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让“小QFII”发挥作用
陈宜飚
进入2010年,一个新名词在香港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中逐渐传开,这就是所谓的“小QFII”(MINI QFII)。
根据熟悉情况的业界人士介绍,这一措施主要是由一些中资机构提出,希望通过在香港的中资证券及基金公司,将海外的人民币汇集后通过这一特殊管道投资于内地资本市场(包括A股市场或债券市场),设想中的管道并不占用现有的QFII额度。由于目前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正规途径是QFII通道,因此这种境外人民币的回流通道,便被称为小QFII。
小QFII设想的提出,固然反映出中资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雄心,但同时也确是适应人民币国际化时代的发展需要。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之后,随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美元贬值进程加剧,令中国货币管理者也越来越认识到,有必要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笔者认同人民币要在资本项目下完全可自由兑换还需要时间,但在此之前,让其加速国际化却是可行的,上天给了中国香港这块宝地,为何不加以好好利用呢?
进入2009年以来,香港不断努力打造境外人民币的贸易结算中心,并进而发展成为境外人民币的资产管理中心。这一方面需要内地释放大量的人民币存量给香港,另一方面,也需要中央进一步允许在境外的人民币回流至内地,这就需要小QFII的存在。只有回流机制成熟,人民币的国际化环节才能真正打通。
从香港人民币存量来看,人民币在境外的需求是不断上升的。香港金管局11月末披露,前10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500亿元,其中有527亿元是个人存款的增长,另外近千亿元为企业存款的增长。特别是跨境贸易结算总额,由9月的近300亿元猛增至10月的686亿元,这一增速是业界此前所没有预测到的。
据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马骏估计,香港的境外人民币很有可能会在五年内突破两万亿元水平。如果这种判断正确,那么意味着在港人民币存量将庞大到足以左右香港的货币市场。
问题是,这笔钱如果无法通过常规受监管的渠道回流内地,只是在境外乱窜或是长期驻留于香港金融体系中,抑或是只能走地下钱庄回流内地,那么它给香港或内地带来的冲击反而是无法监控的。
推进“小QFII”的积极意义在于,对境外投资者而言,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内地市场来,这对香港股民绝对是个好消息:这种投资有助于令两地市场的股票价格波动进一步趋同——而这个过程之中,投资者可能会发现众多的套利机会。
对内地投资者来说,小QFII无异于为A股增加了一个庞大的境外“资金池”:当A股估值被低估时,自然会有境外投资者前来捧场,而当A股估值偏高时,境外投资者会撤离,而不会等到泡沫诞生才急剧撤资。长此以往,A股市场将更加国际化,过往散户占据市场主体的局面将进一步被削弱,市场也将变得更为成熟。
但近期的舆论显示,监管机关似乎担忧外来资金的逐利性太强,会否影响到市场的稳定性。有媒体引述接近央行人士的话称,小QFII可能近期无法出台。
仔细想想,这些热钱真的会冲击内地市场吗?看看香港金管局披露的数据吧,现有人民币存款中有过千亿元是企业增加的存款,而其主要原因是今年7月,内地可以使用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的地域扩大了,使得在港企业使用人民币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增设了人民币账户。
看看近期死气沉沉的A股市场,恕我直言,如果真有热钱冲击,救A股股民于水火之中,又有何不可?担心小QFII会引“狼”入室吗?我看A股市场上家“鼠”不少,让狼来清剿一下也未尝不可。
或许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美元都可以按QFII途径来投资,那境外的人民币回流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市场永远都存在热钱,问题只在于你是想用围堵的方式,还是用疏导的方式治理。(作者系香港理工大学会计与金融学院博士候选人)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wangf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