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论坛实录
2015年06月27日 09:24
来源:凤凰财经
凤凰财经讯“2015陆家嘴论坛”于6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在“新常态下的金融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主题下,来自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高校研究机构的130名嘉宾,将围绕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法治、人才等多个议题深入讨论。
以下是27日“加快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开放论坛实录:
何刚: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财经杂志的何刚,非常荣幸受邀担任本场的主持人。今天我们将围绕“加快自贸区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今天上午这场讨论分两个环节,首先有两位嘉宾主题演讲,茶歇之后会请上多位重量级嘉宾一起进行圆桌的讨论。今天的嘉宾是: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先生、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方上浦先生、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也是自贸区常务副主任孙继伟先生、上海期货交易所理事长宋安平先生、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永进先生,上海黄金交易所副总经理宋钰勤先生、欧洲中央对手方清算行协会会长、全球中央对手协会执委会主席Marcus Zickwolff先生、新经济思维研究院总裁Robert Johnson先生。
大家都看到了这些嘉宾来自各个方面,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今年4月份中国新批了三家新的自贸区,广东、福建、天津,加上上海自贸区进一步的扩区,中国形成四大自贸区全新的布局,相应的自贸区改革就进入一个新的步骤。而第一家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由于扩区之后把陆家嘴金融城也包括在其中,自贸区金融改革尤其是开放创新就变成全球瞩目的重大领域。
今天我们将讨论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创新到现在为止有哪些进展?在下一步还有什么具体的内容以及重大的改革突破?相应地需要政府职能怎样的配合?同时对于关注自贸区金融开放的机构和各个方面的投资人士来说,如何把握自贸区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从监管的层面如何防范相应的风险套利?
首先有请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祖继先生作主旨演讲。他讲的话题是“加快自贸区金融开放试验、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助推银行的转型发展”。
王祖继:
尊敬的各位来宾,先生们,女士们,上午好!我非常高兴能够来这里就加快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开放这一话题和大家交流。我是按照论坛给我的题目讲点我们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为金融业的开放创新创造了新的空间,上海自贸试验区自2013年9月份挂牌以来,聚焦制度创新,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新的成果,形成了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以及新的经验,其中金融开放创新是最受瞩目,也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前沿。
从自贸试验区成立之初“一行三会”51条意见到即将推出的“金改49条”,近两年来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开放创新以稳健前进的步伐,不断地向纵深推进。近两年来,我们感受最深刻的变化在于新的、更加广阔的、多元的市场空间已经打开,自贸试验区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的探索和突破,面向国际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以及外汇管理的试点、外债管理方式的改革等,极大地促进了跨境投融资的便利化,使银行和企业得以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获得巨大的、新的发展动能。
此外,自贸试验区通过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的全面开放,打造面向国际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为银行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创新拓展金融服务提供了难得的新机遇。近两年来感受最深刻的变化还在于更加包容的监管环境,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是一个新的事物,为鼓励创新“一行三会”为推进简政放权、实施全面负面清单管理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新的举措。如跨境人民币业务不搞事前行政审批、外汇管理取消了部分行政审批、区域内的银行分行以及以下机构高管和部分准入事项改为事后报告等。同时,监管部门着力推进建立宏观审慎的监管体系,银行业务的创新监管、互动机制、利率市场秩序的自律委员会机制等等,这些监管创新既为金融开放创新解除了束缚,又理清了管理的边界,营造了鼓励开放创新的监管环境。
建设银行依托自贸区积极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助力经济转型当中加快自身转型发展。作为首批试点银行,建设银行将自贸试验区作为全行业业务创新的试验田,在资源配置、利率定价、市场交易等方面给予了差别化的政策和授权。总行成立了由行领导牵头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建设银行的上海中心,全力支持自贸试验区的业务创新,务求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起步。目前建设银行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以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开立各类自由贸易账户超过3600户,为客户提供便捷的跨境资金支付服务。
今年2月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帐核算境外融资细则正式发布的当天,建设银行就为客户成功办理了首笔分帐核算单元的境外融资业务。目前分帐核算单元累计筹集境外低成本资金近3万亿元,目前建设银行FT存款以及FT贷款余额均在各行的首位。建设银行还为企业提供跨境并购的金融服务,涵盖了搭桥贷款、股权融资、境外发债等各种业务,全力支持优秀的企业走出去。借助自贸试验区这个开放的窗口,建设银行着力强化境内外母子公司联动,围绕客户需求打造自贸试验区一站式的跨境金融服务,创新和完善了自由贸易账户、双汇通、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黄金国际板的交易、内保租赁通、大宗商品融资、套期保值服务等产品。涵盖了结算、融资、投资、资金管理、信用担保、保值避险等各领域。例如为满足中外资大型跨国企业资金集中运营的需求,建设银行率先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开展了全球现金管理服务,直接服务集团客户40多家,今年前5个月的结算量就超过了百亿元。建设银行和上海电机集团合作开发的自贸试验区现金池分帐核算系统近期通过人民银行的验收。在此基础上,建设银行依托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开放政策和区位优势,正在推进五大平台建设,通过融资和融资并重更好的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满足客户大规模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的配套金融服务需求。
五大平台分别是新型的资产负债管理平台,借助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积极研究资产证券化、境外发行债务工具、境外理财产品销售等,灵活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丰富资产负债管理的手段。
二是跨境投融资与并购平台。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为中国装备、优质产能、优秀客户走出去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三是大宗商品交易结算与融资平台。对接自贸试验区多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金融要素市场的国际板向平台及衍生客户,提供一体化的配套综合金融服务。
四是融资租赁与国际保理平台。实时在区内设立融资租赁与国际保理中心,拓展船舶、飞机等大型装备领域的金融服务。
五是联动业务集中处理平台。在自贸区建立海内外联动业务集中处理平台,通过专业化、集约化的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最大限度解放生产力。
当前正在探索和试点的自贸金融创新还有很多,怎么做好创新,怎么才能使创新的种子尽快的开花结果。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也有一些新的体会,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服务大局。中央强调要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顶层设计要立足于全局,基层探索要关照全局,商业银行只有着眼于经济转型的大局,着力于将金融源头的活水引向实体经济,才能确保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创新不偏离正确的方向。
二是适度超前。近年来建设银行前瞻性的启动了转型的战略研究,明确了综合性、多功能、集约化的战略方向,制定了转型发展规划,推动全球网络布局,很多工作都正在进行当中。这也为我们参与自贸区金融创新赢得了先机和主动。
三是开放的心态。金融开放是大势所趋,在温室里是不可能培育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银行和金融机构。近年来建设银行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走出去、落地经营、引进来为我所用,促进了经营能力的快速提升。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跨界竞争,建设银行也是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和借鉴,合作互补,以互联网+的思维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流程创新、渠道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快向智慧银行转型。应该说,随着金融开放不断地深入,传统银行业只有主动调整和适应新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新的发展。
四是求实求效。创新必须要落到创造新的增长点,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银行开展自贸区金融创新必须要实。通过创新为客户解决实际的困难,提供实用的方案,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脱离实际的所谓创新,我们觉得只能是昙花一现。
五是守住底线。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必然会带来诸多新的风险,像境外融资的风险、国别的风险、新型业务的风险以及风险跨境转移等等,都需要我们银行密切关注、有效的管控,只有打好风控的基础、守牢风险的底线,自贸金融开放创新才能够行稳致远。
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还任重道远,需要各方面的持续努力和密切的协同,应该说当前自贸试验区的改革特别是金融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期,推进难度越来越大,需要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群策群力,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破解难题,以关键领域的突破带动全面改革的深入。
例如在监管方面,我们建议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的管理机制,加快外汇体制改革的进程,适时推进跨境人民币和外汇业务监管政策的统一。深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继续发挥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试验田的作用,鼓励境内银行参与境外金融资产交易,面向境外市场开展资产转让和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允许中资银行直接参与境内外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市场,加快培养定价和做市的能力。提供大宗商品和人民币利率、汇率衍生品定价的话语权,切实保障开放环境下的国家金融安全。
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把握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规律,用好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的政策,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动金融的改革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作为国有控股的大型银行集团,建设银行有能力也有义务在这一轮改革的创新当中有更多的担当、更大的作为,希望大家给予支持。谢谢大家!
