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秘密档案:战火与复兴
凤凰卫视6月9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从1930年的乌拉圭到2014年的巴西,这里有竞技和激情,也有歧视与不公。
画中音:普拉蒂尼球进了。
嘉宾:我不是失望,而是厌恶。
解说:强者不一定就是胜者,那究竟是什么使得结果悬疑丛生。
嘉宾:这就是一个阴谋,因为国际足联知道让他们(英格兰队)在温布利比赛会更有利。
解说:是政治操控权力争斗。
画中音:不要跟囚犯说话。
嘉宾:因为他们都是危险人物,这个运动场就像个集中营。
解说:民族冲突,种族歧视。
嘉宾:种族歧视思想在巴西十分盛行,黑人被视为智力深的低等动物,脆弱不堪且一无是处。
嘉宾:马拉卡纳事件是一个民族悲剧。
解说:还是金元交易、暴力和丑闻。
嘉宾:阿维兰热(国际足联主席)为世界足球带来的就是带来一种犯罪的文化。
解说:84个年头,2226粒进球,究竟有谁通过它操控政治?又有谁通过它扭转命运,世界杯密档正在播出。
姜楠:这里是《凤凰大视野》,就在北京时间的本周五凌晨,全世界亿万球迷将迎来每四年一次的狂欢,第二十届国际足联世界杯足球赛,从84年前第一届世界杯诞生,足球这个在世界范围对具影响力的运动就开始有了自己的编年体历史,与人类近代史平行,并且紧密交缠成一个巨大的网,这里不单单有体育运动本身的竞技、激情、输赢,还牵扯着国家政治、民族复兴、利益团体、千万球员的个人命运以及亿万球迷的喜怒哀乐。整整84年的历史也相当于一个现代人的寿命,四年一个周期的世界杯赛事就仿佛一张张书签,封存着人类历史每一个阶段的存在方式,在接下来的五天里,我们不会为您再回顾那些已经遍布播放平台的经典进球或者伟大的球星,而是将舞台倒转,看看绿茵场的背后那些被岁月喧嚣尘封的秘密往事。
解说:1934年Conte Verde号轮船从欧洲法国出发,穿越大西洋,前往南美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港,那里将举办世界上第一届世界杯足球赛,不久前主办第一届世界杯的东道主乌拉圭给所有的欧洲球队都发了邀请函,不过欧洲的顶级球队们,尤其是英国队都对这个南美国家冷眼旁观。原因之一是在那个在航空业尚未起步的年代,长达数周的海上航行人不少欧洲球队望而却步,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1929年的华尔街股灾,不仅使得美国兴旺的20年代土崩瓦解,欧洲各国也无一幸免,东道主和国际足联努力游说,并主动承担所有球队的差旅费,也只有四支欧洲球队应邀前往,在那几十天横跨大西洋的航海旅途中,无聊的球员们在甲板上做起体操,这是唯一能让他们保持健康的活动,因为在启航不久,所有的足球就都已经滚落到海里了。那究竟为什么要在遥远的南美洲举办第一届世界杯呢?这并非偶然,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足球第一次被列为奥运项目,两年后第三任国际足联主席儒勒斯·雷米特通过了举办世界杯赛的提案,作为两届奥运会的冠军,乌拉圭这个最早开展足球运动的国家被投票选中为第一届世界杯的主办国,而之所以选择为1930年是因为那一年是乌拉圭独立的100周年,1930年7月1日,第一届世界杯开幕了,看台上人山人海,守门员头戴运动帽,裁判穿着黑色的灯笼短裤,精彩的比赛让每个观众都确信,这才是最顶级的足球赛事。
然而在第一届世界杯中就出现了日后不断受到争议和质疑的话题,裁判,在法国与阿根廷的比赛中,距离比赛结束还有6分钟的时候,法国前锋刚刚冲到对手门前就听见主裁判吹响了终场哨,面对法国球员激烈的抗议,他不得不重新开始比赛,然而此时有些阿根廷球员已经去洗澡了。1930年7月30日,乌拉圭和阿根廷会师决赛,这天清晨巴拉那河的出海口突然人声鼎沸,四万余名阿根廷球迷从全国各地涌入这里,横渡大河前往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这媲美诺曼地登陆的场景震惊了乌拉圭政府,为了避免关系和睦的两个国家发生意外,他们派遣军队接应人群,并在球迷入场时没收了他们的枪支,决赛中乌拉圭4比2逆转战胜阿根廷,失望而愤怒的阿根廷球迷开始向乌拉圭人发泄不满,回到阿根廷后,他们袭击了乌拉圭大使馆,两国间的民捉和媒体开始了互相攻击,两国足协断交长达五年,而阿根廷的军事政府也以此为由,以恢复秩序为名发动了阿根廷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政变,推翻了民选总统伊波利托的自由主义政权,一场比赛改变了整个南美的政治版图,而这只是足球和世界杯影响世界版图的序曲。4年后,足球将与战火紧密交缠。
