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警惕身边的理财陷阱

2012年03月17日 06:0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林建荣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 看理财产品说明书可遵循由后及前(风险提示一般在后半部分)、由浅及深(浅色字可能暗藏重要信息)、由小及大(小字体内容可能比大字体更重要)的原则 ]

随着个人理财项目的增多,消费者在理财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的视线。

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骗局,还是储蓄变保险的“偷梁换柱”,甚至于适用范围最广的信用卡、银行卡,也因为收费的不合理或收费项目的不公开,导致消费者时不时要在这些产品上遭遇资金的“缺胳膊少腿”。

在理财产品“百花齐放”的今天,消费者也面临着理财陷阱的“十面埋伏”。如何增强自己辨别财富骗局的能力,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当心银行理财产品的挂钩项目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消费者今年1月在某大型国有银行购买了一款挂钩黄金的理财产品,该产品属于区间型结构,要求黄金在一定价位内波动,涨跌幅度过大会令产品收益受损。

该消费者表示,1至2月正是黄金上涨很猛的时候,自己想查查金价是不是突破了区间,却怎么也找不到准确价格。后来了解到该产品的挂钩标的以路透XAUFIXAM页面北京时间18时30分公布的黄金美元定盘价为准,而该消费者的电脑只能看到国内黄金的价格,在搜索引擎上也找不到路透相关页面。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银行也有发生,去年某外资银行发行了一款挂钩于股票的理财产品,该股票是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该银行不向投资者提供股价情况,一旦股价大幅波动、超过银行设计的波幅,投资者就只能认倒霉。

对于这种信息披露不完整或者消费者自身没有办法查询挂钩产品收益波动的理财产品,消费者如何确保自身免受毒害呢?

银监会监管二部俞勇对记者表示,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不管多复杂,只要在向监管层报备和向消费者销售时进行透明的解释,从监管层面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市场需要不同风险水平、不同收益水平的产品来满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大部分产品的流动性较低,客户一般不可提前终止合同,少部分产品可终止或可质押,但手续费或质押贷款利息较高。所以理财产品一旦入手,就要对风险负责。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俞勇建议消费者购买自身风险辨别水平内的产品。“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就是一把双刃剑,收益高的产品风险肯定也较大。”俞勇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一定要细心向银行工作人员询问相关的挂钩信息,并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在确认自己清楚了风险之后再购买。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平白无故掉馅饼。”俞勇表示,收益越高的理财产品,消费者越要重视可能存在的风险。

当心休眠卡片带来的损失

据媒体报道,5年前,还是杭州某学校在校生的董小姐办理了一张透支额度200元的信用卡,在毕业、工作后由于不知道该卡有一笔191.11元的透支款,辗转5年后变成了10854.43元的债务。

据董小姐透露,5年内她没有换过手机,也从未收到银行方面的催款通知。该事件目前也尚未得出定论。

从事件本身来讲,如果进入司法程序,举证的关键和一般信用卡举证相同。一位法律工作者表示,如果银行不能举证在认定董小姐违约后两年内,对她进行过有效的催收,那么董小姐可以这笔欠款已超过追讨期为由,为自己争取权益。

但对于其他信用卡透支的消费者来说,更换住处、手机号码或邮箱地址,应该与信用卡发卡行取得联系,避免接收不到消费通知的情形发生。毕竟信用卡透支后未归还,属于客户违约。

此外,俞勇表示,长期不用的信用卡、储蓄卡等休眠卡片,消费者最好主动去银行注销。

据了解,对于变换居住城市的消费者来说,离开之前注销银行卡是有必要的。有的银行卡如果没有注销,容易产生“小额账户管理费”等费用。

一般注销银行卡的程序为:携带个人身份证到本市范围内发卡行的柜台注销。银行柜员一般会将卡内所有现金取出,并回收卡片。

当心储蓄变成买保险

近日,某网友称,其父亲曾经去银行存款,一名穿着类似银行工作人员的人向父亲介绍一款高息理财产品,不但三年后可收回本金、每年分红,还免费赠送一份十年期的保险,老人信以为真,陆续存了30万元。三年之后产品到期,父亲去银行一查才知道自己30万养老款买的是一份长达30年的分红型保险产品,现在本金取出来不但没有收益,还要亏1.2万元。

对于银保合作的机制,相关部门已经明令禁止保险公司在银行设点销售保险产品,但银行可以代理销售。

银监会曾在2010年下发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代理保险业务,产品销售活动应当向客户充分揭示保险产品特点、属性和风险,不得对客户进行误导。

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银保产品在他们银行的销售业务一直在进行。但是银行销售人员有义务跟投保者说明各项信息。对投连险和保本浮动收益型保险也会根据风险不同而进行不同深度的讲解。

业内人士建议,如果在银行遇到推销保险的情况,首先应确认是银行工作人员在卖保险还是保险公司驻点。一般来说,银行销售的保险,安全系数较高、风险较小,因为银行只是为了赚取部分中间业务收入,为了自身形象的维护,不会推出“陷害”消费者的产品。

消费者如果有意购买保险产品,应该仔细了解投保期限、保费缴纳标准和收益分红时间等细节,避免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匆忙下手购买。

摆脱理财陷阱,从看懂材料开始

销售经理着重强调产品的预期收益,却对产品是否保本、潜在风险等轻描淡写,这恐怕是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的切身体会。

无论是在网上浏览理财产品说明书,还是在柜台看纸质版材料,洋洋洒洒成千上万字的说明书、合同,如何看清其中重要条款,消费者还得做点功课。

业内人士提醒,在购买理财产品前,投资者应确保自己完全了解该项投资的性质和所涉及的风险(一般理财产品都会标出风险等级,等级数值越高,风险越大),详细了解与审慎评估该理财产品的本金保证情况、理财资金投资方向(比如,投资国债的一般比投资股票的风险低,收益也较低)、理财产品风险类型及预期收益等基本情况。

而对于理财经理的承诺,消费者应保持清醒头脑,毕竟“口说无凭”,只有在合同上体现的条款才是事后理论的依据。理财专家提醒,看理财产品说明书也可遵循由后及前(风险提示一般在说明书后半部分)、由浅及深(浅色字可能暗藏重要信息)、由小及大(小字体的内容可能比大字体的内容更重要)的原则。

如果消费者在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或合同时还有疑惑,应“打破沙锅问到底”,详细咨询销售经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xuzg] 标签:产品 银行 消费者 风险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股票名称 股吧 研报 涨跌幅 净流入
复星医药 股吧 研报 2.54% 82180.60万元
天山股份 股吧 研报 -2.21% 56006.18万元
京东方A 股吧 研报 3.63% 54386.33万元
隆平高科 股吧 研报 7.90% 52767.97万元
智飞生物 股吧 研报 -2.57% 47914.52万元
天邦股份 股吧 研报 8.00% 47535.05万元
北大荒 股吧 研报 8.85% 45487.80万元
中国联通 股吧 研报 4.12% 43193.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