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股市更应反思制度层面问题

2011年09月29日 07:13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新华社发文称,中国股市没有一吃就涨的灵丹妙药

-新华社记者 赵晓辉 李云路

中国股市似乎又到了一个引发全民关注的时刻。网络上、论坛里,既有人们宣泄对股市不满的闲言碎语,也有各路专家出马直指监管弊病开出的药方。然中国股市之疾,非一日之成,亦非单方面原因所致,绝非一剂灵丹便可“药到病除”。

今年4月中旬以来,中国A股一直跌跌撞撞,不仅没有出现期待中的系统性反弹,上证综指反而越走越低,甚至创下近两年多来的新低。长期的低迷极大损害了投资者信心,股市成交频现地量。“中国股市缺乏的从来都不是资金,而是信心”这句话再次被印证。

微博中,人们藉《小股民之歌》和各种顺口溜表达对股市的无奈。人们认为,供大于求导致股价下跌,监管层对股市的低迷不能坐视不管,“吸金”厉害的新股发行应该放慢速度。

尽管全球对比来看,中国经济仍保持稳健增长,甚至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但几成定律的“通胀无牛市”决定A股很难翻身,而对资金的高灵敏度又让股市走势紧随货币政策举措亦步亦趋。自去年以来,流动性收紧政策和通胀形势一直是压在股民心头的两块砖头。

海外市场的波动也是重要因素。日本地震,美国经济前景黯淡,欧洲债务问题恶化,使得一向与国际市场不同步的A股也受到拖累,甚至加入全球大跌的部队。

回顾今年的A股行情,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年初,A股市场由于流动性相对宽松和大盘股的业绩增长带来了一波周期股行情。4月中旬以后,货币政策持续加码,导致社会流动性趋于紧张,经济景气度温和下降,市场随之步入调整期。进入8月份,美国国债评级遭下调,欧债危机再次爆发,投资者对经济下滑和政策持续收紧的担忧加剧,A股持续走低。

人们投资股市买的是预期。海内外宏观形势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自然谨慎入市。但缺乏资金吸引力的A股并没有停止新股发行的步伐。今年以来,新股发行长期保持每周近十只的水平,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金额全球居首。

 

相关专题:股市“悲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heying] 标签:股市 中国 新股 流动性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股票名称 股吧 研报 涨跌幅 净流入
复星医药 股吧 研报 2.54% 82180.60万元
天山股份 股吧 研报 -2.21% 56006.18万元
京东方A 股吧 研报 3.63% 54386.33万元
隆平高科 股吧 研报 7.90% 52767.97万元
智飞生物 股吧 研报 -2.57% 47914.52万元
天邦股份 股吧 研报 8.00% 47535.05万元
北大荒 股吧 研报 8.85% 45487.80万元
中国联通 股吧 研报 4.12% 43193.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