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谷:金融体系改革须顶住外界压力 逐步推进

2010年09月17日 10:39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凤凰网财经讯 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财经》杂志举办的2010年第四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9月17日在上海举行,凤凰网进行图文直播。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兼行长李若谷在论坛上表示,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要逐步推进,中国之所以能在多次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采取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改革开放战略。今后我们在推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仍然要采取这样符合中国发展的循序渐进的做法,不管外界压力有多大,我们都要按自己的方针办事。

以下为李若谷发言实录:

李若谷: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财经》杂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邀请我来出席这个会议,我想讲这样两个问题,一个是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的发展方向,本次危机发自于美国,随后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然后向环球扩散,最后变成一个席卷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危机,破坏性和影响都是29年经济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从历史上来看,每次严重的危机都会给新的发展带来机会。这次也不例外,危机以后全球的金融业的制度基础,监管模式,经营策略,竞争的格局都会发生比较大的调整,我想大概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自由市场理念被反思,政府的调控作用得到加强,刚才朱民先生也提到,此次金融危机从根本上来讲是西方经济制度的危机,是自由市场经济被极端化的必然结果。对于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不少人认为是创新的过度和监管的缺位,但是随着危机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次危机实际上是自由市场经济极端化发展的结果。危机发生前实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金融市场的长期繁荣导致了人们对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的盲目乐观和过度的依赖,将所谓新自由主义市场推向极端,这种做法导致市场的失控。

要避免这样危机的发生,要寻找一条市场自我调节和外部政府调节相结合的方式,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加大政府调节的力度,美国除了像是美联储注入流动性,又通过财政部向两房、AIG、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机构注入资金。欧盟一些国家与日本或者是通过大规模的注资,国有化的方式通过即将倒闭的银行。

第二,金融监管将更加的严格,国际协调将得到加强,尽管监管缺失并不是产生本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但是大家认为在危机的爆发和深化的过程当中,难辞其咎监管当局,针对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漏洞到消费者的保护到衍生品交易的范围到太大不能倒,金融机构监管都做了一些修补的工作,日前通过巴塞尔协议三则强化对银行体系资本约束,普通股的比例资本比例、总资本的比例,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西方国家从危机前的放任自由的市场调节发展到危机后,要连金融机构的规模、高管的收入都要监管的事无巨细,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抗风险能力从表面来看有所提高,但是美国金融机构的灵活性、竞争性、盈利性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和限制,而本来这些都是美国金融界最大的优势,如何在效率与规避风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不可能通过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找到答案。

世界总是在矛盾的对立斗争当中不断的前进,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危机的出现是必然的,人类不可能消灭危机,正相反,恰恰是不断出现的危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化,如何在监管上面进行国际合作,这才是各国监管当局面对复杂的问题,现在监管强调是全球统一,而实际上全球的发展并不统一,发展的阶段也不统一,金融机构面临的问题和任务也不统一,如何把监管统一,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三金融机构的经营策略将更加的稳健,创新的重心将转移到为实体经济的服务,也让创造它的的各类金融机构遭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吞下了自己所酿的苦果,脱离实力经济所要发展的金融创新,不仅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且为经济的发展带来灾难。

危机之后相当一段时间,金融机构的经营将更加的稳健和谨慎,风险的管理将进一步的加强,财务杠杆率将下降,金融体系的透明度会更加的提升。但是金融创新是推动经济和金融发展最重要的工具,它本并无可厚非,至于它的这个作用也不会被否定,关键要使金融创新能够实体经济的发展。

第四国际金融格局将发生重大的调整,将呈现更为多元化的趋势。金融危机是以美国和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受到重大的冲击,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更为周期的是危机后时代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下将成为最主要的动力之一,这已经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长期来看经济重心的转移必将带来金融格局的变化,尽管从绝对力量的对比上来看,发达国家仍然占有优势,但是在全球经济金融资源的配置中的霸主地位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未来国际金融格局将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这种转变已经在发生了,全球前100大金融机构当中,大多数席位都是由发达国家占据,现在也不乏发展中国家的身影,亚太地区已经超越欧洲市场,成为仅次于北美全球第二大衍生品市场。由于经济中心的东移,金融中心也将向亚洲地区拓展,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香港、上海这样一些城市,将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

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的发展策略,虽然中国的金融界在本次危机当中没有受到严重的冲击,但是我们不能沾沾自喜,应当从实际出发,看到中国金融界所存在的许多不足和问题,吸取西方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些教训,争取在未来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当中后来居上。

第一要逐步推进市场化的改革,从上世纪70年代,世界发生数次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中国都能独善其身,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采取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改革开放战略。今后我们在推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仍然要采取这样符合中国发展的循序渐进的做法,不管外界压力有多大,我们都要按自己的方针办事。

第二实施科学的金融监管有效控制金融风险,后危机时代,加大改革的力度,一方面中国金融监管整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对于国际上有利的经验积极进行借鉴和学习,同时完善我们自己的制度,提升监管水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各国金融市场所处的初始条件和发展阶段有相当大的区别,因此监管理念和方法也要有所不同,金融部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市场过度化发展而是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严重不足,因此我国的金融改革更要集中于精力,提高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灵活性、竞争性、盈利性,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要把注意力提高金融机构本身抗风险能力,用税收、分红等形式形成的现金增加有关资金的拨备。

第三当前中国的金融创新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产品的种类和层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金融、证券衍生产品处于初级阶段,中国许多企业、个人没有得到金融服务,混业经营在中国也没有真正的开展起来,远远不能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金融业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更快推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和手段,满足消费者对资金的需求,当然也要充分吸取西方国家,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在创新中所产生的一些经验教训,在创新的过程当中把握好几个关键点。

第一产品创新要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出发,防止出现金融资产过度证券化和金融市场过度衍生化的倾向。第二树立稳健的创新原则,先试点再推广有序开展创新。第三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避免短期利益趋势下的盲目扩张。第四加强投资者的教育,注重信息的充分披露。第五积极稳健的走向世界,增强在国际金融体系当中的话语权。中国金融业国际化的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会,首先是欧美金融体系受到重创,这正是我国商业金融进入发达国家良好时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坚实的一步,我国金融业要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更大的空间。

第三越来越多走出国门的我国企业也需要提供跟进金融服务,所以我们要顺应潮流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明确可行的国际化战略,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参与到国际金融合作当中去。同时我国还要利用这次金融危机时机要求进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积极在国际上谋求更多的话语权,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促进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为将来建立一个更加稳定、有利于发展的国际货币体系打下基础。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的金融界所存在的问题和所面对的问题,与西方国家并不完全一样,因此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去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金融业最近30年的发展,正是勇敢面对各种挑战,而解放思想最高境界就是实事求是。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

2010第四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热点推荐:

欢迎访问凤凰网汽车2010成都车展全球汽车论坛专题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tianql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