纪录。
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在1月29日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讨会上表示,存量发行的引入,是发行体制改革下一阶段可以探讨的问题。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在报告中也指出,及时引入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措施,认可存量发行和储架发行,推出这些制度安排。
所谓储架发行,就是针对上市公司投资金额较大、时间跨度较长的项目,监管部门一次性审核其发行申请,然后由公司、承销商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分次择机募集资金。这种发行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减缓二级市场的压力。
华西都市报记者陈春雨
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