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收购平安事件:国开行440亿授信敏感
正大来电“没代持”,平安回应“交易还在进行”
“国开行提供贷款,可能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行为。取消贷款,说明正大集团和国开行在具体协商过程中有分歧。”
理财周报记者 丁青云/深圳报道
距最后期限仅22天,泰国正大集团收购中国平安股权一事,波澜再起。
1月8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开行早在去年12月中旬,以风险提示的方式,叫停了对正大集团收购平安股权440亿港元的贷款。随后,港媒爆出,与正大集团签订贷款协议的国开行香港分行行长刘浩已被停职。
1月10日下午3时,正大集团泰国总部回应理财周报记者:“目前收购一案仍然在进行中,我们无法作出评论。”
1月11日下午5点17分,正大集团再次紧急回应理财周报:“对前期媒体对正大集团旗下四个全资子公司收购15.6%未经证实的报道,我们再一次强调,正大此次交易完全依靠自己的账户,没有为任何第三方代持。关于此事不同版本的故事没有任何意义,也完全不正确。”
正大集团还回应称:“目前交易还在保监会审核之中。一旦保监会审核通过,正大集团用必要的资源来完成此次交易。”这从侧面印证了国开行叫停正大贷款一事。
传国开行叫停440亿贷款
“从一开始,正大入局就超出了市场预期,很意外。正大原来就是做农产品,金融领域几乎没有涉入。国开行提供贷款,可能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行为。取消贷款,说明正大集团和国开行在具体协商过程中有分歧。”香港一位资深分析人士说。
据港媒《南华早报》报道,由于市场普遍质疑正大非平安股权真正买家,国开行考虑到潜在财务和政治风险最终可能不予贷款。
据悉,赴任仅一年的国开行香港分行行长刘浩或已被停止工作直至进一步通知。此前公告显示,正大集团正是与国开行香港分行签订了贷款协议,牵头者正是刘浩。
刘浩停职这一些消息,在元旦前已从国开行传出。刘浩本人则通过电子邮件回应称自己“目前正常地在香港进行工作,履行我作为国开行分行行长的职务。”
一位国开行内部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此事在外沸沸扬扬,在国开行内部则非常敏感,正大贷款涉及数百亿贷款,并非刘浩一人可做决定。”
而中国平安方面,也否认了交易出现异常。1月9日,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回应理财周报记者:“到目前为止,没有获得国开行叫停正大贷款的消息,交易还在正常进行之中。”
据汇丰控股此前公告,汇丰控股以每股59港元的价格,向正大集团出售所持全部12.32亿股中国平安的H股股权,交易总额为727.36亿港元。
2012年12月7日,平安宣布第一步152亿港元的现金交易已完成。第二步交易将由现金加国开行的贷款完成,所涉资金总额为575.36亿港元。随即,正大集团被爆出,并购背后推手为“明天系”掌舵人肖建华。
多投行警示风险
“爆出‘明天系’后,国开行方面对正大贷款交易的真实意图应有所怀疑。建议暂时不买中国平安,等股权风波过去再说。”香港辉立证券分析师说。
而保监会的态度至关重要。汇丰出售的第二部分股权,若于2013年2月1日前未得到批准,双方需要续约,否则失效。
1月10日,中国保监会表示,针对汇丰控股出售所持中国平安H股全部股权的计划展开初步审核,并通知中国平安补充提交有关材料。
多家投行也纷纷给出风险提示。交银国际报告指出,媒体报道国开行叫停对正大440亿元贷款消息尚需最终确认,但可能性较大。
交银国际进一步指出,如果此次正大收购平安股权受阻,将对平安股价形成负面影响,因为汇控需要重新找买家接手其所持有平安股份,可能出现多次减持平安的情况,建议股权转让结束之后再买入。
德意志银行则指出,国开行叫停对正大集团收购平安保险的贷款是自然结果,正大集团需要筹足够的内部资金完成收购,并要证明自己为真正买家。
“即使国开行撤销贷款,正大放弃收购平安的可能性也不大。正大可以联系更多的财团。国外对平安感兴趣的财团非常多。”上海某资深保险分析师说。
相关专题:正大购平安股权“钱”途未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