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外媒:日元贬值让中国央行面临一个艰难抉择 还在忍


来源:凤凰国际iMarkets

该外汇举动让人民币汇率下跌的问题变得更加令人不安,因为人民币汇率紧盯美元,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上升。上周公布的美国就业报告对此更是火上浇油,因为它使美联储第一次加息变得更近,很可能会让美元走强。

新闻配图

【推荐阅读】

日本QE失控引发货币战:美国已参战 中国将被迫参战

日本GDP意外激增要归功于“货币战”?

如果中国央行负责人的工作仅仅是保持股市的牛市局面,那么他做的够好了,上周上证综指自2008年来第一次突破5000点大关。

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担心的事情还有高企的债务水平以及人民币汇率下跌,即使他能够忽视经济与股票的联系日益脱节这一事实。这或许就是为何周小川近期反复警告通缩威胁不断增长的原因所在。

与此相同的是,上周在货币市场也有大动作,这也许会引起周小川的注意:上周1美元兑125.72日元,创13年新高。

该外汇举动让人民币汇率下跌的问题变得更加令人不安,因为人民币汇率紧盯美元,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上升。上周公布的美国就业报告对此更是火上浇油,因为它使美联储第一次加息变得更近,很可能会让美元走强。

现在,分析人士警告称,日元已准备好进一步下跌,并会引发新一轮货币战。法兴银行的阿尔伯特·爱德华称,日元已跌破30年技术支撑线,很可能会继续走低,或许1美元最高能兑145日元。

由于日元是很多国家地区货币赖以支撑的货币,因而此举很可能引发新一轮竞争性贬值。亚洲各经济体正经历通缩与出口下滑。泰国的消费者价格连续5个月下跌,而韩国的零售价格上涨幅度也仅有0.5%。

对中国而言,通缩尤其值得担心,因为中国正在陷入债务陷阱之中,实际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对于各国央行的银行家而言通缩是最大的敌人,这其中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通缩会导致(人们)推迟购买,整体经济活动放缓这一恶性循环,从而破坏经济增长。

尽管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维持在1.5%通胀水平,但其通缩的迹象越来越多。生产者价格已连续38个月下跌,GDP平减指数已成为负值,一季度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

法兴银行的爱德华称,日本的经历告诉我们,与CPI相比,GDP平减指数更能够准确衡量价格走势,因为GDP平减指数涵盖了更多的商品及服务。

虽然中国已三次降低利率,今年四月份中国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1%。而问题在于在,当其他国家央行降低利率并让货币贬值时,中国央行的这些举措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作用。分析人士称,中国央行任何刺激措施的作用都已被人民币升值与资本外流的现象抵销。

外界达成的共识认为,中国将会忍耐,试图度过贸易加权汇率升高带来的痛苦,拒绝加入任何的货币战。

这是基于外界相信,中国将在今年晚些时候使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所以中国不允许人民币贬值而影响到该目标的实现。加入IMF的特别提款权将让人民币变为世界主要货币,也会支持人民币在国家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中的使用,这是近期中国宣布的一系列计划。

同时,外界预期,中国会出台政策回应并缓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

这一政府有可能涵盖更多的税项改革,以鼓励国内消费。在运动鞋,纸尿裤和化妆品方面中国已下调进口税,外界猜测,这或许会延伸至增值税的重大改革。

对于香港零售者来说,这很可能是个坏消息,因为香港零售者关注的是税收套利。鉴于像日元等货币汇率大幅走低,税收套利在限制区域性贸易方面的效果值得怀疑。

中国对此作出的另一回应是试图将过剩产值转移到国际市场。已经有迹象表明,钢铁行业出现了将过剩产能转移至国际市场的情况,中国钢铁业去年出口增加了近1亿吨。但与此同时印度,马来西亚与韩国公布了对某些中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措施。

对于周小川而言,最艰难的政策抉择可能是,在面对人民币汇率下跌与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采取货币刺激措施。这正是中国的国内政策与国际货币市场相互作用的体现。

更多的降息措施会进一步刺激牛市,但风险也在增加。如果降息的同时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降息也可能会引发破坏性的资本外流。

本文由凤凰iMarkets译自MarketWatch(编译/双刀)

相关专题:日元大溃败

[责任编辑:zhang_yuan]

人参与 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