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学者:若保定像北京一样搞出高房价 当地百姓最终受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人参与 评论

随着近期保定等地的房价暴涨,以及河北一些证券市场板块大涨,北京的一些规划研究专家忧心忡忡。比如目前在京居住、在河北上班的,只是首钢一些核心层人员,一般是在河北和北京分别居住和工作数天,由车来接送。

21世纪经济报道 河北将向何处去?

随着近期保定等地的房价暴涨,以及河北一些证券市场板块大涨,北京的一些规划研究专家忧心忡忡。

在4月2日举行的方迪智库沙龙“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指出,近期保定等北京周边地区的房价等成本快速上升,对于未来承接北京转移出去的非首都核心功能不利。

如果保定像北京一样搞出高房价,将形成和北京一样的城市病。“炒房的结果是本地百姓受损,目前在城际铁路未修的情况下,转移产业和人口基本没有动力。”他说。

他为此建议,需要尽快在中央层面成立首都协调委员会或者京津冀委员会,由国家领导人担任组长,同时在国家发改委成立对应的司局,以便尽快协调京津冀的协同发展问题。同时核心的问题是需要将京津冀变成改革试验区,因为在财税和利益机制问题未解决的情况下,所有的协同都是空话。

无独有偶,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就在近一周的时间内,已经有多个大型论坛,提出了上述类似的建议,只是方案大小不一。

京津冀改革试验区呼声加大

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赵弘指出,在目前的分税体制下,将产业转移到外地,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承接地和原转移地区共同分享发展的好的案例。为此下一步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将其变成一个改革试验区。

因为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其财税体制的问题,以及实现产业和人的转移,是一个巨大难题。

比如目前在京居住、在河北上班的,只是首钢一些核心层人员,一般是在河北和北京分别居住和工作数天,由车来接送。这非常不方便。

原先大部分首钢的员工都留在本地工作了,并未跟到唐山去。“现在要把产业转移到河北周边地区,在没快速城际铁路的情况下,不会有人离开北京。”他说。

据悉,目前北京早年确定通州作为副中心,但是产业并未随人过去,其中在通州居住的人口是产业人口的7倍。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指出,如果单凭国家政策规划来决定怎样进行产业转移,那么当政府把企业交给市场之后,这些企业很快就会死掉了。所以政府必须培养企业的落地再生能力。

另外,一定要做好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配套,比如说医疗、教育、商业、娱乐、环境,这些都要配备起来,一定要尽量缩小这些地方和京津地区在配套能力的差异。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燕霞则认为,目前北京周边地区都提出要承接北京的非核心功能,但是应该差异化,否则很难实现真正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转移。

比如涿州目前发展了301医院合作意愿,以后可以发展生物医药研发,向服务业延伸,同时也可以发展养生和休闲产业。

专家建议成立多层级协调机构

近期越来越多的机构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央层面要成立协调机构,同时国家发改委内部也要成立对应的司局,进而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工作。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张贵祥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国家支持的力度会增加,无论从政策、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甚至重点建设与治理方面。

财税管理方面鼓励试点横向转移支付,最好有一个京津冀区域层面的管理机构、或利益主体来协调部分分工合作问题,推动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

在4月1日举行的民生宏观京津冀协调发展高端论坛上,有专家给出了更细致的建议。

比如中央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可以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京津冀三地领导参加,办公室可设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国家发改委。

可仿照西部大开发办公室的经验,作为非常设机构,办公室在完成历史使命后予以撤销。未来在长江经济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大区域的协同发展问题上,也可仿此例。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2004年京津冀与国家发改委就有《廊坊共识》,并确定了“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思路,并建立了环渤海合作会议机制。

不过,上述联席会议并未连续召开。导致如此的原因是,首都由于有中央部门,地方再协调,也不可能推进京津冀一体化。

而目前在没有中央协调机构的情况下,北京很多机构和产业转移并不容易。

比如大的机构不只是涉及中央机构,还有一些央企,这些本身不只是北京无法协调,就是国家发改委也无能为力。事实上,这些部门即使由中央来协调搬迁,也并不容易。

国家发改委国土所所长肖金成认为,以后国家发改委负责好规划,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要对接、产业要互补等方面做好协调。

“三地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发展,要考虑周边的发展,考虑一体化的发展,这是未来规划重点。”他在4月1日的论坛上说。(编辑马娟)

相关专题:京津冀一体化提速

[责任编辑:li_yuan]

标签:改革试验区 多层级 京津冀区域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