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外媒:中国银行业如何将上万亿信贷风险隐藏了起来?


来源:凤凰国际iMarkets

美国金融网站Zerohedge发表文章称,尽管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正迅速攀升,且一季度增量为史上同期最大季度性新增规模,但真实的数据可能远超官方数据。通过种种手段,中国的银行业将上万亿信贷风险隐藏了起来。

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825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99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39%,较上季末上升0.15个百分点。

美国金融博客网站Zerohedge发表文章称,尽管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正迅速攀升,且一季度增量为史上同期最大季度性新增规模,但真实的数据可能远超官方数据。通过种种手段,中国的银行业将上万亿信贷风险隐藏了起来。

有市场分析师指出,此前他们对于为什么说源自中国房地产领域的巨额不良贷款风险正在向更大规模的中国经济蔓延进行过讨论。另一方面,中国似乎对于公布自身的信贷风险信息总是有少报漏报之嫌,因此外界对于中国国内信贷市场面临风险的真实情况其实并不清楚。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信贷市场的不良贷款率为1.39%。对有观点就认为这一数据是否是中国银行业的真实不良贷款规模是否低估。市场调查机构惠誉国际发布报告指出,搞清楚中国信贷市场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并不简单,其不得不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即使这样,到最后真实而准确的不良贷款率数据可能如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一样,让外界难以看见其“庐山真面目”。

在惠誉国际看来,中国政府及相关机构(包括中央和省级政府、中国人民银行以及银监会)是鼓励银行业向市场释放更多贷款以刺激中国经济发展的。如果某家银行同意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来避免信贷违约的情况发生,其中可行的方式包括提供更多贷款和要求增加信贷抵押,当贷款出现风险时,放贷者的上述放贷行为以及放贷资金就不会被认为是有害的。

换句话说,我们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问题贷款被延期,这意味着即使忽视有些信贷风险被转移所掩盖、被移出表外、被重新分类,就是说只看传统贷款,那也很难知道有多高比例的贷款被事实上作了减值处理,因为规模不小的问题账务被强制重组,然后永远不再计入官方不良贷款统计这种事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惠誉还称,尚未归为不良贷的贷款比例远比官方不良贷数据高得多。事实上,惠誉似乎暗示,一些中国的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可能虚报了他们的关注类贷款。

尽管在所有制和系统重要性方面差异较大,风险管理体系的投资层次也不同,但中国的银行却有非常相同的不良贷款率和业绩趋势,这意味着他们在风险偏好方面几乎或者并没有差异。然而,由于特许经营权的存在,国有银行更深入地接入资本市场,其资本充足率也明显更加受益。

关注类贷款和过期贷款的差异更加显著。这意味着,原则上可与国际实践媲美的贷款分类标准可能并非在中国的所有银行都被一贯地、统一地执行。比如,在一些银行中,过期时间超过三个月的贷款并不经常被归类为不良贷款。唯一相同的趋势是,在贷款供应增长仍不足以抵消不良贷款增长的去年,即使不良贷款已经部分被核销或被处理,所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去年也都在下滑。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18%,较年初上升0.99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1.96万亿元,拨备覆盖率232.1%。

如果将关注类贷款计算在内,那么该比例将在2014年末跌至66.5%。这意味着,相当于去年年末总贷款量2.9%的中国银行业贷款损失准备尚不足以覆盖不良贷款(占比1.25%)和关注类贷款(占比3.1%)。

但这关系不大,因为坏账呆账资产最终都会被转移至四大AMC,也就是资产管理公司,俗称的“坏账银行”。走非银行金融机构渠道的贷款,以及被作为应收账款的投资,再加上表外融资,将近有40%的信贷风险从表内传统贷款范围内被转移出去,致使官方不良贷款数据在评估不良贷程度时从本质上变得毫无意义。

中国四大坏账银行成立于1999年,从重组前的国开行和四大国有银行方面吸收的坏账总规模高达1.4万亿元。近些年,随着更多银行承受着管理不良贷款水平的压力,四大坏账银行处理的不良资产规模不断增加。

银行与信托、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将部分资产从表内挪到表外,这种方式通常被称为“通道业务”。银行可能自己将这些转移贷款集中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人就是既有的银行客户,非银行金融机构可能帮助银行识别有利可图的贷款机会。这种信贷有些以理财产品的名义出售给投资者,但银行仍不断以“附回购协议的金融资产(financial assets held under repurchase agreements)”或“应收账款项类投资(investments classified as receivables)”的名义将其留在表内。

在惠誉覆盖到的商业银行中,经通道业务处理的非正式贷款和被计入“应收账款项类投资”的贷款金额从2010年的近乎零暴增到2014年年末的4.4万亿元,相当于贷款总量的8%。

诸如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承兑汇票和票据之类的表外融资占官方2014年末社会总融资的18%,较十年前的不到2%大幅增长。在加权平均基础上,部分银行的表外融资敞口相当于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5%,中型商业银行总资产的25%。如果计入委托贷款,这类融资的比例还会更高,尽管这一信息并非所有银行都会披露。

惠誉估计,约有38%的贷款游离在银行传统贷款范围之外。

还有一些看点。首先,也是最明显的是,准确评估中国信贷风险是极其困难的。我们所知的是,由于部分贷款被强制延期、以“应收账款”等名义经手的通道业务的存在、贷款分类规范应用不一致、以及表外融资大幅增长,真实的不良贷款率很可能远高于官方公布的数字。这意味着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之际,中国的银行将发现他们深陷麻烦,尤其是考虑到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以覆盖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的现实,更不用说还有38%的贷款并没有走传统贷款渠道。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已经背上高额负债(负债在GDP中的占比高达282%)的中国,近期还在不断地采取降息降准行动,以努力降低实际利率并刺激经济。这就是说,中国陷入了需要摆脱影子银行繁荣导致的负面影响和必须保持宽松政策以提振经济的两难局面。

换句话说,中国在试图去杠杆的同时,却又在重新加杠杆。

中国银行业的一大特点便是,各家银行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以及业绩表现都十分相似,尽管各家银行的所有制和系统重要性有很大不同,但它们的风险偏好却几乎一致。

中国正努力从以贷款和投资为基础的集中管理式的计划经济转变为消费驱动型经济。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正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自由化。而上述不良贷款问题只是很多难啃的问题当中的一个。(双刀)

风险提示:本文仅作为一般财经信息供读者参考,不代表凤凰财经立场。凤凰财经不能保证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文中的任何错误都不能成为向凤凰财经提起任何申诉的基础。

[责任编辑:zhang_yuan]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