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磊:“准备金”和加息已成掎角之势
肖磊
凤凰网财经讯 为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世元金行高级研究员肖磊表示“准备金”和加息已成掎角之势。
市场不买账,央行有点急
加上本次(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中国央行已经在2010年当中连续五次上调准备金率。虽然在次数上还不算多,但通过多年的积累,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非常之高,本次调整后将达到18%,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是什么原因让央行变得如此“急躁”呢?显然,是市场不买账。
就在之前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外加一次加息的过程中,市场仍然没有做出有效“反馈”。农产品价格继续走高,就连用来衡量全球“货币水平”的洋快餐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也宣布,在大陆地区将售价调高0.5元-1元。除了加速货币的紧缩,还有什么能够在短期内解决物价问题呢?央行似乎别无选择。
“通胀之战”需内外兼顾
另外,“通胀之战”一旦开打,提高准备金率及加息就会形成掎角之势,市场所有的带有侥幸心理的猜测将会在更紧的政策中慢慢消失,直到市场对央行紧缩政策毫无揣测的余地。从这个角度来讲,下一次加息离我们已经不远。
对于投资者来说,央行接二连三的举动能否起到预期的效果,要看市场博弈的主体是什么角色,笔者暂时无法给出答案,因为目前国内的通胀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美国财长盖特纳在本月连续两次放言,人民币不升值,中国将面临更大的通胀。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只是跟国内的物价做斗争,而且是在跟国际的不同货币环境和政策做博弈。央行的加息没有缓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近一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走高。调高准备金率理论上可以遏制部分热钱在国内的活动,让央行更加明确的告诉世界一个信息,中国央行对货币流动性的管理并不是从一个市场转移至另一个市场,而是在收缩流动性的时候,要将货币死死的卡在银行,避免流入市场。目前看来,周小川先生所讲的,管理热钱要用一个“池子”,其实就是银行自己。
国内品种机会减少,国际品种机会增多
当通胀来临的时候,投资者时常会有一个误区,以为机会会变多,其实恰恰相反,当通胀来临的时候,机会在变少,风险在放大。面对通胀带来的压力,政府出手干预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事情,这不是凯恩斯主义,也不是干涉价格“自由”。所以在政府治理通胀决心已下的情况下,至少国内主要资产价格的回落是一个必然,房地产、股票、部分期货价格都有可能继续下行,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一些国际投资品种并不见得就会下跌,黄金、原油、铜等在短期内压力较大,回调空间也在拉升,但这对于国内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机会。(作者系世元金行高级研究员)
相关专题: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