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多遭遇滑铁卢 投资经理集体思过
作为开闸近一年的创新业务,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以下简称“一对多”)正迎来整个行业性的反思潮。原本追求绝对收益的一对多在一年后集体遭遇业绩滑铁卢。
9月是一年期一对多产品陆续到期的日子。但如今,投资者们纷纷接到了基金公司的电话或邮件:是否同意将产品延期一到两年?让这些基金公司尴尬的是,原本以“进可攻、退可守、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的一对多,一年下来后,不仅没有实现绝对收益,反而亏损超过10%;号称可以空仓抗跌的品种,其在下跌时的亏损幅度却并不比公募基金小。
然而,基金公司的解释并不能让投资者满意。“即便延期两年,你有能力给我赚钱吗?”
曾经,基金公司对一对多的运作信心满满,其优势为“仓位灵活、规模稳定、利于操作”。客户对其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值,甚至一度出现渠道哄抢产品的盛况。为何在一年后,一对多的业绩如此令人尴尬?究竟是产品设计有先天缺陷还是基金经理们的操作失误?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走访了多家基金公司一对多的专户,深入了解其业绩背后的投资决策及投资思路。
反思:低卖高买
运作一年,业绩不佳,是多数基金公司专户一对多的现状。
“我们10月到期的产品净值是1.01,成立一年回报是1%,最高时曾达到1.07,但最后一跌时抹平了收益。”
“我们的净值是1.04,自己觉得很惭愧,但这已经是邮储渠道业绩表现最好的产品,很多产品的净值在面值之下。”
“这轮反弹,我们的净值回到1.1,但产品的波动性很大,净值最高时曾到1.4,最低时是回到面值1.0附近。”
多数基金投资经理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直言,一对多产品运作不理想,近期一直在反思其投资风格和运作模式。
在6月底的医药股补跌中,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管理的一对多产品净值迅速从1元跌到了0.9元附近。“我们的仓位只有40%,但还是有比较大的亏损,其原因是对医药股分析不到位。”投资经理反思说,他原以为医药股能够抗跌,因为4月以来的调整中,其他股票下跌时,医药股的跌幅非常小。但就在6月底,发改委出台一个反商业贿赂的文件,这使得医药股快速下跌。
《中国经营报》记者查阅该产品的二季报发现,该产品仓位只有40%,净值却迅速缩水10%以上,跟其集中持有医药股密切相关。“10只股票中有6只是医药股,绝大多数仓位都集中在医药股中。”这位投资经理反思,“虽然医药股本身比较稳定,但把如此高的仓位集中在医药股也是不合适的。”
除了反思过度集中持股,有些投资经理开始反思仓位和时点的把握。
与股票型基金有最低60%的仓位限制不同,专户一对多产品拥有0~100%之间灵活配置仓位的优势。但灵活也是双刃剑,不少一对多投资经理在操作中恰恰踩错了市场的节拍。
“我们的产品设置了止损线,净值跌破0.9时减仓50%,跌破0.85%时清掉全部仓位。”深圳一位投资经理称,他们在6月底大盘触底前清掉了仓位,避开了最后一跌;但加仓是在7月中下旬,这相当于是“买高卖低”。
低位杀跌的投资经理还不在少数。“大盘从2560点大幅下跌到2300点时,那几天就一个字‘卖’!没办法,大盘短期就是要跌,有些股票逼着要卖,有些股票卖的时候跟估值没有任何关系。”另外一位投资经理喜欢选择成长股,以80%以上甚至是满仓运作,但这种操作模式使得其净值在6月下跌30%,最终不得不在低位杀跌。
除了对时机选择的反思,亦有投资经理检讨自己的投资风格。
据了解,不少专户一对多的投资经理,其出身是业绩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但其过去一年的成绩单亦不是很理想。“过去做公募基金,目标是相对收益,追求的是行业排名,会盯着其他基金的仓位和行为,快同行半步就行。”由于做公募基金时培养了这种投资习惯,该投资经理做专户时也习惯性地采取配置思路,先研究宏观经济、市场大势,然后再做行业配置。
然而,与过去管理百亿元资金规模不同,该专户规模只有1亿元。“1亿元资金分散在二三十只股票上看不到效果。”这位投资经理坦诚,回顾一对多过去一年的运作,一些业绩优秀的产品,其收益不是来源于与市场博弈做价差,而是来自于选择个股,从业绩超预期中分享企业的成长。
调整:精选个股
出乎意料的市场调整,使得一对多受伤不小。投资经理在反思的同时也对账户进行了调整。
前述大量持有医药股的投资经理在7月对仓位进行调整。“现在仓位基本集中在大的消费类行业,已经偏离了医药股。医药股还有很小一部分”,他介绍说,目前的配置是“在稳定行业做均衡的布局,选择表现稳定类的品种,如纺织服装、商业股、食品饮料”等。
喜欢满仓持有成长股的投资经理,也开始对一对多账户结构进行微调。“仓位控制在50%~70%”,其中有30%是配置在新兴经济的7个行业,包括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产业以及新材料等。这30%是底仓,用来长期配置。另外30%~40%是周期类的品种,主要是用来抢反弹,包括钢铁、有色、煤炭、航运、机械、汽车、房地产、银行。
除了结构,有些投资经理亦重新思考仓位的选择。“一对多的仓位以前是空仓至80%,但实际操作中只能是跟着大势走,很难先知先觉对仓位进行调整,择时效果不好。”基于自己不擅长对大市的判断,深圳一位投资经理称其仓位会维持在40%~50%左右,将精力集中在调研和挑选个股上。
不少投资经理采取了类似的投资策略。“仓位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构。专户规模小,只要选择一两只赚钱的股票,即便仓位很低,对净值的贡献也很明显。”另一位投资经理举例说,假设专户持有10只股票作为组合,有4只亏钱,6只赚钱,4只赚钱品种对冲掉4只赔钱的个股,这些属于无效仓位。但另外两只赚钱品种可以带来正收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精选个股被业内投资经理视为获得绝对收益的主要途径。“选择的股票不一定能赚大钱,但一定是要稳定增长的,用增长来化解市场的风险。”深圳一位投资经理说,投资经理的这种转变极为明显,去上市公司调研的频率要比公募基金高。
除了对投资策略的调整,专户一对多还对投资风格和投资纪律进行微调。
“上半年的一对多产品都是扎堆新兴产业等成长股,这些公司的流动性较差,遭遇市场暴跌时,减持对所有产品都是重创。”有投资经理透露,由于上半年的抱团集中持股受伤不小,他们的专户部门开始采取分散化投资,“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投资”。这是分散风险一个最好的办法。因为集中决策会造成系统性风险。而深圳一家基金公司近期则在探讨止损的规定。跟行业多数产品一样,他们约定净值跌破0.9元减掉一半仓位,跌破0.85是完全清仓。但上半年的运作结果显示,清仓是在2500点以下进行。“价值投资应该是在低位买,但我们却被迫在低位继续杀跌,完全不看估值。”为此,他们正思考制订出新的止损规定,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卢远香)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卢远香
编辑:
rob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