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三四季度将是政府与经济下行继续博弈阶段
2015年07月06日 15:43
来源:凤凰财经
二季度采取的稳增长措施多数仍然属于刺激性政策,中国经济对其已形成了某种依赖,这些政策必须连续实施才能有效果,只要停下来,经济就继续面临下行压力。
【推荐阅读】系列报告之一
编者按: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步履维艰,今年尤甚,4·30政治局会议后稳增长已经成为宏观经济的首要目标。上半年经济形式如何,下半年经济政策与形式怎么走?在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即将公布之际,小报告(微信号:fengxbg)推出一系列宏观经济研究报告,给大家以参考。
今日推出第二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清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报告。
以下是主要观点:
1、2014年改革至少在两个层面上取得了进展:一方面,改革的顶层设计取得了明显成效,很多领域的改革方案已制定出来;另一方面,一些重点改革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
2、二季度采取的稳增长措施多数仍然属于刺激性政策,中国经济对其已形成了某种依赖,这些政策必须连续实施才能有效果,只要停下来,经济就继续面临下行压力。三、四季度将是中国政府与经济下行继续博弈的阶段。
3、今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是维护资金链安全,必须做到:借钱、印钱、换钱、挪钱、活钱、挣钱、赖钱。
4、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很多变化将带来新机遇,包括:全面改革;消费结构;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
以下是全部内容:
一、认清新形势
(一)2014年经济回顾总结
1、稳中有降
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2014年GDP增速相对比较稳,同比增长7.4%,GDP总量达到63.6万亿;二是就业比较稳,全年新增就业1322万;三是物价比较稳,CPI同比增长2%,不高也不低。
在“三稳”的同时,也有一些指标表现出有所降的态势。如GDP从更长时间来看是趋于下降,2010年增长10.4%,2012年7.8%,2013年7.7%,2014年7.4%;2014年一季度7.4%,二季度7.5%,三季度7.3%,四季度7.3%。
“三驾马车”也是类似的表现。出口,2012年、2013年都是增长7.9%,2014年6.1%;2014年各月的出口增长也是跌宕起伏,1月10.6%,2月-18.1%,3月-6.6%,4月0.9%,5月7%,6月7.2%,7月14.5%,8月9.4%,9月15.3%,10月11.6%,11月4.7%,12月9.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12年增长20.6%,2013年19.6%,2014年15.7%;2014年1-2月增长17.9%,3月17.35%,4月16.6%,5月16.9%,6月17.9%,7月15.6%,8月13.3%,9月11.5%,10月13.9%,11月13.4%,12月12.6%。消费,2012年增长14.3%,2013年13.1%,2014年12%;2014年1-2月增长11.8%,3月12.2%,4月11.9%,5月12.5%,6月12.4%,7月12.2%,8月11.9%,9月11.6%,10月11.5%,11月11.7%,12月11.9%。
供给边指标的表现也是如此。工业增加值,2012年增长10%,2013年9.7%,2014年8.3%;2014年1-2月增长8.6%,3月8.8%,4月8.7%,5月8.8%,6月9.2%,7月9%,8月6.9%,9月8%,10月7.7%,11月7.3%,12月7.9%。经理人采购指数(PMI),2012年均值50.7,2013年50.8,2014年50.7;2014年1月50.5,2月50.2,3月50.3,4月50.4,5月50.8,6月51,7月51.7,8月、9月都是51.1,10月50.8,11月50.3,12月50.1。全社会用电量,2012年增长5.5%,2013年7.5%,2014年3.8%;2014年1-2月4.5%,3月7.2%,4月4.6%,5月5.3%,6月5.9%,7月3%,8月-1.5%,9月2.7%,10月3.1%,11月、12月3.3%。
2、结构优化
经济下行倒逼经济结构优化。何以见得?我们来看几个主要结构指标的表现。一是消费对GDP的贡献率,2014年达到了51.2%,超过了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二是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2013年第一次超过二产占GDP的比重,达到46.1%,2014年又提高到48.2%。三是城镇化率,2014年达到了54.77%,最近几年来每年以一个百分点多一点的速度在上升。还有,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绿色低碳产业的比重都在上升,区域经济发展也更趋均衡,单位GDP的能耗2014年下降了4.6%。所有这些指标都反映出经济结构在下行情况下有所优化。
3、改革推进
2014年改革至少在两个层面上取得了进展。一方面,改革的顶层设计取得了明显成效,很多领域的改革方案已制定出来。另一方面,一些重点改革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比如说政府改革(包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投融资体制改革、价格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
(二)2015年经济形势分析和展望
先回顾总结一下2015年前五个月的情况。