何刚:
谢谢王行长精彩的演讲,非常全面的把在自贸区的开放创新,从监管的环境营造尤其是从建设银行自己的作为、“五大平台”的建设、“五大改革”的思考包括金融开放创新的建议,非常全面,让人印象深刻。建设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排头兵,今年也是建行上市股改十年的全新出发。在王行长演讲里面已经提到了对于下一步自贸区开放创新的新期待,我们也相信在接下来讨论当中还会有更多进一步的阐述。再次用掌声感谢王行长的精彩演讲。 刚才王行长提到特别重要的就是关于人民币的跨境业务包括外汇管理体制方面期待有新的变化。接下来第二位主旨演讲嘉宾有请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方上浦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从外汇政策看如何支持自贸区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方上浦: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参加2015陆家嘴论坛,非常高兴就“加快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这个专题跟大家探讨。我跟大家简要报告一下外汇管理在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改革创新方面的政策,以及实施的效果。同时,下一步加快自贸区发展、改革创新方面的一些想法。
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外汇管理在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的情况。大家都知道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金融30条。其中就有差不多10项涉及到外汇管理的政策。去年2月份经总局的同意批准,与上海分局对外发布上述改革创新的实施细则。一年多来看,这些改革创新的政策适应自贸区发展的需要,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我从两个方面做一个介绍,自贸区外汇改革创新的政策涵盖了外汇管理主要的内容,包括经常项目,也包括了资本项目,尤其是资本项目的各个方面。一个是简政放权,积极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手续下放到银行办理,企业就不需要跑到外汇局办理所有的直接投资向下的外汇手续。对外放款的额度,由企业所有权益的30%提升到50%,取消了对外担保的审批。在经常项目向下方面,支持实体经济,简化经常项目的单证审核,允许境内融资租赁业务收取外币租金。
改进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的集中运营的方式,到目前为止上海市已经有60多家跨国公司参与了资金集中运营的管理试点。同时,完善社会管理,便利银行开展面向区内客户的大宗商品的柜台交易。
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架构,加强非现场的建设和现场的检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的风险底线。我们在分帐核算单元向下的企业,是按照比例来进行管理的,在自贸区先行先试。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自贸区外汇管理创新实施的效果。有三个方面,一是试点以来银行为自贸区办理外汇登记超过300亿美元,2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共对20多亿的资本金进行了意愿的结汇。现在还没有实行试点的企业,从6月1日也开始实行自愿结汇。过去是有实际支付才可以结汇。境内融资租赁业务收取的外币租金有100笔,金额有9000多万美金。
二是超过30多家上海自贸区银行开展了跨境的外汇业务简化单证,为区内企业特别是进出口量比较大的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财务成本,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使得企业的采购中心,还有运营中心落户到自贸区。
三是自贸区有近70家跨国公司开展了外汇资金的集中运营管理试点。金融资源聚合的效应比较明显,也吸引了一些跨国公司把资金中心或者说财务中心、结算中心落户到自贸区。总体来看,一年多来在外汇政策的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发展方面,成效是明显的,风险是可控的。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作用也凸显了,为全面复制推广改革措施奠定了基础。
目前绝大部分的政策都已在全国推广,包括跨国公司之间的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直接投资向下的外汇管理,下放到银行直接办理,包括登记都可以在银行办理。资本金的意愿结汇今年6月1日全部推开。同时,取消了对外担保事前的审批,取消境外融资租赁债券的审批。应该说,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我们自贸区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一块试验田,使得我们积累了经验。为我们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推广复制自贸区的外汇管理的政策到其他的自贸区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下一步怎么做?怎么继续支持包括上海自贸区在内的自贸区的改革创新和发展,外汇政策方面的一些考虑。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国务院关于自贸区的总体方案当中也明确提出自贸区要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的难题。下一步外汇管理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的精神、国务院总体方案要求,一如既往的支持包括上海自贸区在内的自贸区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这方面的考虑有几点,一是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促进投融资的便利。我们想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正在积极的研究落实国务院对自贸区改革创新新政策当中涉及到外汇管理方面的要求,特别是试点资本项目限额内可兑换,就是允许符合条件的自贸区内企业在一定的限额内自主开展跨境投融资活动。
目前资本项目的改革基本上都是分块的,比如说直接投资项目项下,比如说资本市场项下。今后我们想给你一个额度,根据企业的情况设定一个额度,在额度之内可以自主进行跨境的资本项目交易,包括直接投资、并购、债务工具,金融内的投资等等。与投融资有关的资金进出、汇兑不受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水平,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总体的风险也是可控的,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为今后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创造一些经验,探索一些改革的路径。经过国务院批准之后会有一些完整的做法包括企业的门槛条件,也包括企业自律的要求,也包括监控分析手段的跟进。
二是研究宏观审慎管理的试点。刚才王行长也提到,建议监管部门更多的采用宏观审慎的政策措施进行自贸区的改革创新。我们这方面也在考虑。目前自贸区的企业已经通过分帐核算单元,实施了外在宏观审慎的管理,在分帐核算单元内的企业金融外债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比如说净资产或者资本金的比例,自主的进入境外的资金,同时可以选择相应的结汇。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区外的一些地方比如说深圳的前海,比如说江苏的张家港还有北京的中关村,也试行了外在审慎、自律的改革试点。这项政策如果研究出来,经过一定的程序批准实施,将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统一中外资企业资本管理的政策,试点企业都可以在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下根据比例自律原则借用外债,通过境内外的资金进行融资,同时也降低境内企业的融资筹资的成本。
三是进一步改进跨国公司资金池的运营管理,促进贸易、投资更加便利。比如说进一步扩大了参与度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的跨国公司企业的范围。过去可能是找一些高大上的企业,跨境资金比较频繁的企业,今后只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也可以。简化外汇收支,同时简化外汇收支的银行办理程序,研究允许跨国公司成员实施比例的自律管理。丰富资金运营渠道和方式,充分发挥企业两种市场、两种资源,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和机制,为下一步整体的改革进行探索。这是我们考虑的主要政策,一个是资本项目项下,一个是宏观审慎管理,另外就是跨国公司资金的集中运营。
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加强统计与分析预计,有效防范外汇的风险,继续加强和完善企业外汇管理的数据报送,加强自身的统计建设分析。对银行企业异常或者可疑的情况进行风险的提示,依法开展现场的核查。实施分类管理的手段,来防止区域性、系统性的风险。
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改革创新事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一如既往的给予支持。最后预祝自贸区建设深入推进,走在全国四个自贸区的前面,当然现在已经在前面了,要走的更快、更好、更稳健一些。同时,预祝这次论坛特别是我们本场专题取得预想的效果。谢谢大家!