姜楠:世界杯历史上的第一位进球者是一位名叫劳伦特的法国人,在那场与墨西哥的比赛结束后,劳伦特立即陷入球迷和记者的层层包围,球迷们将他按倒在地,劳伦特全身都是狂热的嘴唇,而他的祖国法兰西,大街小巷可以见到用他的名字制作的纪念品,原本对世界杯不屑一顾的欧洲人直观的体会到了足球的魅力。而有关劳伦特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劳伦特与无数的法国青年一样高唱《马赛曲》奔赴战场,后来还被德军俘虏,遭受了虐待,在那场动荡世界的战争中,世界杯也在战火的洗礼中延续着属于自己的历史。
解说:据说不少欧洲人会为了错过第一届世界杯比赛而遗憾,因此把这项赛事带回欧洲大陆成为了许多国家球迷和政府共同的期盼,而完成这件事情的人却并非是一位足球爱好者,贝尼托·墨索里尼宣称自己是一名体育爱好者,而事实究竟是怎样呢?和所有的独裁者一样,墨索里尼很希望能通过竞技的形态展现自己的力量,将自己树立成民众心中的偶像,而作为团队运动的足球,显然不符合他的标准,然而他厌恶足球的理由却不止于此。
Fabien Archambault(意大利足球历史学家):他打心眼里瞧不起足球,因为那是英国人的运动,而且是个职业性运动,但同时他也看到足球是如此深受大众的喜爱,正是通过足球这项运动使得他在意大利社会中,赢得一席之地。
Paul Diestchy(体育历史学家《足球历史》作者):在一场世界杯的比赛到来前夕,他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将带来怎样的影响,现场有数百名外国记者,他的演讲会直接感染着现场媒体和观众,墨索里尼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他了解到足球比赛可以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
解说:第一届世界杯成功落下幕之后,墨索里尼动员自己的国家机器全力争取世界杯的主办权,经过8个月的漫长讨论,意大利成为了1934年世界杯的东道主。在第二届世界杯赛的宣传海报上,画着大力神行着法西斯式的敬礼,脚上稳稳地停着一个足球。
1934年的罗马世界杯成为墨索里尼精心策划的宣传活动,他出席了所有的比赛,他坐在尊贵的包厢里,下巴微翘,对着黑压压的看台等待意大利队的11名球员将胜利献给他。墨索里尼坚信意大利会赢得冠军,这不是信仰,而是需要一些手段,当时的意大利足协主席同时也是一位法西斯将军对外宣称,我现在还不知道如何赢得冠军,但是意大利必须做到,这是一个命令。面对法西斯政府的高压政策,意大利的对手希腊在收取了约40万美元的补偿后退出了预选赛,法西斯政府的不择手段并不只是恐吓竞争球队,有许多证据表明,在与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决赛的前夜,墨索里尼邀请了当值的主裁判共进晚餐,考虑到第二天这位裁判的表现,也许那是一顿非常丰富的晚餐,而这样的结果也拯救了整支意大利足球队,因为赛前墨索里尼就表示,如果球队未能夺冠,所有球员和教练都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也就是这一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集总统、总理、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法西斯独裁的阴影在欧洲大陆加速蔓延,直到1938年,整个欧洲都处于崩溃的边缘。面对咄咄逼人的法西斯势力,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希望通过球员们欢庆的场面鼓舞国家,但对大多数民众来说,此时对于时局的关注远远超过了足球赛,当然有一个人除外,那就是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感受到盟友意大利在上届世界杯中收获的影响力,打算在第三届世界杯上大玩一把,首先德国队从最近吞并的附属国奥地利征召了5名球员,实力得以加强,德国队的球员们信心十足,胸前印着卍字符,做着象征纳粹权力的手势,号称战无不胜,德国队的这种行为也并非每个奥地利球员都会屈从,一位叫马蒂亚斯·辛德拉尔的球员就拒绝穿着印着纳粹标记的球衣参赛,坚决抵制参加世界杯,不幸的是,半年后的1939年1月29日,辛德拉尔和女友被发现死于维也纳的家中。
Ello Governato:两个人都死了,死在他们的公寓里,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警察很快地封锁了现场,盖世太保抢走了尸体,并迅速地火化了。