从各种指标的表现来看,开局不算太理想。GDP,一季度增长7%。出口,1月-3.3%,2月18.9%,3月-15%,4月-6.2%,5月-2.5%。固定资产投资,1-2月增长13.9%,3月13.5%,4月12%,5月11.4%。消费,1-2月增长10.7%,3月10.2%,4月10%,5月10.1%。工业增加值,1-2月增长6.8%,3月5.6%,4月5.9%,5月6.1%。PMI指数,1月49.8,2月49.9,3月、4月50.1,5月50.2。工业用电量1-2月增长1.3%,3月-4.1%,4月-1.1%,5月-0.6%%。CPI指数,1月增长0.8%,2月、3月都是1.4%,4月1.5%,5月1.2%。PPI指数,1月-4.3%,2月-4.8%,3月、4月、5月-4.6%。
再展望一下2015年剩下的几个月的可能趋势。
1、经济下行压力继续较大
一季度GDP增长7.0%,属于低开。二季度经济增长可能企稳甚至部分指标小幅反弹,因为一季度数据不太理想,所以最近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二季度经济会企稳,从5月数据来看,大多已企稳了,6月估计会进一步好转。三季度、四季度经济继续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为什么?因为二季度采取的稳增长措施多数仍然属于刺激性政策,中国经济对其已形成了某种依赖,这些政策必须连续实施才能有效果,只要停下来,经济就继续面临下行压力。故三、四季度将是中国政府与经济下行继续博弈的阶段。
2、价格有涨有跌
哪些价格可能上升呢?知识产品的价格、民间利率、个别城市的房价、部分时段的股价等价格可能上升。除此之外,多数商品的价格及其价格指数CPI、PPI、大多数地区的房价、资金利率等,总体面临下行压力。所以,2015年我们面临的主要威胁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紧缩。
3、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随着2015年经济继续下行,就像过去几年一样,会倒逼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故2015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城镇化率、能耗水平等经济结构类的指标会继续优化。
4、收入效益指标表现有好有坏
新兴行业的收入增长表现较好,传统行业的收入增长表现较差。人才知识密集型地区的收入增长表现较好,资源密集型地区的收入增长表现较差。层级高的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较好,层级低的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较差。公务员的收入将增加,国企高管的收入部分会下降。
5、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
2015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的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继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启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通过这些努力,环境污染的增长速度会有所控制,但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已有些积重难返,尽管增量部分增速会下降,但存量问题的解决还需假以时日。所以2015年的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6、宏观政策灵活机动、松紧适度
201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是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总体来看,过去几年的货币金融政策都是灵活机动的,如从新增贷款来看,2009年9.56万亿,2012年8.2万亿,2013年8.9万亿,2014年9.78万亿,2014年超过了2009年。从2015年前几个月的数据来看,大多高于2014年同期。2014年1月新增贷款是1.32万亿,2月6445亿,3月1.05万亿,4月7747亿,5月8708亿,6月1.08万亿,7月3852亿,8月7025亿,9月8523亿,10月5483亿,11月8527亿,12月6973亿,全年加总是9.78万亿。我们看看2015年情况,1月1.47万亿,高于去年一月的1.32万亿;2月1.02万亿,高于去年2月的6445亿;3月1.18万亿,高于去年3月的1.05万亿;4月7079亿,略低于去年4月的7747亿;5月8510亿,略低于去年5月的8707亿。所以,今年新增贷款有可能超过10万亿。
7、首要任务是维护资金链安全
至于2015年最终结果会怎么样,取决于我们对资金链安全维护的情况。2015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资金链的风险,用什么办法来维护资金链的安全呢?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借钱,向未来借钱,如发国债,增加财政赤字,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券,进行债务置换。二是印钱,包括向银行注资,通过降息降准释放流动性。三换钱,即通过PPP模式、资产重组、资产证券化等,将部分资产置换成钱。四是挪钱,主要是通过股市、房市、债市等将部分资金挪到最需要的地方。五是活钱,即将沉睡的、被低效利用的财政资金盘活,用到更紧要的地方去。六是挣钱,即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项目的投资,把部分资金激活。七是赖钱,即通过延期展期、借新还旧等办法,来缓解当前的资金链紧张压力。
二、抓住新机遇