何刚:
谢谢方局长,我想追问一个具体的问题,刚才方局长提到的四个方面尤其是关于资本项下兑换的问题,提到了关于企业限额管理。我想请教方局长,目前中国离资本项下的完全自由兑换还有关键的哪几步需要走?
方上浦:
应该说中国的资本项目改革起步比较早,这几年一直在不断推进资本项目改革的进程,尤其是三中全会之后,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的步伐更快一些。到目前为止,资本项目改革绝大部分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标准,绝大部分项目都是可兑换的。还有一部分是基本可兑换,这是有条件的可兑换。目前管理比较严的主要是涉及到金融衍生产品,还有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跨境投资项目。现在像机构的跨境交易,通过和香港基金互认的方式推进改革。居民今后跟香港签互认的前提下,居民可以到境外进行投资。同时,非居民也可以在境内进行投资,但目前仅仅是中国内地和香港互认框架下进行。相信国家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会按照国务院总体的安排部署继续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你说完全可兑换的话,还没有这样的概念,任何一个国家对资本项目都有一些条件。
何刚:
谢谢方局长,刚才方局长阐述了中国外汇改革对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全面支持,也特别谈到了上海自贸区在金融开放创新方面尤其是在外汇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试,以及样板、推广、示范意义。尤其对于未来改革的四个方面,涉及到资本项目的兑换、宏观审慎管理、跨国公司资金的集中管理以及事中事后的分析预计,应该说对外汇管理阐述的非常清楚。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方局长的演讲。
今天上午的主题演讲到这里告一段落,接下来进入到第二个环节,有请几位嘉宾上台跟我们一起进行圆桌讨论。我们这一环节的话题还是继续沿着刚才的主题,首先有请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孙继伟先生,同时他也是自贸区管理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有请秘书长跟我们简要回顾一下自贸区金融开放到目前为止全貌,目前的进展是怎么样?下一步重点是什么?
孙继伟:
刚何刚先生说了,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我觉得已经在很多场合被阐述过了,而且都被报道过了,我简单总结一下,我觉得金融创新是自贸区的重中之重,金融制度创新一直是自贸区建设非常重要的方面。 如果概括起来,一个是金融创新的框架基本形成,2013年“一行三会”发布了关于支持自贸区金融创新的51条。这51条有力推动了自贸区金融创新。最近“一行三会”和中央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支持自贸区进一步金融创新,关于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这若干意见概括说起来就是新的51条,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当中,很快就会推出,可以说是呼之欲出。
第二个方面,如果概括起来就是本外币一体化的运作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基本确立。 第三个,金融中心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集聚,金融平台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推进。 第四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金融风险的防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这是一年多来自贸区在金融创新方面的建设。
何刚:
谢谢秘书长,概括地非常精要,从框架包括本外币,以及市场和监管。接下来请上海期货交易所宋安平理事长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角度,对自贸区目前金融开放的进展作一个简要的概括和介绍。中央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支持自贸区进一步金融创新,关于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这若干意见概括说起来就是新的51条,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当中,很快就会推出,可以说是呼之欲出。
宋安平:
谢谢主持人,昨天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境外投资者以及境外经济机构参与境内期货交易的管理办法,这个办法对于中国的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是一个质的提升,特别是我们的原油期货,是我们第一个开放的特定产品。原油期货也得益于自贸区的建设,国际能源平台设在自贸区内,国际原油平台的建设也得益于自贸区政策的使用。我们准备在三个月左右时间原油期货就可以上市了。原油期货上市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平台,对于境外投资者以及经济机构是全方位的开放,境外投资者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参与我们的原油期货。这一政策在下一步会复制到其他上期所上市的其他产品,我们要感谢上海自贸区,我们是首先的获益者。
今天我主要想谈一点关于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方面的话题。在我们工作当中,全社会对风险管理文化、对风险的认知是比较缺失的,忽视风险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说我们看到有些企业对价格风险,一方面是听之任之,一个方面是束手无策。我们很多的国有企业对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是听之任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企业是把价格波动风险当成外部风险,和自身的经营管理没有关系。我们经常会遇到国有企业说今天亏损了,为什么亏损了?是因为原材料价格涨了,今年的利率提了、汇率变了,似乎这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任何的关系。
还有一种现象是束手无策,我们很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面临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束手无策。我们很多的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有这个能力,但是听之任之。这种现象存在,我觉得是全社会对风险管理的文化缺失。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真的在实干,但是面对风险,我们老说创新,讲实干,但对风险是经常忽视的。比如说在工作当中接触到很多的跨国企业,他们也参与我们的市场,他们就跟我们谈,如果跨国企业要布局一个领域,如果没有风险对冲工具,我不会投资到这个领域的,因为我无法控制风险,我不可能靠天吃饭。一个企业、一个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收益要有承诺。当然我们国内也有很多企业逐步参与这个市场,比如说有个老总跟我说,他是1949年和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企业,他说证券市场让我得到了成长,但是期货市场让我活了下来。他说同样的企业,很多现在已经不在了,但是我依然还活地很好,也是上市公司了,经营的非常好。整个有色金属行业在应对风险的能力是比较强的,但如果没有推出衍生品,或者说没有参与的企业,他们整个经营状况以及可持续的经营能力还是会比较弱。
我们在研究背后的原因,我觉得可能有那么几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我们很多政府管理部门包括主管部门对企业参与衍生品交易是限制的,无论在法律上、政策上有很多的障碍,这是阻碍我们企业参与的一个原因。很多企业在激励考核上也有很多的障碍,如果你做了衍生品,期货市场有风险了,有可能你的乌纱帽就没有了。同时,我们这些企业面临很多合规性的审查,比如说审计也好,他们有很多的压力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很多企业没有这方面专业的团队。 同时,我想,我们的外部环境也不支持现在的企业做风险管理,比如说银行贷款如果参与衍生品交易,要参与期货,银行就不给你贷款。但是我们在成熟市场国家正好相反,如果你不参与风险对冲,不管理你的风险对冲,是不给你贷款的。比如说纺织是我们的支柱产业,这几年的价格波动从3.4万跌到1.3万,过山车式的波动,作为纺织加工企业来说利润空间是很小的,那么你怎么管理风险呢?所以,这样的企业是不可持续的。
我感觉我们面临这样的环境,中国通过3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我们是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我们是很多大宗商品的进口国和消费国,我们很多产品还要大量销售到国外。如果管理好我们的成本,实现我们的利润,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尤其是现在面临经济金融新常态,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我们企业要走出去,光靠我们的干劲,不靠智慧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我在这里呼吁一下,我们面临新的经济环境下,全社会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建设,提升对风险的认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新不是每天要创新,但每天都要面对风险。
我呼吁全社会来关注这件事,解决政策上的各种限制、法律上的各种障碍。当然我们上期所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一直在做投资者教育和培训方面的工作。目前为止已经对7.6万人次进行了培训。我想仅仅靠我们期货交易所的力量是不足,希望全社会大家都参与进来高度认识风险的重要性,只有解决了风险,我们才能可持续发展,比如说踢足球,只有把防守做好才能更好的进攻,做到攻守平衡才能有竞争力。
何刚:
谢谢理事长。风险认知、对风险的管理能力三句话不离本行,期货交易显然是一个特别好的、对风险的对冲和管理。我们看到上海期交所在产品品类已经走在很前面,我们企业怎么样善于运用既有的衍生品工具来管理风险。接下来请问一下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范永进董事长,您原来在上海金融办监管方面,现在在企业,您所感受到的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创新方面的变化和进展是什么?
