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摘星脱帽?警惕ST股“见光死”

2011年01月19日 14:50
来源:沈阳晚报 作者:新华

字号:T|T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岁末年初,尤其在年报正式披露前后,寄希望精心设计ST股投资组合跑赢大盘,成为不少散户投资者的新年财富“梦想”。一些“披星戴帽”股票价格大涨,让投资者获利颇丰,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在看涨中被套牢。专业人士提醒,临时“爆发”的力量并非推动“披星戴帽”个股上涨的绝对力量,应重点关注这些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盈利能力,警惕“见光死”风险。

从历年市场经验看,除了业绩年报正式披露前夕,申请“摘星脱帽”和正式“摘星脱帽”两个关键时间段也是炒作ST类股票上佳时机,常常吸引各路资金追捧。

记者调查发现,“摘星脱帽”股票之所以容易受到资金追捧,一方面是因为上市公司通过“摘星脱帽”,能向投资者展示公司业绩,从而提振投资信心;另一方面对于习惯于炒“概念”的一些中小投资者而言,“摘星脱帽”恰好迎合了其选择偏好。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专家冯群力表示,任何个股表现都必然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不仅要对公司经营业绩、成长性、股本规模、股价、每股收益等进行综合考虑,还要留意该股所在的行业基本面是否支持其走强。

金彭彭等业内人士提醒,“摘星脱帽”并不直接意味着股票价值提升,比如,在去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中宣布亏损的上市公司中,就有一些当年刚刚“摘星脱帽”的企业。扮靓业绩的各种“外力”对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和盈利能力提升作用有限,如果把握不好炒作ST股的“火候”,投资者便很容易套牢其中。“关注有利于ST股‘摘星脱帽’的各种市场信息,更要分析其业绩提升的根本原因。”

采访中,一些股民还对部分亏损ST股依旧“习惯”于吃财政救济现象表示不满,认为其有违市场规律。“承担额外社会责任的ST类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补偿本无可厚非,但一些已几乎失去成长能力的上市公司还享受到诸如‘困难补助’等名目繁多的补助,补助数额甚至与当年亏损额度相当,可见地方政府护‘壳’心态之重。这些股票并不值得资金过度追捧。”郭婷说。 新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lanln] 标签:摘星 ST股 见光死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已有 0 条跟帖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