在这种新形势下,有什么样的机遇呢?下面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1、全面改革推进带来新机遇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全面改革的新时代。一系列改革的推进,会带来各种责权利关系的调整,会带来很多新的机遇。如政府的简政放权改革,就可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金融机构等准入条件的放宽,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新机遇;价格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的推进也可为企业带来不少机遇。
2、消费结构升级带来新机遇
消费结构升级是逐步演化的。过去30多年,消费主要体现在吃穿住行用五大方面。上个世纪80年代首先要满足吃穿、温饱的需求,故80年代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行业优先发展。90年代以后,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产生了,故90年代电视、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行业快速发展。2000年后,住和行的需求凸显出来,故2000年以来房地产、汽车及其相关行业大发展。除了这五大基本需求以外,现在和今后还有“学乐康安美”(即学习需求、快乐需求、健康需求、安全需求、美丽需求)“新五大需求”在不断产生和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五大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会不断上升。对于从事房地产的企业来说,要适应这种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由原来主要开发住宅、商业地产,转向更多地开发经营文化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休闲地产等。
3、工业化进入新阶段带来新机遇
中国工业化开始进入到中后期阶段,即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阶段,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最主要的特征是知识密集型重化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交融发展的阶段。在工业化阶段中有一个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阶段又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过去十多年属于重化工业阶段的上半场,资源能源密集型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现在,重化工业阶段已开始进入下半场,下半场是知识密集型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不同的工业化阶段都有不同的主导产业,有不同的机遇,适应了这种趋势的企业就会发现处处都有机遇,反之则是挑战。
4、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带来新机遇
2014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54.77%,已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的下半场,今后重点要提高城镇化的品质,所以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具有人本城镇化、市场城镇化、协调城镇化、特色品牌城镇化、集群城镇化、绿色低碳城镇化、智慧城镇化、品质城镇化、人文城镇化等九个特点。每个特点中都有一些独特的机遇,比如说人本城镇化,到2020年要完成“三个一个亿”的人口城镇化任务,现有城市房价这么高,多数农民别说买不起,租也租不起,这就意味着在现有城市的郊区、新型城镇要建一些农民能买得起、租得起的房子。
5、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带来新机遇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分工协作的体现,而分工协作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实现共赢。因此,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大区域发展战略。此前,全国也推出了很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现在最热的是“一带一路”,其中有哪些产业发展机遇呢?交通运输产业、基建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贸易产业、金融产业、资源能源产业、环保产业和海洋产业等都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6、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带来新机遇
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新技术的突破上。目前,我国适应这一轮技术革命趋势,正在推进创新驱动、“互联网+”、制造业2025、能源革命等战略。显然,其中有不少难得的新机遇。
[责任编辑:li_yuan]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网罗天下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
财富派
战火锻造的富兰克林家族
点击数:1378761
奥巴马拒住的酒店原来是中国人的
点击数:1398712
为什么这个90后是未来的扎克伯格?
点击数:1765508
陈曦:琴与弓的生活美学
点击数:192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