范永进:
谢谢主持人,非常高兴今天参加这个活动,我在爱建呆了三年,前面在金融办四年。先回顾一下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的节点,我感觉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领导人非常有远见,在当时条件还不具备或者说看上去希望还很渺茫的时候,就高瞻远瞩作出了很多战略性的决策。首先大家知道1984年上海诞生了全国第一个股票叫做“飞罗音响”,为什么它是第一呢?有几个原因,一个是这支股票一部分向社会公开发行,第二个是小平同志把这个股票作为国礼赠送给了美国纽交所的理事长。第二个节点就是1986年上海又建了全国第一个专门股票交易柜台,大家要知道当年上市挂牌交易的也就两个股票,到了1990年上海建了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让全世界知道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现在改革开放,也跟我们一样搞证券交易所。当时交易所开张的时候只有八个股票,深交所也开张了只有五个股票,现在回望发展的非常快。 1990年4月18日中央宣布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把浦东作为一张王牌推出。因为浦东面积比较大,前期推出的一个是外高桥综合保税区,英文名称就是“自由贸易区”,当然和现在的自贸区具体的内容不一样。另外,我们还创建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这项工作一直在推进,2009年国务院专门发了19号文,提出到2020年要把上海基本建设成与我国经济势力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样简单回顾下来,也使我们感觉到路来的很艰辛,同时也很自豪,因为这么短的时间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虽然还有很多的问题,可是毕竟在努力,大家一定会感同身受,在改革开放的路上硕果累累。
爱建是1979年是刘建基先生在上海创建的,爱建一开始就和上海的发展、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的,爱建创建后,在1986年就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民营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成立了爱建信托公司,1988年在香港设立了公司,1990年爱建的老一辈在外高桥建立了保税仓库,后来把信托公司又注册到外高桥。所以,他们非常有远见。这次自贸区政策下来以后,我们很快就在自贸区建立了合资的融资租赁公司、保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使我们很多业务和香港方面打通,和自贸区打通,和本身的业务打通。
何刚:
范董事长回顾了上海作为金融城市复兴的过程,从金融城市复兴到金融中心建设非常艰难的历程。我想请问一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有20多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今天我们谈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创新的时候,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个国家战略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人说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就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互为推动呢?
孙继伟:
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我们对这个问题没有做过系统的研究和阐述。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和金融中心的建设,两者之间是有很重要的关系。我自己认为两个不完全是一回事,自贸区的金融创新主要是围绕投资便利化和贸易便利化开展的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和一系列围绕金融的制度创新,以及金融的对外开放,还有就是要围绕打造最开放的金融园区建设。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开展了20多年,是中央交给上海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神圣的使命,也是“四个中心”建设最重要的一个中心。如果让我理解,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说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特点。
何刚:
谢谢秘书长。其实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区金融开放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讨论。秘书长也提到了投资便利化和贸易的自由化。我们知道金融市场里面黄金市场是五大市场之一,请上海黄金交易所宋钰勤副总经理简要分享一下,上海黄金交易所在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当中的重要举措,尤其是黄金国际板目前是什么样的进展?
宋钰勤:
谢谢。今天也是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这次的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板块,我借此机会首先代表交易所感谢支持黄金交易所和帮助过黄金交易所的各位领导和嘉宾,另外向大家汇报一下上海黄金交易所在自贸区这个国际板当中的运作情况。 在去年9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正式启动,在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央行上海总部、上海市相关部门,特别是海关、商检的通力合作下,黄金交易所顺利的度过了难关,其交易、交割、仓储、储运、租赁、黄金的进口和黄金的转口运行的十分通畅。在黄金项目方面的国际化逐步实现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发展的特别迅速,目前有国际会员52个,他们大多数是国际知名的商业银行和国际最大的产金企业。
截止到昨天,国际板的交易量达到了3640.1亿吨,占全部交易所份额的21.47%。这个交易量是非常来之不易的,还是跟我们自贸区推出的政策,特别是央行FT账户体系是分不开的。这次尤其是我们在端午节的长假期间,黄金交易所的三代系统正式上线,这样就为我们黄金交易所包括黄金交易所的国际板创新打开了一个通道。接下来,我们黄金交易所跟国际上主要黄金交易市场对接,下一步实现黄金交易所真正在黄金市场项目下完全人民币自由兑换。 黄金交易所的发展真的是离不开,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措施和政策。目前中国的黄金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唯一一个或者是最大的、全覆盖黄金市场的行业。目前黄金市场从采矿到冶炼到生产加工,到消费,全球目前都是第一,当然目前黄金的进口也是世界第一。黄金交易所连续八年成为全球场内黄金交易量的世界第一。这个世界第一是什么样的概念呢?用我们去年的数据,黄金交易所交易量达到了1.85万吨,全球黄金的生产量也就3000多吨。全球最大的场内黄金交易期货是CME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全年的交割量也就是76吨。黄金交易所还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人民银行还有“一行三会”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现在又到了发展的机遇,黄金交易所协调牵头成立的丝绸之路黄金基金,又带来了发展的空间,在“一带一路”上,全球65个国家占黄金的生产量有50%,消费量是占了全球80%。
我觉得自贸区也是我们非常大的一个发展空间,因为我们黄金交易所有一个目标要以自贸区辐射亚太地区,成为黄金交易清算、交割、进口、转口和黄金租赁的中心,这个中心也是离不开政府特别是上海市政府、自贸区管委会、浦东新区政府的支持。 今年4月12日我在参加迪拜商品交易所的论坛时参观了迪拜自由贸易区的情况,我们非常希望借这次发展的机遇,政府可以考虑引进零排放的黄金冶炼机构。我参观了迪拜的冶炼机构,他们对环境没有破坏,这是作为一个交易中心特别是实物的流转中心来说太重要了。我们每年原产金是3100吨左右,但有很多的回收金,如果有这个冶炼机构对自贸区的建设将会更为重要。
何刚:
谢谢宋总,为上海黄金交易所取得的进展鼓掌。宋总提到冶炼这一块,秘书长回应一下。
孙继伟:
你说的迪拜贸易自由港确实建设的非常好,在全世界有很高的知名度,我6月份刚刚去过,也非常有启发和感触,觉得有很多方面值得上海自贸试验区进一步的学习。你刚刚说的关于黄金冶炼方面,我听了非常有兴趣。第一个,我们希望黄金交易所能够进一步推荐一些在国际上具有高端的、零排放的知名企业给我们,特别是具有一定的技术、具有一定水平的企业。第二个,我们在120平方公里内一定会找到一个非常合适的地方来做这个事情,把你所说的这项功能完善起来,丰富上海黄金交易中心的功能。我想我们一定可以做,也非常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何刚:
谢谢秘书长。
宋钰勤:
非常感谢,这个信息一旦让黄金交易所的会员知道,是非常振奋人心的,因为在两天前全球最有发言权的就是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的年会在上海召开,在这次年会上很多的企业都在问询黄金交易所下一步的发展,特别是黄金交易所和伦敦金银市场协会有一个对外发布的互认黄金加工标准的协议,这意味着“上海金”的标准在全球达到了认可,这一块对冶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标准就可以生产。谢谢秘书长。
孙继伟:
我们共同打造上海金!
