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荣:上海引进金融人才有三大问题 第二个最严重
2015年06月27日 15:47
来源:凤凰财经
凤凰财经讯 “2015陆家嘴论坛”于6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在“新常态下的金融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主题下,来自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高校研究机构的130名嘉宾,将围绕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法治、人才等多个议题深入讨论。
万宝盛华集团(中国)总部董事总经理张锦荣在“金融人才发展环境的营造与优化”开放论坛上表示,上海在金融人才的引进方面有三类问题:海外金融人才的引进和的居留和户籍问题;国有金融机构内部的环境;行业的人才市场环境方面的主要问题。
对于第二个问题张锦荣讲话内容最多,同时也是最值得优先思考和解决的。
以下是发言实录:
张锦荣:大家下午好,在论坛之前,秘书处两次通知我,让我在圆桌论坛上要说20分钟,我一直没有想明白这是为什么。后来想想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万宝盛华是一个专业公司,几乎是全产业链的,猎头招聘、培训、测评几乎都全,因此我们在中国14年以来,从不同的角度对金融,从高端,中端,低端都有渗透,可能对人才的信息掌握得比较多。第二原因是两份调查,我们承担了上海海外人才引进的现状问题对策和研究的调研,去年5月8号我向联合会和屠光绍市长做了汇报。第二份是5月份完成了上海自贸区紧缺人才调研,也一定会包含着金融人才。
从这两个方面,我们产生一些看法。我们从从业经验和调研,我们感觉到上海能否实现建设国际金融人才的战略目标,既取决于要素市场的发育以及全球主要国家金融中心的竞争地位。更加重要的是取决于能不能吸引一大批熟悉金融中心运营机理的,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战略人才。因此金融人才的存量水准和增量水准,决定了上海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准。
我还要讲讲海外的人才,可能是我们优化金融人才队伍、提高金融业发展层次重要的增量原因,关系到金融中心的走势和能级的提升。我们对比了新加坡、伦敦、纽约一些成功的国家和地区,也对比了一些不太成功的国家和地区。今天我简单的把我的一些看法说一下。我觉得上海在金融人才的引进方面有三类问题。
一、海外金融人才的引进和的居留和户籍问题。主要集中在下面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外籍人才工作居留手续比较繁琐,还有非户籍的居留和落户问题难度比较大。上海科创中心,22条意见发表之后,紧接着上海市政府实施了让我们耳目一新的人才新政策。力度之大包容之广阔是空前的,但一定不是绝后的。这里面对外籍人才包括绿卡办理,就业外国就业证,一口受理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一下释放出来。引进了户籍管理为核心的人才引进政策,转变户口年限,分层次,分时限,分批次的方法,政策是大大的利好。原来最担心最集中的问题,在这一场前所未有的政策的大红利,大变革当中,我们已经得到了缓解和解决。
第二个问题,国有金融机构内部的环境。在我们从业当中感受比较强烈,有三个小问题:第一海外金融人才回归,跨文化的冲突和管理问题。第二是人才和业务的使用问题。第三个是薪酬福利绩效考核的方式,与海外国家的落差和差别问题。
主要表现在薪酬水平的情况和岗位适配度,和人才结构的差距,已经成为想离开的金融人才的诸多抱怨的一些理由。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是非常难就事论事来解决的,这是一个非常难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北京到上海对整个金融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实现体制机制领导方式的重大转变,需要形成一套创新符合上海金融发展模式的相应管理体系。包括形成一套包括产品、市场、要素等等各方面的创新模式,这是一个很渐进的长期的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这不能是一下可以解决的。
比如,目前所有金融监管机构总部大多数在北京,上海设立的很多金融机构总部也都在北京,我们操作当中明显感觉到事权不在上海,决定权不在上海,上海难以做很大的跨越。据不完全统计,独立法人在上海的银行只有四五家,资产占到全国银行业的8%,保险公司总公司设立在上海的资产占全国10%,证券公司占全国13%,在沪机构本身只是一个执行机构,是一个分支机构。对海外金融政策引进的权限,尤其是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薪酬制度,薪酬考核,事权,主导权不在上海。我们缺乏主导型,你就很难进行下面的行动。
改革是顶层设计的,从顶层推动的,银行的监管是非常严的,银行办是规规矩矩的,从下面往上走是难以想象的,除了上述关于金融系统的总体改革需求之外,加速对金融机构,功能性总部落户上海,也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刻不容缓的工作。
