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叶檀
上海银行上市如箭在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数据比较发现,上海银行资产规模增长乏力、资产收益率不高、在异地分支机构扩张步伐不快。简而言之,这是中国银行业中的异类,没有利用大干快上的机会四处招兵买马,在一场以展示胸肌为主的选美比赛中败下阵来。
2010年上半年,我国上市银行中净资产收益率(ROE)最高的为25.9%,最低的也有18.3%,整个银行板块的ROE超过任何一个A股的一级行业。另据金麟先生统计,7个国家和地区的36家银行,从1996年以来共计432个年度ROE数据样本,只有42个样本高于20%,而后者是目前中资银行的平均ROE水平。资产收益率同样如此,2010年上半年上海银行资产收益率仅为0.52%,而城商行“三剑客”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同期的资产收益率均超过了1.3%。
我们不能被表象左右,事实并不一定代表真相。中国银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全球最高,并不一定代表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前景与风险控制全球最佳。以最近爆出丑闻的齐鲁银行为例,其平均资产收益率为4.57%,个贷业务收益率为4.89%,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对于中国的银行业而言,资产规模扩张与收益过快上升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我们看到,中国的银行业在2010年下半年之前,大规模放贷保证了资产规模与收益同步上升,而通过大规模放贷增加利润、遮掩风险,在中国银行业市场化的过程中已是家常便饭。
因此,毫不奇怪,当贷款受到控制之后,所有上市以及争取上市的银行都在争取融资。如近期光大银行传出H股融资,但2010年上半年,该行实现净利润68.3亿元,超过2009年全年利润76亿元的90%。如此高的利润进行低价再融资,除了贺宛男女士担忧的向H股市场输送利益之外,为进一步提高贷款额、提升利润打基础,恐怕是最重要的理由。而中国农业银行这家巨无霸去年刚上市,今年3月3日的201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就批准了发行不超过500亿元次级债券、债券期限不少于5年的决议。
这绝对不是值得称道的金融盈利模式。
只要加大金融杠杆、风险贷款或者风险投资规模,ROA(资产收益率)与ROE短期内就会上升,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国际主流金融机构正是如此。但当周期改变时,很多高风险贷款会变成坏账,过高的ROE有时是风险上升的信号。2010年9月发布的一份欧洲央行研究显示,投资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在信贷繁荣期更高,但在金融危机期间更容易波动。
金融危机后,欧美用去杠杆的方式降低风险,而我国以银行再融资的方式化解风险。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已经在改变。2月10日,瑞士信贷称其净资产收益率目标从18%下调至15%;2月28日,汇丰银行将净资产收益率目标重设为12%至15%,低于此前的15%至19%;2月25日,巴克莱银行将有形资产长期收益目标设定为15%。
在银行转型期,铁板一块的利率控制传来吱吱嘎嘎的松动声,银行固然可以通过金融租赁等方式获得更高的收益,但负债成本也将上升,各银行竞争存款导致存款实际成本上升,而越来越高的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银行收益直接下降。对目前的金融机构而言,需要关注的是三个方面:
第一,资本金的总体规模如何,尤其是利润转化成资本金的能力如何?
前者决定了银行的抗击打能力以及在既有的存贷差行政利益格局下的盈利能力,而后者决定了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生存,可以检验银行是否对客户对市场负责。根据银监会的数据,2009年中国银行业实现税后利润6684亿元,2010年估计可达9000亿元,银行业仍然存在资本缺口,银行能否降低薪酬、减少再融资来补充资本金?除了让普通投资者作贡献,自己也做出一点牺牲?
第二,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如何,有没有忠诚的客户群?
第三,银行有没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盈利渠道,可以支撑银行的后续发展?
从第二点来看,上海银行的风险控制算是不错,在金融危机中安然过关,没有发展高风险产品,但上海银行的社保存款,并非从市场争取而来,严格说算是行政红利。而在独特的盈利渠道上,上海银行与其他银行一样,恐怕会在中间业务、理财产品等方面面临一场恶战。
王岐山副总理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批评北京银行扩张过度,事实上,中国的银行业无度利用社会资源已成大疾。从这个方面说,上海银行的收缩并非坏事,他们真正面临的难题是市场拓展与转型期的风险。
一家稳健型公司的上市,向市场传递出不一样的信号。我们需要的是稳健、负责而有开拓能力的企业,而不是将一堆烂账推向社会、自己享受高盈利的企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