何刚:
我想现场的媒体可以向外发布了,上海黄金交易所和自贸区有了初步的意向,要在120平方公里的自贸区地盘上完善“上海金”的制造和冶炼的标准,以及建一个零排放的制造中心。
在前面几位的介绍之后,请两位外国朋友给我们一些反馈和建议。首先请欧洲中央对手方清算行协会会长、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执行委员会主席Marcus Zickwolff先生做一下回应,怎么看待上海自贸区正在进行的金融开放和创新?Marcus Zickwolff先生所在的机构叫做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它是一个同业组织,也是全球唯一一个做中央对手的同业。负责上海银行间市场交易的清算的上海清算所也是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的初始会员,在2013年加入的。Marcus您对于刚才我们讲到在自贸区当中的创新和开放有什么回应呢?
Marcus Zickwolff:
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要感谢我们的组织方召开了这样的会议。我今天是作为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的主席来发言。大家知道CCP是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主要是做中央对手方的清算,很多年前有12个成员成立,CCP12就在这个行业当中不断地推进在风险管理和清算方面的最佳实践。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的加强追求标准的建设,同时CCP12有35个成员,在非洲、美国、美洲、亚洲、澳新和欧洲都有我们的会员,所以我们今天是代表了非常多的CCP。
首先我先分析一下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让看到OTC衍生市场的风险,最近几年我们都在关注怎么解决这个风险,消除系统性的风险,这也是大家认为造成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如果一个对手方的失败可能会影响其他的市场参与方,有可能会影响整个市场的运营,或者说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营。所以,08年金融危机告诉我们,系统性风险之后会有一些大而不倒的银行,必须拿纳税人的钱去救,这就使得救市有过高的成本,整体经济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没有把资本进行很好的配置。过度的承担风险以及市场相关方之间的联系,市场对于风险预计不够,这都是在双边OTC交易当中特别常见的。我们要解决这样的系统性风险,怎么做呢?就是做中央清算。在G20会议以后引入了清算方面的业务。在过去几年以来,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都已经提出了多方面的指南,来增加CCP的合规性,以及其他市场架构。比如说CPMIS正出了一些市场基础设施的原则和指南,在CCP方面出了一些指南,巴塞尔委员会也出了银行对于CCP风险目录的指南。另外,还有CCP公共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就是CCP成本金和保障方面的风险都必须要披露。
大家会问CCP到底是什么呢?CCP其实是附加于交易之上的一个层次,当两个对手方进行交易的时候,CCP从卖家这边来作为买家,再把东西卖给原来的买家,是唯一一个市场上中央的对手方,而每个对手方是通过CCP进行交易,而不是直接和对方进行交易。所以,CCP是来解决对手方的风险,另外通过CCP也可以进一步的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我们是做中央的清算,就可以尽量减少市场的风险仓位。
CCP如何应对中国公开的市场呢?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和货币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也看到了一些新的挑战,包括国际支付的活动,因此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也学习到很多。在中国作为经济的中心,现在在整个金融的世界当中作用也越来越大,特别是自由贸易区也就是FTC,有了外汇新的改革,以及FTI和对外投资简化程序之后,打开了很多的空间。很多国家的央行都增持了人民币,因为他们都知道人民币有可能在接下来几年当中成为储备货币。但任何一种货币成为全球货币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有效的结算体系和机构,在这方面包括跨境交易必须要跨越很多的障碍,首先就是要建立一些技术上的标准。这些技术标准就可以给我们带来快速的交易处理,失败率是很低、成本也是很低的,这样可以看到中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要建立符合标准的CCP,符合全球标准的,还有符合ISO的标准。最后我们不能忘记,除了现在面临很多机会之外,在全球经济当中永远都会有冲击、永远都会有风险,而且这些风险很可能是跨境的,为了能够减少这些风险,全球的标准和技术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加强机构之间的合作减少风险。更为重要的是是要加强中国的金融机构建立基础设施,比如说各种各样的交易所,除此之外还有像中央对手方清算所,这样才可以维持全球的金融稳定。谢谢!