解说:希特勒并没有在第三届世界杯上成功复制墨索里尼曾经的“得意”,尽管不可一世的“奥德帝国”队在装扮上让人印象深刻,但他们在这场世界杯上,仅仅到此一游,首个回合就在加赛中输给了小国瑞士,当比赛结束后,正在掀起反法西斯浪潮的巴西一片沸腾,几乎全城的居民都在为瑞士队欢呼。但同样来自“第三帝国”的意大利再次杀入决赛并获胜,意大利队长公开面见了法国总统阿尔贝·勒布伦,然而这次会面却不仅仅是竞技层面的嘉奖。
Paul Diestchy:在1938年,正值法国和意大利关系最紧张的时期,墨索里尼公开要求法国让出科西嘉岛、萨沃伊和突尼斯,此时的法西斯政权已经开始质变。
John Foot(意大利足球历史学家):意大利的主教练波佐是一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他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执教期间他一直向队员灌输输比赛就是战争,球员就是战士的理念,所以当他率队来到法国,这个以民主社会自居的国度,他率队举起了法西斯的军礼,并赢下了世界杯的冠军,这对于意大利来说是法西斯政权又一次政治宣传的胜利。
解说:希特勒对于意大利再次赢得世界杯的胜利感到情绪复杂,出于嫉妒的心理,德国人立即申请申办1942年的世界杯。然而四年之后,第三帝国选择了用枪炮而不是足球征服欧洲和世界。
姜楠:二次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浩劫,世界杯赛也因此整整停办了12年,1946年在二战尘硝落定后,国际足联决定恢复世界杯的赛事,但满目疮痍的欧洲已经不再适合惩办了,巴西这个在未来被定义为足球王国的国度被授予了殊荣,事实上在欧洲和南美相互抵制的前三届世界杯中,巴西是唯一没有错过任何一届的非欧洲国家,而时至今日,他们将这个记录扩大为全世界唯一一只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届世界杯的国家,经历了炮火洗礼的世界百废待兴,亟需一场赛事来振奋人心,而有着300年殖民历史的巴西也将足球视作这个国家成为世界焦点的希望所在。
解说:1950年战后的一切都在迅速复苏、振兴,那一年彩电诞生了,计算机1秒钟能做1000多次的运算,这在当时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性感巨星玛丽莲·梦露正在尽心她的好莱坞首演。在美洲大陆的南半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市中心一座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可容纳观众最多的体育场,马拉卡纳已经完工,巴西人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热情,准备着即将到来的世界杯比赛。
Luiz Fernando(巴西球迷):每个周末我都会查看这里的建设情况,马拉卡纳体育场渐露雏形,并最终展现在我们眼前,这是战后的第一次世界杯比赛,感觉就像是自由重获新生,现在我能清楚地看到一个崭新的巴西诞生了,对世界而言这一个国家的重生,巴西民众从未见过如此盛况,如此盛大的场面,能够在马拉卡纳这样盛大的体育场举办世界杯,一定会让全世界认可我们。
画中音:巴西同胞们,你们将会是世界冠军,在这个星球上你们无可匹敌,我向你们致敬,向冠军致敬,我们建造了如此雄伟的体育场,现在让我们各尽职责,赢得属于我们的荣誉。
Mario Zagallo(巴西传奇球星和教练四届世界杯冠军队成员):那是不可思议的一天,马拉卡纳的体育场内有二十万人在观看比赛,所有人都挥舞着丝带,那种欢喜难以用语言表达。
解说:这一次巴西队对雷米特杯胜券在握,赛前里约市长面对涌入马拉卡纳体育场的二十万球迷发表讲话,我要宣布一项重要的事,数小时后巴西国家队将接受亿万同胞的欢呼,因为我们是最优秀的。
画中音:下午好,女士们、先生们伟大的时刻即将到来,这是马拉卡纳体育场人潮涌动从未见过哪场足球比赛有如此多的观众,我们只需一场平局就能成为世界冠军,体育场内的二十万名观众以及五千多万守候在家的观众都在翘首企盼,期盼着巴西战胜乌拉圭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Alcides Ghiggia(1950巴西世界杯冠军-乌拉圭队队员):他们被寄予厚望,因为他们一直都很出色,在之前的比赛中,每场比赛都用五到六个进球来获胜,但我们觉得这次可能有所不同。
画中音:巴西队非常默契的配合,他们已经来到了球门前,球进了,巴西队进球了。
解说:巴西队率先进球,马拉卡纳已经变成欢乐的海洋,然而足球运动最引人入胜的魅力就在于即便到最后一秒都有可能出现戏剧性的转折。
画中音:乌拉圭队吉贾的突破,他们接近了球门,吉贾传球给中路,球进了,乌拉圭进球了,乌拉圭的斯蒂亚凡诺进球了。
嘉宾:我们的进球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原以为人们会继续为巴西加油打气,但他们没有,好像都凝固了一样,他们的球员也是。
