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不服 一众基金洋高管挂靴而去
证券时报记者日前从一家合资基金公司了解到,该公司一位外籍管理人士目前有辞职打算。这位外籍管理人士曾向记者透露,在国内基金业,外籍人士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不一定能派上用场,而股东斗争和高强度的工作更是让他们感到身心疲惫。而据粗略统计,已有近十位基金公司公司洋高管挂靴而去。
国内基金业一度盛行洋高管,而如今,这些洋高管已大多离职。
如来自新加坡的陈进贤,曾任招商基金和国投瑞银基金公司分管投资的副总经理;来自澳大利亚的高亚华曾任招商基金副总经理和招商现金增值基金经理;此外,号称“基金教父”的外籍人士雷贤达,曾任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总经理;来自英国的殷觅智曾任中欧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来自比利时的凡乐德曾任金元比联投资总监。
公开的数据还显示,自2004年4月22日光大保德信成立开始,其第一任总经理和投资总监均是英国人,总经理是曾担任高盛基金管理公司及其他互惠基金投资企业董事汤臣,投资总监则是何如克。
无疑,这些有着丰富国外资产管理经验的外籍人士加入国内基金业,给处在发展初期的基金业带来了新鲜的管理理念和投资理念,有利于国内基金业缩小与海外基金业的差距。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纷纷挂靴而去呢?
“最大的原因,还是水土不服,洋高管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他们不了解中国内地的国情,带来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够被公司马上吸收。”一位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以基金销售来说,国内基金业“关系”仍然很重要,如何处理好与银行等渠道的关系,洋高管们未必能适应。
业内曾流传一个笑话:国内某基金公司的洋高管去银行渠道时,总是想以所谓的专业说服对方,结果“分行行长连门都不让他进”。在有些地方,酒量意味着销量,洋高管们显然不适应国内一些地方的“白酒文化”。
在投资上,洋高管们更倾向于精选个股并长线持有,他们在择时上并不太在意,这显然不适应波动大的A股市场。在调研上市公司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分析方法,使得洋高管也难以和上市公司高管达成比较畅通有效的交流。
此外,国内很多基金公司由于股权等原因,洋高管难以适应办公室政治,也成为他们选择离去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陈 楚
编辑:
lib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