何刚:
非常感谢,Marcus介绍了中央对手方协会的任务,包括风险的管理。对于很多朋友来说,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像这样的中央对手成员以及他们提供的后台清算、风险管理的服务有点难以理解。在Marcus的介绍里面,他特别提到对中国在自贸区做金融创新的时候要吸取过去金融机构和金融危机当中的教训,在金融的透明化、监管的规范性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度方面下更多的功夫。中国的监管部门要和其他的国际同行有一个合作。我们也期待中央对手方协会在未来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上清所目前是他们的成员,我也注意到去年CCP也在上海开始做论坛和活动,以进一步在清算规范化和风险管理的警示方面和中国有关方面作进一步的合作。我们也期待未来Marcus先生参与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方面的活动。
孙继伟:
欢迎你和你所在的机构来自贸区,我觉得这个机构在下一步金融创新和金融中心建设当中非常有作用。
何刚:
因为中央对手确实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但没有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创新和开放也缺乏更好的保障。Robert Johnson(新经济思维研究院总裁)有没有一些建议呢?我们如何来保证自贸试验区的可持续发展,请你跟我们谈一下,我们从08年金融危机当中可以学到什么?你作为监管方、市场的参与者,你认为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Robert Johnson:
非常感谢邀请我来参加这个高级别的论坛,非常荣幸从美国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讨论,并且和你们进行合作。大家想像一下一个艺术家正在写作一个历史性的小说,这个小说里面包含了亚洲的危机、重大的金融危机还有欧元区的危机,现在欧元区的危机今天在新闻里还有提到。但是这个小说里必须要跟我们解释的是,为什么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愿意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因为世界其他地方看上去是疯狂的屠场一样,如果说这是浪漫小说的话,就像一个漂亮的女士决定嫁给一个发疯的男人一样,看上去是令人不能理解的。我们看到西方有很多金融的理论和金融的实践操作,但是在过去的几年当中表现的是不值得别人学习和效仿的。我觉得中国不仅仅要模仿而是要超越,你们要进入到一个领导的地位才行。
根据我个人的背景,我毕业之后在美国银行委员会工作,89年股市的崩盘是在我刚刚上任的两周,这个崩盘经过了几年才重建起来。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是息息相关的。前面大家也谈到了对冲风险,在那个时候我们也说这不是对冲,如果你要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如果脱钩的话你肯定会损失的。因此在美国很多时候期货市场与股市之间的关系是多年以来错综复杂的。我作为一个私人的参与者,也希望能够找到这样的缺陷。现在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甚至比90年代当时我在对冲基金做的时候更为激进。我之所以要这么说,就是要提醒大家随着过程不断地演进,我觉得在海洋当中既有海豚也有鲨鱼,当我们讲到海洋的时候就会想到去航海,这种感觉离岸非常重要,但作为航海者也要记住,当你离开岸边的时候,你不能保证出海的日子永远是晴天的,有时候会有暴风雨,有时候甚至有海啸。因此我5月份在华盛顿和IFM做了一个研讨会,IFM的一位领导人就提出了一份内容,很多新兴国家从金融的增长、稳定性都获得了很大的利益。当金融深化速度已经超过了监管和监督,以及教育和学习,包括监管人员的能力,就需要我们承担额外的巨大的风险。除此之外,在学习过程当中必须要找到和发现可能是更好的,不一定是更多的监管。因此这种取舍是大家必须要学习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之前我们谈到了为什么自由贸易区和全球的金融和经济要联系起来,因为我觉得我们要去学习国际的环境,我们不仅仅要到国外参观考察,还要培养一种能力,我们自己进行测试的能力,并且要打造管理的文化,来促进这个测试的形成。除此之外,我们看到在中国无论是股市、债券、期货都发展的很好,但是连续性、顺序也显示了,现代化和深化债券市场无论是长期和短期的,要更好的现代化交易所、清算所等等,要让整个系统强劲性有更大的保障。
如果我们现在去看到底有哪些问题的话,全球资本市场在不断地整合,认为资本的流出,这些有财富的人在全球可以做多样化的投资,就可以减少整个社会内部的政治压力。但也会有一些危险的部分,如果我们做全球的整合在短期内所带来的危险就是资本的流入,不仅仅是因为资本的流入购买资产、支持公司不好,而是这些资本非常灵活,当资本流入的时候很激动,人们都觉得是爆炸性的发展,但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一下子就撤出了,像97年泰国经历的亚洲金融危机一样。你必须要打造国内的机制和机构才能做好向全球的开放,这是最佳的准备和方法。因为只有我们有很强劲的机制,人们懂了之后,这样的资本流动才会比较稳定,才不会是随意。就我们组织来说,新经济思维研究院这是我和索罗斯共同创立的。今天大家谈到了很多,同时也请我来到这样的论坛,也显示出我们有合作的可能性和意愿,中国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我觉得一定要超越,像刚才所说的航海,上海是一个梦想的地方,我们要克服恐惧,要想像一下中国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能够超越我们西方已经所达到的东西,那将是多么大的繁荣。
何刚:
Robert Johnson曾经是在市场当中作为交易者,在索罗斯阻截英镑的战争当中是前线作战一位杀手级的对冲基金参与者。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和创新来说,他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对于西方金融市场和金融危机当中的教训应该充分吸取,中国尤其是上海在自贸区金融开放当中要有一些新的做法,如果从国际经验来说,如何同步协调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自贸区的发展和金融的开放创新要同步协调,要配套,否则的话容易出现不协调的地方。他提到很多的提醒和建议,接下来对我们自贸区的开放和创新是很好的提示。期待着未来新经济思维研究院跟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创新产生更多的互动。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开放创新,我们知道已经做了很多的事情,接下来在金融开放创新方面有什么样的重点?尤其是从政府的管理和监管创新层面。我听到一种说法,陆家嘴所在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有可能未来是不是会仿照比如像伦敦金融城的管理和授权方面,有一些特别的做法。
孙继伟:
下一步金融中心建设从自贸区或者说浦东新区政府来说有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第一,制定浦东新区关于金融创新的实施细则。说白了就是把“一行三会”以及中央相关部门制定一系列支持自贸区创新以及进一步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些政策能够尽快的落地,能够进一步付诸实施。
第三,进一步优化整个浦东新区金融布局。我们的想法在陆家嘴金融城的建设基础上,进一步东进北扩南沿,向北向南大家很熟悉,主要是围绕金融城建设这个中心,再沿着黄浦江这样的黄金岸线,向北以上海船舶厂为重点推进,向南主要围绕世博园区的建设,世博园区加上前滩的建设。金融创新不仅仅是在陆家嘴建设,包括在世博、张江、金桥,围绕各自的特色做一些金融的创新。特别是围绕着新兴金融,比如说在张江、金桥做一些新兴金融的集聚区。另外,加强功能平台的集聚,比如说宋董这里的国际能源平台原油期货的交易,还有宋总黄金交易国际板的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平台。另外还有保交所的建设等等。还有进一步加强各类金融机构的集聚,更加丰富和支撑金融城的建设。
孙继伟:
第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进一步为金融中心建设、自贸区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或者政府的服务环境。刚才你提到的关于金融城体制机制,下一步会有一些重大的变化,从内部来讲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参照伦敦金融城的经验,这么多年来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准备采取业界共治和法定机构的管理模式。业界共治就是让在金融城里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金融城的建设,共享金融城的改革经验和改革的成果。还有就是采取法定机构,这个方案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当中,估计在年内一定要推出。希望能够进一步的加快金融城的建设。
何刚:
非常感谢秘书长的介绍。面对这么多新的机会和布局,不知道理事长,刚才你提到一些期货产品的创新,除此之外从期交所角度来说,在自贸区创新合作以及国际合作方面有什么新的打算呢?