我们有必要探究三个问题,第一明确对金融总部的概念和确定,抓紧对金融总部现状特点规律存在瓶颈展开研究。第二,明确金融总部的落户标准,探索金融机构第二总部功能性认定概念和标准。第三探索分部,分总部能不能拥有主动性的薪酬绩效创新体制,管理体系和业务体系的信号结构,这是我们刻不容缓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行业的人才市场环境方面的主要问题。长期从我们市场来看,相对其他的行业我们感觉到,金融人才市场行业是显得非常单薄的,分散的甚至有一点割裂的市场。循环是很差的,我们金融人才市场,是这家拿到那家,那家拿到这家,海外市场引进比较困难,市场是割裂的。上海的金融人才市场和国际金融人才市场联系人是薄弱的。
有几点,本市的金融人才服务机构数量少力量单薄,人才中介的信用体系是初级性的。和国际人才金融中心联系非常薄弱,在海外人才招聘、网络渠道是单一的。招聘模式和渠道管理是缺失的,招聘海外的旧人才,尤其是资深的人才,有效性针对性是不足的。第三,缺乏科学海外人才甄选方法,尤其是国有企业对招聘的流程,决定的权限这一切的程序都会影响海外人才的吸引力。第四,在海外金融人才回流过程当中,我们在调研当中非常强烈的感受到,85%海外金融人才都是通过网络、新闻、朋友圈,根据其他金融机构分散的了解上海金融市场,缺乏集中高效率的信息窗口。
要求上海政府和金融行业应该采取超常规的发展模式,快速建立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市场,短时间采取的方式是拓展金融人才的国际通道,一种方式是和国际著名的金融人才服务机构进行合作,缔结合作协议,落实华人金融协会等等一些海外的华人金融市场的工作,鼓励这些金融机构加入海外人才交流活动。第二个方法是通过和国际金融培训机构对接,提高上海国际资格认证的标准,在海外有国际认证跑到中国没有了,他们一些职称评定的东西我们这边不认可,这是很重要的。因此要引进相关的培训机构落户,落实和上海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的对接和互认,在提高上海资格认证的国际化水准的同时,实现上海金融培训的国际化,这是短期的。
中长期可以做的事情有两点:第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上海人力资源服务园区的平台功能和资源优势,创造内外共联的平台,打开自由流通的信息通道,让要素人才充分在这个平台集聚。第二,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一定要匹配各种类型的,不同层次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
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不仅仅包括显现的人才,还应该包括潜在的人才。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实现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有上海主要金融机构的专家支撑的人力资源专家进入领军人才专家团,提供人才在社会环境、心理要素等等评价维度和在专业职能评定的维度要素。二,用行业社会评价制度,借鉴国际的资格和国际金融标准,请第三方的权威机构整理出综合评价的维度要素,权重以及测评方式。三,把这些东西标准化了,向中国标准技术委员会,申报金融人才的新的评价标准,建立起统一的金融人才评价体系。
作为整个金融中心城市,是一个后来者,追赶者,上海依照常规的发展思路一定是落后的,我们在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工作当中,我们发现有很多障碍不是来自海外障碍,不是来自行业需求,而是来自于我们的管理体制,来自我们文化的不兼容性。今天上海金融业,金融经济向高阶段转换的动力因素是比较多的。人力资本内在运作的特性,制度要素是非均衡发展的,主要的诱导要素是政策。上海提出更加积极的人才集聚政策,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制度,更加宽松的人才创业环境的政府工作目标。上海聚焦政府制度改革,实行人才新政应该有更好的期盼,也有两点。
第一,希望上海可以快速成为国内竞争优势的人才制度,以及治理模式的重要的实验基地。打破人员自由流动,出入境制度,专业人员互认的门槛和限制。第二,在金融人才人才薪酬激励,个税体制政策逐步和国际接轨。金融中心就是金融人才高度集聚的地区,上海金融中心应该是人才特区,人才特区也一定是人才政策的特区,人才新政的开放、优化是金融中心发展的一个策略点和枢纽点,是四两拨千斤的关键点。
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的摒弃,一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都要大胆的革除,一切束缚创新创业束缚手脚的政府管理方式都要彻底的改变,谢谢。
相关专题:2015陆家嘴论坛
[责任编辑:li_yuan]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网罗天下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
财富派
-
战火锻造的富兰克林家族
点击数:1378761
-
奥巴马拒住的酒店原来是中国人的
点击数:1398712
-
为什么这个90后是未来的扎克伯格?
点击数:1765508
-
陈曦:琴与弓的生活美学
点击数:192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