画中音:乌拉圭的吉贾从边路突破,他起脚射门了,球进了,乌拉圭球进了,吉贾。
嘉宾:历史上只有一个人曾经让马拉卡纳安静下来,大主教、弗兰克·辛纳屈(著名歌手)和我。
解说:在现场观战的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在全场十七万四千多名球迷的注视下,偷偷地将刻着跟自己相同名字的奖杯交给的乌拉圭国家队队长,此时他的衣兜里还装着自己写的一篇祝贺巴西队获胜的演讲稿。
Carmen Rial(社会学家):现场二十万人一片沉默,每一个巴西人都记住了这一刻,这将会成为一个国家永久的创伤。
嘉宾: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获得重生?人们那时都在提出这样的问题,何时才会让全世界再次关注我们,我们也许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了,许久以来,我的脑海里都摆脱不了这种情绪。
解说:沮丧的巴西人无法接受这样的失利,他们需要一个罪人来宣泄心中的痛楚,而这个替罪羊很快就找到了,黑人守门员巴尔博萨。
Paolo Cesar Caju(1970墨西哥世界杯冠军-巴西队球员):巴尔博萨是当时最棒的巴西门将,也许也可以被称为是世界最棒的,但是他犯了一个错误,使得他永远告别了世界杯,种族主义在当时的巴西已经十分普遍,所以很多人会这样说黑人,说我们这样的人不配在国家队服役,参加世界杯因为我们不堪一击,我们一无是处。
嘉宾:我记得那届世界杯之后,有几场在马拉卡纳举行的球赛中,人们向巴尔博萨发出嘘声,他承受人们对失利的愤怒,他成了失败的象征。
解说:巴尔博萨饱受责难,经过那场比赛之后,已经很难再延续自己的足球生涯,无论是队友还是球迷都为他充满了憎恶和敌意,直到四十多年后,1993年美国世界杯预选赛时,他想到巴西队的训练营去看望鼓励队员,足协官员们态度强硬地将他拒之门外,那时这位巴西最优秀的守门员靠着妻子家人的资助生活,家徒四壁。
Orlando Paoli(体育中心管理员):他的足球生涯走到了尽头,巴尔博萨的足球生涯成了过去式,几年后,他成了我的同事,没有人跟他谈起这个话题,因为这会让他流泪,他会哭泣,所以不要再去讨论他的是非,巴西人对巴尔博萨所做的一切非常的不公平。
Teresa Borba:巴尔博萨退役后在马拉卡纳找到一份工作,有一天,马拉卡纳木制的门柱被换成了金属门柱,巴尔博萨把这些木制门柱带回家,然后把它们烧掉,邻居以为他家着火了。
解说:巴西人对巴尔博萨的迁怒最终无可避免的扩散成对所有黑人的不满,种族歧视的种子也就此种下。
Marcos Guterman(《解密巴西足球)作者):“马拉卡纳事件”是个种族歧视的悲剧,巴西人一直以来都很为他们多样化的种族感到骄傲,可是突然在1950年的时候丑陋的种族歧视的思想开始在巴西出现,人们认为黑人要对巴西的这次失败付出代价,而这代价之大以至于在之后1954年世界杯侯选队伍中,几乎没有一个黑人选手,他们被直接拿掉,或者充任十分不重要的小角色。
解说:1950年的世界杯留给巴西人非常惨痛的记忆,倾国之力没能拿到冠军,甚至有数名巴西球迷为此开枪自杀。乌拉圭“一支球队打败一个国家”的传奇令人感叹不已,陷入失望情绪中的巴西无论在足球还是经济上都持续了很长时间的低迷。
姜楠:抛开巴西人内心的伤痛,第四届世界杯让离开这项赛事12年的世界重新拾回了关于足球的乐趣,而这届比赛中,现场观众人数首次突破了一百万,并且创造了平均每场六万名观众的世界杯记录,还有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在整个杯赛过程中,没有一名球员被判罚出场,大概是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人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和睦以及足球的快乐了,然而战后的世界杯不仅仅只有刺激、快乐,暴力、战火、歧视、不公的阴影依旧在球场上空挥之不去,明天我们将讲述世界杯秘密档案的第二集,暴力与傲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9岁小伙恋上62岁老太 称做梦都梦到她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财富派
视频
-
实拍日本“最美玩家”打街霸
播放数:194353
-
国行版索尼PS4主机开封仪式
播放数:124395
-
越南小哥用生命Cosplay火女
播放数:173975
-
杨幂代言手游拍广告曝光素颜脸
播放数:8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