宋安平:
上期所首先要推出国际原油平台建设,这是一个突破性也是开拓性的重大举措。如果试点成功可能会把原油相关的政策复制到现在的金属,金属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里面运行比较成熟,在全球定价当中作用也是越来越日益彰显,和全球的互动、相互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说,下一步会进一步加快在其他品种的开放。当然还有就是说,把投资引进来的前提下还会走出去,比如说交割仓库,会全球布局。如果作为一个定价中心服务实体行业,在全球每个角落可以提到需要的货物,下一步会加快交割仓库的全国布局。如果仅仅是投资者在全球交易还不能是一个定价中心,因为你最后交易的还是到岸价。如果作为全球的定价中心,在全球定价体系当中要占有一定的份量,或者一种补充和完善的话,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这样市场定价的功能才是完善的,才能真正为实体企业提供服务。
何刚:
谢谢理事长,既要引进来同时也要把服务和体系全球化。黄金交易所下一步有什么新的举措?同时我们也很关心黄金交易这两年一方面机会呈现,另一方面风险也在充分的呈现,如何既把业务创新做好,同时把风险管理和投资者教育做好?
宋安平:
比如现在如果参与上海期货交易所产品的交易,如果提货必须到上海来,肯定不行。因为商品的定价中心全球是高度集中,因为大宗商品是全球化,价格相关性非常强,除了运费还有汇率的因素之外,价格是高度一致的。这样的话,顺应现货市场发展需要以及大宗商品全球化发展需要,而且大宗商品标准化也是非常强的,一定是在深化整个交易所机制方面做文章。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在沿岸国家都有深度的合作。下一步继续努力服务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符合国家的战略。
宋钰勤:
黄金交易所在投资者教育这一块,可以关注一下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网站,我们是有安排的。刚才提到的风险我们会一直关注。这次我们系统的升级就是为了防范风险,另外就是加强创新产品的推出。你们也看到黄金交易所我们会和迪拜有深度的合作,在年内都可以看到。另外就是黄金交易所的系统建设,特别是服务会员这一块、服务投资者这一块,还有就是以国际货币和债券作为抵押进入黄金交易所的交易,最后就是清算的时候结算人民币,完全走出了在黄金市场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还有再下一步对一些新的品种包括铂金方面,会有新的举措。
何刚:
非常感谢。接下来请范董来介绍一下,自贸区金融开放你们看到的方向和机会?和你们所期待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范永进:
自贸区金融改革开放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作为个体在其中不仅是受惠,也有合作竞争和很多的挑战。我想最终中国的企业要抓住机会做大,从爱建来说,像其他的上市公司和集团,是比较多面的,有传统的企业,也有金融机构。下一步包括结合政策怎么推动我们的发展,比如说内外的联动问题,本身上海的企业和自贸区、和香港打通。再比如企业里面有不同的核心子公司,我们有信托公司,有租赁公司,还有投资公司等等,他们之间也要进行联动,也要借助自贸区的政策下一步对自贸区的工作我谈一些建议。一是健全完善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的机制。因为自贸区金融创新改革是涉及面非常广,而且政策也是非常复杂的,同时又是非常系统的工程。我想要搞金融,由金融监管部门,由上海作为国家战略的执行地,特别是有很多转移到浦东了,还有这么多金融要素市场。刚才说的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还有大量的金融机构,包括很多实体服务业的企业等等,我感觉到主要是在金融监管部门共同推进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是一个国家战略,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推进的一项工作。 二是建议结合试点工作,包括金融试点工作安排,也要阶段性的进行压力测试。起步当中讲到创新,也讲到防范风险、套利等等。好在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我觉得有些方面结合要求还要加大力度,特别是压力测试,包括政府管理服务、监管方面,也要进行这方面的压力测试。有时候话倒过来讲,你监管的水平怎么样,自贸区建设、金融中心建设的水平怎么样。三是率先更多的先行先试,并且要对比国际的通行状态。刚才也提到迪拜等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接下来我们和韩国、澳大利亚,以及其他国家也在谈自由贸易的问题。接下来美国也希望我们加入TTP的谈判等等,很多要求对照下来应该说,自己搞的东西和国际上的做法有时候还是有差异的,毕竟原来基础、文化、制度、安排都有一些不一样,需要我们更高的要求、更高的起点,来尽早实现金融中心、自贸区改革的任务,这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个百年的目标就可以比较好的实现。第三,在业务的拓展方面,比如说融资。还有投资的问题,我出去投资还有进来投资。还有就是跨境服务,为第三方客户服务的品种。还有就是刚才讲到的走出去、请进来,都对我们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政策有很多的互换,包括国际金融中心的推进。
何刚:
谢谢范董事长的建议,对相关的体制机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我想追问一下,从市场的推动和创新来说,在短期内尤其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范永进:
这两天因为监管部门领导包括今天孙秘书长也讲了,市政府和金融办都在加紧推出自贸区金融改革51条,涉及了方方面面的东西。我想这不会太多,出来有相当的含金量,对工作指导意义非常大。出来以后,要加强沟通、加强传达落地,使这些好的政策企业也好、经营机构也好,方方面面都可以受惠。
何刚:
谢谢,也期待相关监管部门加快审批,期待更多实质性内容的推出。刚才几位都讲到关于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下一步重要的工作,问一下Marcus先生,你觉得接下来在金融基础设施方面有哪些重要的方面,特别是从CCP来说,有什么重要的工作要做?
Marcus Zickwolff:
我觉得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让中国能够了解国际标准、国际通常做法。当然在上海自贸区不可能只采用国际的标准规范,但是你还是需要了解相关的内容,而且为了今后可复制、可扩展到中国的其他地方。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而且今天已经发生了,中国的监管机构必须要在国际的舞台上提出中国自己的主张、想法。昨天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提到了现在有很多的国际金融管理机构,也有一些分支机构主席单位是中国在担任。所以,我觉得在一些国际组织、国际监管机构当中需要有更多的中国参与和领导,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的机构现在有一家上海的会员,加强国际交流肯定非常好。
何刚:
非常感谢。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该鼓励监管者更好的融入到国际社会和国际标准,和国际同行有更多的交流,有利于提升监管的能力和水平。CCP愿意更多的参与到上海的建设,也希望中国有更多的机构可以和他们一起在清算和风险管理方面产生更好的互动。下面问一下Robert,对于下一步怎么走,您有什么看法?上海也好,中国也好是不是可以有自己的模型来建立金融中心呢?
Robert Johnson:
首先我非常有信心因为在中国的人才是非常多的,比如说像IMF也有来自中国的高管周先生。这些人和国际人才相比绝不逊色。对于这一点,中国的人才能力以及领导力是非常有信心的。我觉得国际社会上犯过一些错误,其中包括快闪,还有一些金融危机,这些是中国可以学习的地方。不是全盘借鉴外国的做法,而是有选择性。当我们讲到上海成为一个非常大的全球金融中心这样的愿景时候,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考虑到围绕华尔街的一些争议和问题。在美国大家对于华尔街恶魔化,而且是非常厌恶的,在金融部门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失衡的,因为在政治体系当中也有很多的问题。不妨看一下政客或者说监管方面的诚信,以及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是来自于美国,我觉得金融界的人士是非常聪明的,千万不能让他们设定规则。金融应该是社会的仆人,而不是成为社会的主人。我们中国来说能力是有,而且和世界相比展现出来的诚信度更高,我是有信心的。 [11:32:41]
何刚:
我们说中国或者说上海在金融方面超越美国是非常难的?您有什么建议呢?
