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再董事长李培育:利率市场化是保险监管成熟的标志
中国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育(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2010年11月26日,第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在北京举行。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直播。中国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培育出席年会并发表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
李培育: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第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的保险高峰会”,这个会议为保险同行创造交流的平台,为此我特别感谢主办方的盛情邀请和专心安排,借此我就传统保险市场利率放开问题与大家交流三点看法。
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保监会于7月上旬发布了关于人身保险预定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预示着保险业利率市场化将很快迈向可喜的第一步,我们认为利率市场化是保险监管日趋成熟,日趋自信的标志,是保险行业催生发展机遇,提高发展层次的标志,坚定不移的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将有利于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理由:
(一)放开利率的条件已经具备,首先中国保险业确立了偿付能力监管,效益监管的理念和方式,新型寿险产品利率市场化也走到了前面,为传统寿险利率市场化创造了较好的外围条件。其次,保险业经受了化解巨额利差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的两大考验。经历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周期,风险管理和定价能力有了较大增强,目前市场加息预期明显,保险业有提高预定利率的外在压力,但预期利率上升的速率和幅度短期内不会太大,也有利于利率放开后保障利率水平的稳定。同时传统寿险产品在行业寿险报额中的占比较低,振动也不会太大。
(二)有利于增强行业竞争的比较优势。在利率日益市场化的背景下,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保险业放开传统险预定利率有利于保险产品回归保障功能,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功能,有利于保险产品创新和结构调整,推动保险业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灵活应对储蓄、基金、信托等其他金融产品的竞争,降低保险业发展的机会成本。
(三)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格局。放开利率增加保险公司竞争手段和竞争能力,为保险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能够促进保险公司尽快提升风险资产经营管理能力,积极保护了消费者利益,刺激了保险消费需求,为行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注意化解三个主要矛盾。对于放开传统寿险预定利率政策,消费者反映非常积极,保险企业则相对瓶颈,而资本市场的反映最为激烈,其中的原因我想主要是政策对各方利益的影响并不一致,预定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但有必要妥善处理,由此形成的三类主要的矛盾。
一是行业稳定与市场效率的矛盾。放开预定利率,提高了竞争效率,但可能导致某些公司提高保单利率抢占市场,把保险当成本,转为投资压力。有可能出现过度竞争和过度承担风险的行为。新的行业性的利差可能再次出现,行业整体风险突显的可能性也会因此加大。
二是短期不利和长期有利的矛盾。从长远看放开预定利率有利于保险业长期发展,但从短期来看预定利率的提高直接降低了新保单的利润,虽然提高了新保单的销量,但是可能带来老保单的退保问题,这些都可能对行业利润造成下行的压力。
三是提高回报和承担风险的矛盾。当前保险资产80%左右为银行的存款和债券,17%左右为保险资产,长期来看影响资本市场趋势因素比较多,保险投资利率受到限制,这样情况下推进预定利率改革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保险公司经营回报与承担风险的矛盾,化解三类矛盾需要我们稳妥的推进改革。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争取最大的效果。
三、抓住利率市场化新机遇,积极引导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引导产品创新,引导保险企业创新产品,着力发展利率敏感型的新型寿险产品,增强保单预定利率的弹性,提高适应市场化变动的能力。
二是增加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有效应对利率波动的风险,综合考虑资产负债匹配偿付能力,产品开发以及整体风险收益状况建立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联动协调机制,将保险资金运用与保险产品的设计、销售密切联系起来,有效应对利率波动的风险。
三是进一步扩大保险投资渠道,丰富保险投资工具,通过金融创新推动保险企业的各项资产与负债,在规模、期限、现金流上真正匹配起来,并且尽可能获得最大的希望收益。
四是加强经济周期的研究预警,提高利率波动的可测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诱发利率波动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金融市场化的推进和全球经济走势存在的不确定性,未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将更为复杂。加强对周期性波动的研究和预警,有利于预测利率波动水平、方向和变化,从而有效规避利率风险。
五是加大偿付能力监管,强化行业治理约束,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强化偿付能力监管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平稳推进的重要保证,为此在健全偿付能力监管框架与指标体系的同时,应积极引导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发挥规范竞争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作为一个再保险企业,它的发展与整个保险业的规范健康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衷心希望中国的保险业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中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为各保险企业提供再保险的服务,实现共同的发展,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d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