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国际板或将找准时点推出 还市场一分平静
自进入2012年以来,国际板对于A股市场而言,似乎成为了一颗“定时炸弹”,每每市场传出国际板最新进程的消息时,A股股指总是落荒而逃。然而,上海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国际板推出却是势在必行。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步伐究竟该“缓冲”,还是该“加速”?
“国际板”搅乱市场?
日前,八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表示,中国将适时启动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试点,研究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金融组织、境外货币当局和金融机构将持有的人民币投资中国金融市场,适度加快金融市场开放等。这份意见无疑将尘封数月的“国际板”这三个字又抛了出来,撩动A股市场敏感又脆弱的神经。
在这份指导意见出台的当天,上证指数重挫2.73%,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紧随其后,证监会便发布澄清公告:国际板无时间表。而这一出剧情已经反反复复地上演了数回。回望过去一年,只要官方或坊间有出台甚至探讨“国际板出台”可能性的消息,A股几乎都会应声下挫。2011年5月,国际板施行条件已成熟的传闻大肆流传,导致沪综指大跌近3%;两个月后又传出已确定了国际板上市的细则,结果伴随而来的是股市又出现了3%左右的大跌;同年11月,上证所副总经理徐明表示国际板已“基本准备就绪”并“随时可能推出”,结果沪深股指再度暴跌2.5%左右。
就国际板而言,似乎不管市场炒作得多么热闹,官方的回应始终就那几句话,“暂时没有”、“近期不会”。更有业内人士如此形容:白天是各大部门嘴皮子打架,晚上再发个无关痛痒的澄清公告,看上去什么都没发生,但“国际板”已经成为A股市场谈之色变的魔咒。
对此,高顿研究院CFA研究中心主任丁宁博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当前的背景下推出国际板势必会对A股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比如带走一部分A股资金,降低A股的估值等,而且可能会受到来自境外游资比以前更大更直接的冲击,严重的甚至可能发生市场操纵”。丁宁认为,这些都会给作为掌门人的证监会和作为守门员的上证所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使市场风险更难管理和调控。然而一旦监管失控,将会给A股的声誉及股民的财富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甚至有可能会发生股灾。
或将找准时点推出
从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规划来看,推出国际板实乃大势所趋,尽管短期难以成行,但正式推出的日子也不会太远。
国金证券财富管理中心分析师孙翀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当前,整个市场悲观气氛浓厚,海外市场也表现一般。在这个时候谈“国际板”,投资者毫无疑问会有强烈的反应。而且如果“国际板”真的推出,势必会伴随着红筹股的回归以及很多海外强势股票的进军。这些都很有可能对A股主板市场带来强烈的抽血效应。
“国际板的推出是大势所趋,对于谋求金融市场国际化的中国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孙翀表示,虽然“国际板”必将实行,但关键是要找好时间节点。只有当中国经济稳定在一定水平之上,各方面金融证券制度已经健全,国内各种关系之间都已理顺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引入“国际板”。否则,在我们的资本市场自身还没发展完善的情况下就盲目与国际接轨,最终吃亏的必将是自己。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张琦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如果此时推出“国际板”会对整个市场带来大面积消极影响。但她同时认为,现在推行“国际板”可能性并不大,八部委提到的也只是一些远景规划,并没有实质的时间表。而且在此次八部委《意见》的签署单位中缺少了证监会这一国际板最主要的推动力,所以总体看来并不会给整个市场带来长期混乱的影响。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关于国际板的不确定预期对市场造成的冲击远甚于国际板本身。国际板的推出也未必就是利空,通过这个平台,引入真正优质的上市公司和新的竞争机制,一方面拓宽了投资渠道,给投资者配置海外优质资产的机会,另外对国内滥发新股以及过度投机炒作等行为也能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因此,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于“没有时间表”而言,投资者倒是更渴望得到一个确定的命题。希望管理层能够尽快决策,让投资者心中有个底,也好还市场一分平静。
寻找国际化新方向
尽管“国际板”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国际板的迟迟未现,并不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延后。
孙翀认为,“国际板”的出台与否其实是一个排序先后的问题。相比国外企业,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更加需要资金的支持。怎样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考验决策者的智慧。
那么,短时间内无法启用“推行国际板”这一方法,我们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来加快我国金融国际化的进程呢?对于这个问题,丁宁向记者指出,“中国资本市场既要满足境内投资者和企业投资筹资的需求,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要为愿意投资中国证券市场的境外投资者进一步开放大门。”丁宁表示,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减少(R)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限制和约束。此外,中国一方面还需要更多熟悉国际市场操作的成熟的投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广全球金融投资界含金量最高的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在中国的普及也可以有效地培养更多的专业人士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添砖加瓦,推波助澜。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当前对“推行国际板”的反应其实代表着股市目前发展阶段的特定特点。初期的恐慌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经历的。作为一个发展还不完善,相关制度还不规范的金融市场,本能的对外来相对成功成熟的企业的进驻产生恐慌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当前急需的是加快金融市场的法制建设,加强金融领域监管,增加交易透明度。真正保证在金融运行机制中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经过这样的不断完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才会逐步克服内心中的恐慌心理。为将来与国际经济的全面接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