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和银联关系转变揭秘:从师生关系转为竞争对手

2010年06月29日 14:01新闻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Visa和银联关系转变揭秘:从师生关系转为竞争对手

□晚报综合报道 制图 邬思蓓

6月初,国际卡组织Visa向其全球会员银行发函,要求从8月1日起,凡在中国大陆境外受理带Visa标志的,都不得走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银联相关负责人的回应则措辞严厉、态度直接:任何一方都无权单独对持卡人选择境外支付通道作出限制。

从2002年到2010年,短短数年间,Visa和银联快速完成了从亲密师生到合作伙伴再到竞争对手的角色转变,角色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曾经的“师生”

2004年之前,在中国银行业面前,Visa更像是一位降尊纡贵、循循善诱的老师。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信用卡市场几乎一片空白,国内银行还处在依照各自的标准发行银行卡的“诸侯割据”时代。而1970年成立于美国的Visa,已是全球信用卡产业的“教父”:1995年参与制定全行业的技术标准,1997年全球Visa卡年交易金额达1万亿美元;2000年Visa卡发行量达到10亿张。

当然,Visa并不是发卡机构,而是一家全球支付技术公司,是连接持卡人、商户和金融机构的交易处理网络,其收入主要来自于金融机构客户支付的费用,以及基于交易额、交易笔数和所提供的其他服务收费,主要业务为信用卡业务。通常所谓的Visa卡,是指金融机构发行、与Visa有合作关系的银行卡,卡面上有Visa的标识。

1993年,Visa在北京设立办事处。面对国内处于“原始”状态的信用卡市场,Visa积极地帮着“拓荒”,包括帮助相关金融机构建立信用卡研究培训中心、培训银行卡系统员工等;并游说国内银行发行了一些Visa卡,尽管这些卡当时不仅无法跨国使用,甚至连在国内跨行、跨地区使用都不行,但Visa不着急:将来大陆的银行卡市场一旦开放,就可以帮助这些银行发国际卡。

然而,Visa还没有等来开放,先等来了银联。

2002年3月,经央行批准,80多家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从此,国内银行的“诸侯割据”时代结束,银联成为各银行发卡必走的清算通道。Visa此时已在中国大陆耕耘了近10年,在清算标准、品牌推广等方面已形成自身特点。而银联则是“一穷二白”,“作为一个卡组织,其规则、概念、过程,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懂行的人来教授。 ”

业内人士表示,又是Visa当仁不让,做起了老师,并且尽心尽力,不厌其烦:先后为银联系统提供了几十种不同的培训;一名高层业务骨干曾在银联现场指导长达两年;多名美国专家来中国指导网络建设;邀请银联的技术人员到新加坡、香港等地参观、培训等等。

师生双方亲密无间。 2002年6月,银联宣布加入Visa成为其会员,这意味着银联的商户有资格接受持卡人使用Visa卡进行消费。银联相关人士表示,“加入Visa是银联加强和国际清算组织合作的第一步,银联入会后的第一个计划就是要打通国内中小商业银行和Visa之间的国际通道。 ”“要做中国的Visa”是银联在成立大会上的誓师宣言。

相关市场人士表示,银联入会Visa,看重的是Visa的背景:发卡量超过10亿张、特约商户和银行超过2200万、ATM机高达70万台以及在亚太地区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对银联而言,在人民币尚且无法自由兑换的前提下,选择和Visa合作不失为其通向海外市场发展的一条捷径。同时,Visa对于银联的投怀送抱也很高兴,因为Visa认为,银联的入会将使他们进入中国的步伐变得更快。 ”

银联毕业了

银联和Visa确定合作关系后,限制依然存在。Visa想进入大陆市场,但大陆没有开放境内清算体系;银联想走向海外,但没有全球商户资源可以供持卡人出境消费时使用。于是,印有银联和Visa双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成为一种默契:Visa借助双币卡实现对中国市场的渗透,银联借助Visa的品牌知名度和完善的标准体系来为自己走出去铺路。当然,在国内市场上与银联合作推出双标识双币种信用卡的不止Visa一家,还有另一国际卡组织万事达。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银联也迅速发展并成长起来。 2007年上半年,银联发卡量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交易量持续激增。截至2009年底,银联境外发卡总量为700万张,境内发卡量则超过20亿张。与此同时,银联的海外扩张也迅猛加速。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银联境外受理商户、POS和ATM累计分别达到55.7万户、69.8万台和71.9万台,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28%、29%和23%。全年银联卡国际业务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为3436万笔和1083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3%和62%。

与后起之秀银联的突飞猛进相比,Visa对大陆市场的渗透显得进展较慢。

随着昔日“学生”银联在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崛起,Visa这个昔日的 “老师”的滋味可能不会好受,双方慢慢地出现了矛盾。

此后,包括Visa在内的国际卡组织开始表示出了对中国信用卡市场“不开放”的不满。有分析人士称,“此时的银联已经羽翼丰满,而Visa则是怨气冲天。你不让我铺国内,我就不让你铺境外。 ”很多人认为,Visa“封堵”银联海外渠道,是其逼迫中国开放国内银行卡渠道的战术之一。

Visa不必“大动干戈”

有专家认为,WTO协议及中美当年就中国入世的协议并没有涉及支付卡组织开放的议题,所以国内放开银行卡“没必要”。

还有专家认为,银行卡产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征,在产业规模不大的情况下,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不能提高产业效率,反而会造成重复建设恶果。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封杀只会导致两败俱伤:最终结果是客户利益受损,银联海外渠道收入下降,而客户利益受损会带来Visa的持卡人流失,最终使得其利益也受到损失,造成Visa、银联、消费者三输的结局。Visa应该与银联特别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通过磋商来达到目的,而不是轻率不负责任地利用其国际信用卡渠道的强势地位。

◎相关链接

海外消费支付方式

银行卡卡号的前6位是用来表示发卡银行(机构)的,称为发卡行识别码。 BIN号即发卡行识别码的英文缩写,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统一管理并分配。 “4”、“5”、“6”字头的BIN号分配给金融等行业使用,其中“4”字头的BIN号已经被Visa买断;“5”字头的BIN号已分配完毕,大部分由万事达购买;银联申领到的是“6”字头的BIN号。

现金

世界各国对出入境旅客携带现金金额都有具体规定。我国海关总署2007年第72号公告规定,出入境旅客携带人民币现钞超过20000元,或外币现钞折合超过5000美元,应如实申报,办理相关手续。

双标识信用卡

Visa卡一般用美元结算,银联卡则是用人民币直接兑换当地货币。持有银联和Visa双标识卡的消费者如果选择Visa的通道进行结算,会比选择银联多出一笔1%~2%的货币转换费。但银联和万事达的双标识卡目前仍可以在境外走银联通道,不增加费用。不过,毕竟Visa卡的加盟商户全球最广,很多偏远地区,只有Visa卡才能使用。

旅行支票

旅行支票很像现金,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永久有效且无使用时间限制,可以直接在国外的许多消费场所使用。如果用不完,可以留着下次再用,甚至还能支付一定费用换回现钞。目前,全球通行的旅行支票品种有美国运通、Visa等。

以当地币种结算的信用卡

以时下最热门的欧洲游为例,想要降低成本就需要备一张欧元卡。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都推出了和银联合作的以欧元为结算币种的卡片。

银联标准卡

对于“6”字头的银联标准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不存在通道选择的问题。银联卡目前可在境外9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相关专题:

VISA封堵中国银联境外通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lilei
更多新闻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