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8个月,创业板指翻倍,与此同时,沪指频创新低。两板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创业板疯涨的理由是什么,经济结构转型?还是又一轮制造泡沫?【评论】
创业板指今日高开高走,暴涨近5%。板块内334家个股上涨,仅有1家个股下跌。世纪鼎利、四方达、顺网科技等23家个股涨停。【详细】
创业板能疯狂这么长时间不是偶然,更何况利好不断。确切地讲,政策层面对创业板炒作是有利的,借题发挥本来就是炒股的特征,此时不飙又待何时?【详细】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破土而出。转眼,三年过去了,质疑声未消,股价也开始分化。三年,在信息时代,很长;在成长途中,很短。凤凰证券从量化的角度力图解读创业板这三年变迁。[详细]
在创业板不断飞涨中,信息服务、信息设备和电子等三行业表现最为突出。创业板上涨并非整体性上涨,而是有所分化。转型期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在政策利好引导以及良好业绩的刺激下,股价整体表现突出是符合市场投资逻辑的。在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进入经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建议自下而上选择符合转型方向的成长股,从大趋势上来看,股价上涨造成的市值扩张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的切换或是不可避免的。[详细]
在资金面短缺的情况下,资金去拉动大市值的主板个股显然难度较大,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个股盘子小,比较容易拉升,历来也是兵家争夺之地。此外,从宏观面上看,在我国经济转型的阶段,传统行业或遭抛弃,资金谨慎介入,而对于新兴产业代表的创业板介入明显。[详细]
创业板涨到800点就是正常,涨上100点就开始认为不正常了,那么以后涨到2000点呢?估值上,30倍高吗,40倍呢,目前觉得高,但是距离70、80倍好像还差得远。历史上的牛市PE不是都是高得离谱吗?而且对于市场以及投资者来说,越高越不敢买,越不敢买越上涨。这种情况,又如何去理解和区分理性与非理性呢?[详细]
1999年10月,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始终保有重要经济地位的香港在“欣欣向荣”的IT浪潮里迎来了它的创业板上市。一推出便门庭若市:仅2000年便有47家企业挂牌上市,2001年更是达到了57家,比同期的主板市场还要多。网络时代的风潮过去后,纳斯达克在几年内得到重生,然而香港却陷入了更深的低迷,不但上市企业越来越少,甚至一大批成长性企业纷纷转板从而撤出创业板。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使得香港创业板市场逐渐没落。
香港创业板上市之初正是网络热潮兴起之时,香港创业板也效仿纳斯达克,将IT行业作为创业板市场的行业定位,然而在IT产业低迷徘徊之时,香港创业板并没有对自身进行重新行业定位,没有大力开拓除了IT行业以外的企业。
香港创业板融资能力差,而收费又高;对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讲,在香港创业板上市便不再成为它们的最优选择。前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徐光勋则认为,缺乏高质量的机构投资者直接导致市场交易量萎缩、再融资困难。
不少其他国家的创业板失败便在于监管措施不到位,使得市场失去对创业板的信心;香港创业板市场也不例外。不少投资者害怕此类高速成长性企业存在欺诈问题,从而质疑上市公司的实际质量。
没有把握住大陆企业高速发展的经济势头,从而形成以大陆市场为依托的创业板则是香港创业板的重大失误。香港创业板却没有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重点开拓大陆市场;最终丢失了巨大的市场资源。
港交所在2008年大大简化了由创业板转主板的程序。这招使香港创业板地位更加尴尬。首先,大量优质企业源源不断流向主板市场。同时,不少企业把在创业板上市当成了主板市场的垫脚石。最后,借壳上市造成监管难度加大。
创业板指数走出与大盘迥异的独立行情,成功站上1200点整数位。创下本轮反弹新高,并逼近1239.60点的历史高点。同时,昨日创业板成交达到347亿元,再创天量。[详细]
终结创业板行情的,也许不是流动性变化,而是业绩增速变化。创业板企业的高成长性要经历又一个“业绩证伪期”。在创业板指100只成分股中,有66只中期业绩预喜,预喜率达66%,比整个创业板市场预喜率高出10个百分点。[详细]
IPO重启对创业板冲击大,导致创业板短线见顶。IPO开闸对市场心理面、资金面都存在一定程度负面影响。如果出现打包发行的情况,对涨幅过大的创业板短期将形成较大冲击。[详细]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