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2015-04-30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二

凤凰卫视

汇丰平安十年姻缘站上分手路口 正大集团或接盘

2012年11月20日 01:4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单一大股东汇丰控股抛售股份传闻“空袭”平安,双方均发公告回应;汇丰2元多入股平安至今10年,谁来接盘?

杨倩雯

10年间,曾经“睿智与力量的拥抱”会以分手告终吗?中国平安(下称“平安”,601318.SH;02318.HK)和汇丰控股有限公司(00005.HK,下称“汇丰”)已经站上了十字路口。

昨天,汇丰拟抛售所持15.57%平安股份的传闻在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激起阵阵浪花。作为平安单一大股东,汇丰发布公告确认有潜在收购方主动询问转让事宜,正在商讨是否出售所持平安股份,而最后是否会出售股份还未确定。

当天早些时候,平安新闻发言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是股东之间的事项,中国平安不予评价。”此后,平安亦发公告回应称,后续将密切关注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

2002年,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汇丰以2元多的单价入股,被外界视为汇丰平安蜜月期的这段合作如今已经走过10年。与平安综合金融羽翼渐丰相比,汇丰近年却在不断有选择地抛售海外业务以求瘦身。

双方合作何去何从?如果分手谁来接盘汇丰?这些都让外界浮想联翩。昨天,美银美林的一份报告援引美国媒体报道称,潜在买家很可能是由泰国巨贾谢国民(Dhanin Chearavanont)掌控的正大集团。

传闻空降

昨天,有香港媒体报道称,汇丰可能出售其持有的平安15.57%股份,因此引发市场波动。平安H股开盘即一路下挫,盘中一度下跌3.52%,收盘报58.45港元,较前一日收盘价下跌1.93%,是当天港股中表现最差的蓝筹股。A股方面,平安盘中更是跌幅达到5.93%,收盘报36.49元,跌幅为1.62%。

当天中午,汇丰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在媒体报道中获悉有关可能出售平安股份的揣测。汇丰不时会收到第三方收购其持有资产的邀请,并确认其正在商讨当中。但汇丰表示,有关商讨有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构成股份出售。

平安则在其表示“密切关注”的公告强调,该公司的资本金和偿付能力充足,财务稳健,保险、银行和投资等各项主营业务均运行健康、良好。

美银美林分析认为,由于汇丰仅履行董事会义务,因此即使汇丰抛售成行,可能会造成市场恐慌,但不会对中国平安的基本面造成影响。

如果汇丰最终抛售平安全部15.57%的H股股份,按照昨日收盘价58.45港元计算,最终的涉及市值将近721亿港元。

和这笔潜在的海量交易额一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平安分散的股权结构。

事实上,平安不存在控股股东,也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平安2012年三季报显示,汇丰通过汇丰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以及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平安将近6.19亿和6.14亿股H股,如果算上平安半年报中披露的HangSeng Bank Trustee International Limited(恒生银行信托)持有的111万H股,三家汇丰公司持有总计约12.34亿股平安股份,相当于平安已发行H股的39.43%,占中国平安总发行股本15.59%,是平安唯一一个持股超过10%的单一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在汇丰持股平安十年的历史中,并未减持过平安股份。在分析潜在的出售意愿时,中信证券认为,汇丰并不是不看好平安,主要是出于战略考虑。

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汇丰频频出售布局在全球各地的非核心资产,包括出售在新兴市场的保险业务等。自2011年初以来,汇丰已退出了至少36项业务。业界分析,该公司正努力瘦身,专注于商业和公司银行业务。

十年“姻缘”

对于汇丰和平安的牵手,《大道平安》一书如此描述——马明哲(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用激情和诗意的语言评价汇丰参股平安:“137岁的汇丰与14岁的平安举行入股签约仪式,这不是简单的资本融合,更是睿智与力量的拥抱,是西方科学精神与东方人文精神的结合,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她美好的未来。”

2002年10月,平安和汇丰签署《认购协议》,作为汇丰子公司的汇丰集团拿出6亿美元现金(约人民币50亿元),认购平安增发的2.467亿股外资股份,这占到当时平安总股本的10%,当时创造了内地金融业金额最大的引进外资项目。这笔战略投资折合单价仅为2元/股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在平安香港上市后不到一年的2005年5月,汇丰全资子公司汇丰保险从高盛与摩根士丹利下属公司手中收购其持有的平安股权,从而将其持有的平安股份增加到19.9%。

公开资料显示,汇丰近年来在平安的股份有所摊薄但并未减持。

在与汇丰的合作中,平安摆出了学习者的姿态。而汇丰入股平安后,委派了两名管理层加入董事会,参与重大业务方针的制定。同时,汇丰还向平安日后发展起来的银行业务派出了骨干人才,并将汇丰的后台风险控制系统直接移植过来,助力平安的银行业务。

汇丰之于平安的影响体现在经营模式、治理结构、管控流程、市场网络、后援服务等。十年过后,当初在深圳蛇口的一家小公司已成功破茧成蝶,蜕变成中国的综合金融巨头。

“十年了,平安的变化非常大。我们现在各平台都实现良好增长,且集团内部的各平安交叉销售已经凸显了综合金融的优势。”平安的一位资深员工对本报记者表示。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平安的管理和系统等各方面今非昔比,但汇丰在内地的网点密度远不及中资银行,而随着收购深发展,平安“三支柱”之一的银行业务也羽翼渐丰,客户逐渐向高端拓展,今后可能与汇丰产生利益冲突。

有业内人士认为,汇丰对平安的协同效应已不复当年。

潜在买家

上述美银美林的分析报告称,有关正大集团接盘平安股份的消息已经流传了数周。

正大集团主要业务分为三大范畴,包括农业食品、零售分销以及电讯通讯服务,目前已是泰国农产品业的巨头。旗下的卜蜂食品是泰国最大的食品加工上市公司,亦拥有卜蜂国际(00043.HK)及卜蜂莲花(00121.HK)等上市公司(正大集团在一些地区被称为卜蜂集团)。

正大集团与平安其实已有渊源。在今年5月平安减持三大员工持股平台公司的股份的操作中,江南实业38%的股权转让给林芝正大环球投资有限公司。

林芝工商局资料显示:林芝正大环球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19日,法定代表人是张剑飞。

西藏林芝政府网今年3月发布的一篇新闻稿称:林芝正大环球是由正大环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出资5000万元设立的。正大环球注册资本3亿元,主要从事投资与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等业务。

有媒体报道,正大环球隶属于正大集团,是负责正大集团产业投资的专业机构。

此次正大是否接盘平安股份还有待市场等待,但已经有市场人士分析,如果汇丰尚且对如今的平安帮助作用不大,那作为一家农业龙头企业的正大集团之于平安作用就更不明显。

不同时期选择不同股东是平安在股权变更时的考虑原则。当年平安根据市场情况选择了“去国有化”,现在汇丰的抛售考虑是不是意味着平安“去外资化”的开始?

[责任编辑:liuqiang] 标签:汇丰 平安 正大 股份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登 录注 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 历史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股票名称 股吧 研报 涨跌幅 净流入
复星医药 股吧 研报 2.54% 82180.60万元
天山股份 股吧 研报 -2.21% 56006.18万元
京东方A 股吧 研报 3.63% 54386.33万元
隆平高科 股吧 研报 7.90% 52767.97万元
智飞生物 股吧 研报 -2.57% 47914.52万元
天邦股份 股吧 研报 8.00% 47535.05万元
北大荒 股吧 研报 8.85% 45487.80万元
中国联通 股吧 研报 4.12% 43193.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