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曦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近日在北京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专访,连平表示,当前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未来货币政策的稳健基调不应改变,但从灵活性和前瞻性考虑,应当避免“超调”,下半年收紧的频度和力度似应降低,他还指出,宏观调控在短期内应该注意把握好力度,平衡好各方面关系,需要将累积的问题分阶段逐步来加以解决。
第一财经日报:近期PMI指数和工业增加值的数据均显示宏观经济有所减速,货币政策实施的“超调”风险逐渐增加,我们注意到,央行并没有如市场预期在端午节加息,您怎么看货币政策的走势,一方面要面对高企的通胀,另一方面又要解决经济增速的回落。
连平: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仍应继续维持。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一轮新的增长周期。“十二五”时期内,国际国内的诸多因素将使物价上行压力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已经实施的稳健货币政策仍应维持。
目前3.25%的存款利率处在最近十年的中性水平,考虑到当前CPI仍然高企,不排除年内利率水平提高到3.5%左右的可能性。当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融资成本大幅上升,资本流入明显加快,利率调整需关注和平衡好上述各方面因素。同时还应看到,物价上涨因调控和自身运行规律,下半年可能会有所走缓,目前PPI已掉头向下,利率调整应有前瞻考虑。
今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每月上调0.5%,已达到历史高位。但并不是外汇占款增加,公开市场到期的资金量一多就一定要全部对冲,还应考虑到整体流动性存量变化的状况。今年以来信贷增速继续放缓,票据蓄水池功能基本丧失,实贷实付导致银行货币扩张功能明显减弱,以及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升所带来的累积效应,导致银行体系存款增长明显放慢,货币乘数下降。虽然央行在货币市场上有一段时间是净投放,可资金面并不宽松。这些都说明市场出现了一系列深层次的变化。今年以来,M1、M2增速持续回落,但中国金融结构仍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似应将这些方面的新变化都考虑进去。
从货币政策的前瞻性考虑,调控方式灵活和有弹性非常重要。在一段时间的调控以后,适当观察一下效果和动向,再考虑下一步举措会比较好。
我们没有必要太担心经济增长所谓“硬着陆”,今年GDP增速保持9%以上不会有太大问题,虽然房地产和汽车对消费的影响不小,但基本的消费还是刚性的,从投资和出口拉动看,经济维持平稳增长不成问题。
日报:有观点认为,在中国,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最重要的维度是保持经济的增长,只要经济平稳高速增长,中国的金融体系就不会有问题,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连平:我赞成这个观点。中国经济的问题是前一段时间为抗危机货币扩张过快积累下来的,2009年不仅信贷规模达到约10万亿,包括直接融资在内的非信贷融资也在大幅扩张。不能指望在很短时间内,通过采取严厉的措施加以解决,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做“缓则圆”。难题处理太急的话,往往会出现新的问题。宏观调控出手过重的情况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曾经出现过,应当引以为戒。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良好的宏观环境下通过一个阶段来解决问题是一个好办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