Robert Johnson:
我觉得在某个层面来说中国人是非常谨慎的,不太愿意和人起争端,这就会促成合作,但是中国也可以用自己的做法给世界设定一个新的模式,当然不是说自吹自擂。现在在美国也清楚的知道,我们的金融体系在过去十年并没有很好的为社会造福,即使有一些竞争,或者说在宏观审慎方面确实有一些进展,但是这些进展又不够多。
何刚:
过去十年美国和全球金融领域的表现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好,中国有可能用新的模式做得更好一些。到这里上午的讨论要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留出一点时间给大家一些提问。
听众:
谢谢Robert的发言,我来自中国社科院,我对于您的发言非常感兴趣,您对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有什么建议?对自贸区金融开放和创新有什么建议?
Robert Johnson:
首先要看一下08年的经验教训是非常惨痛的,这就使得现在人们的进展非常审慎。在08年前可以看到,在美国有很多博士生都希望在华尔街找到工作,但是人们就问这样的问题,我们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在全国来讲,大家也都缺乏信心,说不太愿意做所谓的华尔街金融创新。说到金融深化方面,IMF的研究当中就提到了新兴国家,特点觉得美国的金融市场走的太深了,应该往回拉一点。IMF还没有发这篇报道,因为他们等着美国批IMF的预算。
听众:
我想请问一下范董事长,你的经历很丰富,上海的自贸区是四个自贸区里面面积最大,而且内涵非常丰富,加快自贸区金融开放方面政府应当扮演什么角色呢? [11:35:20]
范永进:
在中国要办成事、办成大事缺少不了政府的领导。的确30多年的改革开放,金融方面的推进也证明了我们的确是有一定的能力做好这项工作的。所以,我们觉得的成绩,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后,经济总量增长的非常快,我们没有想到会这么快。所以,政府主导、指导非常重要,包括中央的一些管理部门,也包括上海市委、市政府,从28个平方公里扩展到120多平方公里,我想上海政府包括浦东新区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何刚:
您觉得政府应该在哪些地方让企业更好的释放活力?
范永进:
政策出来以后要抓紧的解读,我们原来很多政策都是放在抽屉里的。第二就是阶段性的交流一下。第三要借助一些智库,现在国内国外包括民间也有一些智库,请他们过来。因为他们也是有全球视野、战略眼光的,对政府工作推动会有比较大的作用。
孙继伟:
我觉得首要的任务就是协调好和范董之间的关系,就是理顺政府和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按照市委、市政府所要求的打造法制政府和服务政府。大家可以看到在中央给上海制定的总体方案25条当中有12条是关于政府职能转变,可以看出政府职能转变是自贸区改革当中的重中之重,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理顺政府以行政审批服务市场、管理市场的方式。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哪些该为,哪些该放手的,现在研究的是怎么放手搞活市场、搞活企业。
听众:
我是央视新闻频道的记者,非常关注原油期货的推出,从去年开始已经进行过大量的报道。这个问题显然是提给宋理事长,您也提到了国家原油期货可能在三个月左右推出,我的问题是,石油期货推出在目前的时间点上,是不是比较适合的时机?为什么还有三个月时间,接下来有哪些必须要做?原油期货推出以后是否对中国在石油国际定价方面有一定的话语权?
宋安平:
你说的时间点,我觉得你还是用证券的思维思考期货的问题,对于期货来说价格的涨跌是中性的,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合适的时机选择。我们全社会都要建立风险管理文化,我经常也被叫到相关主管部门训话,怎么把价格搞高、搞低了。有时候是非常难以回答的。原材料价格是高好还是低好,放在上游和下游来看这个问题,答案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事情对于期货来说价格涨跌不是我们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反映出来让投资者做决策。
时间点,我们准备好就要推出,你说三个月的时间主要是考虑证监会的办法出台以后,相关部委配套的政策才能陆陆续续的出台。比如说海关的政策、税收的政策、外汇的政策,出台了以后我们交易所有自己的细则以及交易所的规则要征求市场的意见。三个月可能还要紧张,因为境外投资者原油期货交易合规性审查差不多要半年时间。所以你想三个月时间还是非常紧张的。
你说的原油定价的事,定价是一个体系,目前全球的原油定价有英国的,有美国的,中国原油市场建设只是在原油定价体系中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因为中国的投资者参与原油期货交易不是很方便,中国供求信息在国际原油价格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反映,我们只是通过市场让中国的投资者把信息带到全球市场,同时把全球市场信息也带到我们市场中来。这样原油定价才是全球的体系,这样的体系是比较完整的。所以,不存在要取代谁的问题,市场还是要看市场的效率,看服务能力、服务水平,这是我们要追求的。
听众:
我想问孙秘书长,自贸区扩区到陆家嘴和张江以后,这两个区域承担了重要的使命,一个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需,一个是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浦东新区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设想?包括即将出台的新的金改49条有没有具体的安排?
孙继伟:
是这样的,最近有两个热点,一个是自贸区的建设,第二个是科创中心的建设。我们把科创中心的建设和金融中心进行互动,我们觉得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相互有支撑的。科创中心的建设非常需要金融的支持,这一块希望充分借助金融中心的建设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建设。相信关于加快自贸区金融创新建设,和加快推动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若干意见推出以后,会极大的推动两个中心的建设,我们是充满期待的。
听众:
我是财经杂志的记者,问一下秘书长,大家讲到资本项目的开放或者说金融市场对外的开放,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法律制度的完善,尤其是税收制度。问一下您,上海自贸区在这方面有什么进展和动作?
孙继伟:
自贸区在整个建设过程当中,在设计一开始就说了它是制度创新的高地、政策的洼地。我们在税收方面没有什么跟其他区域有特殊的政策,我们希望更多的还是通过制度创新,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释放市场的活力,激发民间的力量,这样可以加快金融中心建设,推动自贸区的建设。
何刚:
特别感谢场上几位嘉宾,给我们贡献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显然是上海自贸区建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这一领域如秘书长所分享的,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同时下一步也有很多新的布局,涉及到市场机构的方方面面,期待着在园区内相关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同业,包括国际金融领域的人士和专家学者们共同的参与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开放下一步更重大的进程。我们也期待着各位在未来能够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的机遇。再次感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朋友,再见!
相关专题:2015陆家嘴论坛
[责任编辑:li_yuan]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网罗天下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
财富派
-
战火锻造的富兰克林家族
点击数:1378761
-
奥巴马拒住的酒店原来是中国人的
点击数:1398712
-
为什么这个90后是未来的扎克伯格?
点击数:1765508
-
陈曦:琴与弓的生活美学
点击数:192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