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居经适房,死住经适墓?

2011年01月07日 08:22中华工商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房价节节攀升,国内墓地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部分城市的豪华墓地更是高达几十万甚至超过了几百万,墓地售价赶超别墅价格。

人感叹:“现在是活不起,也死不起了!”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日渐火爆,房价节节攀升,国内墓地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当初几千块的墓地目前已经屈指可数,上万块钱的墓地已经位列常态墓地价位,部分城市的豪华墓地更是高达几十万甚至超过了几百万,墓地售价赶超别墅价格。人们普遍感觉到过去花三五千元买个墓地的时代已经是那么的遥远,也有部分人感叹:“现在是活不起,也死不起了!”

天价墓催生经济适用墓

为解决困难户和低收入家庭“殡葬难”,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民政局日前发文请求,当地30个公墓须留出30%左右的公墓面积建设“低档墓”,墓穴价格不超过4800元或7800元。第一期于去年11月底建成,共805座墓穴。并于2011年1月1日率先推出“经济适用墓”,第一批共805个,均为两穴墓,每座墓面积1平方米。其中,295座是“墓盖加墓碑”的简易型,统一售价4800元;另一种再在墓两边加“挡风墙”,并在墓身雕刻花纹,共510座,售价7800元。

经济适用墓地引争议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这则关于“经济适用墓地”的新闻大量被转载,在浙江乃至全国引发广泛关注,甚至央视对此也进行了专门报道。宁波北仑区推出的“经济适用墓”,再次掀起有关殡葬革新的舆论交锋。“经济适用墓”能否破解“黄泉路上收费高”的尴尬,减轻群众的殡葬负担?这种改革是否适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符合殡葬改革的方向?墓地能否回归其公益性?

对于经济适用墓地的出现,有关专家也表现出不同的观点,最主要的担心是如果各地都借鉴“经济实用墓”模式,会不会偏离殡葬革新的方向?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管理系主任杨宝祥教授觉得,“经济适用墓”的提法不科学,这种提法参照经济适用房的概念,意欲实现让每个人都买得起墓的目标。但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张,按每年全国有900万人逝世盘算,大宗土地将被用石材、水泥制作的坟墓占用。

杨宝祥说,政府主管部门一直试图通过调高墓地价格克制人们对墓葬的需求,同时推广节地葬法和生态殡葬。殡葬革新的方向应是供给公益性殡葬服务为主,同时逐步加大移风易俗的力度。

不过,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会长范英觉得,传统观念在短期内很难转变,该当正视群众“入土为安”的殡葬需求,容许作为权宜之计的“经济适用墓”尝试和摸索。但更为长远的,该当理顺殡葬管理体制,加快殡葬管理立法进度,积极推行政事离开、管办分手,通过政府限价等干涉措施,让墓地价格整体“经济适用”。墓地价格高于房价成因错综繁杂需采纳综合措施,“经济适用墓”只是权宜之计。但政府有关部门能够推出这项政策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一些人则担心,“经适墓”仍然与我国传统观念相悖,觉得群众难以接受。北仑区一家墓园的负责人说:“现在社会上丧葬攀比之风严重,经济适用一词反而不利于市场倾销,远景也未必乐观。”

针对我国殡葬行业的费用高、“骨灰盒比电视机贵”、“坟墓比房子贵”、“豪华墓比别墅贵”等丧葬“怪现象”。诸多分析人士认为,殡葬垄断是造成墓地价格持续走高的“罪魁祸首”。

根据国家有关条例,陵园土地的资源本身非常有限,价格一向偏高,而且墓地主要用于埋葬骨灰、遗体等,属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国家一直不主张墓园占用太多的土地,对墓地的土地审批也有着严格的限制,一般选择不适宜耕种的土地为墓地,所以导致各个开发商在拿到土地经营许可之后,都会走市场运作的路线,一边投资建设一边不断兜售,导致墓地价格近年一路飙升。此外,各种成本上涨也导致了墓地价格的上扬。目前石材价格上涨了20%,人工成本也大幅上涨15%,因此出现墓地价格和房价一样,只升不跌。

其次,商业炒卖,直接导致了墓地价格的不断高起。一些有钱人花几百万买上几十个,然后放在那儿,等着升值。有的陵园为了哄抬价格,主动吸引客户炒卖墓地,伪装成前期工程已经全部销售,然后借机提高价格,吸引资金注入。“炒楼不如炒墓地”、“投资1.6万元买一块3平方米的墓位,第二年就可收回2.8万元;投资3万元的墓位,第二年就可收回6万元”——这是目前流行在“炒墓族”间的广告语。

再次,“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与土地稀缺之间的矛盾,人们盲目攀比,虚荣消费,也导致了墓地价格的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墓的个性化追求更迫切,于是很多经营者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利润更大的豪华公墓,而且借助阴阳风水学说走园林化设计。“再加上目前公墓的价格是开放性的,所以就造成了低价务实的公墓越来越少、一墓难求的现象。”而且受地理位置、地价潜力和陵园股份投入等因素影响,给墓地核定一个统一价格十分困难,民政等相关部门也只能是制定一个市场指导价。

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副所长、研究员王爱丽认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对孝道、忠义推崇,“厚葬礼仪”在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存在。殡葬生意的火爆,是商家迎合了人们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包括从众心理、愧疚心理、攀比心理以及对生命本身认识的局限。她说,“厚养薄葬”在殡葬已经第二次改革的今日得到了绝大数人的认可,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生命过程如此短暂,对父母的孝顺总是在认为还有时间来做,所以在父母去世后一直怀有没有尽孝道的遗憾。

墓地如何归其公益性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张洪昌表示,我们应该尽快通过立法,明确政府在殡葬行业中管到哪里,管什么,保证这一行业的有序良性运行,维护老百姓的殡葬消费权益,保护殡葬服务提供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国家还需逐步加大移风易俗的力度,大力加强海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壁葬等生态环保葬法的宣传与推广,以缓解传统观念与土地稀缺之间的矛盾。鼓励和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盲目的攀比并非真正是孝顺的价值体现,“勒紧裤腰带”也要厚葬父母的情况现在是屡见不鲜,说说听是为亲人有个安息的好地方,其实多数还是为了活人的面子。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殡葬管理处处长杨文涛表示:“希望消费者转变观念、理性消费,100块钱能解决的,不要花1万块钱。如果一定希望入土为安,除了购买公墓,还可以选择树葬、草坪葬等方式。”

时评人李振忠也认为,虽然海葬是最经济、最环保的丧葬方式,但推广起来仍然有难度,放在殡仪馆的骨灰安放楼内也要收取不菲的费用,倒不如由民政部门辟出专门的山林作“公益经适墓地”。这样的“公益经适墓地”好比房奴中的“胶囊族”,只给一块绿化环境优美的坡地上的一格作骨灰安放之所,总可以吧?如此,岂不比“经适墓”还要可行还要节约?岂不是比安放在殡仪馆的骨灰堂里更人性化?

网络上也有网友建议国家把殡葬行业完全变成社会福利: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政府为老百姓埋单。或通过类似于医保、劳保等的形式,帮助百姓分担一部分的经济负担。

也有网友认为可以通过购买者自己出钱,政府给予经济困难家庭一定的补贴。而“经适墓”就可成为政府补贴的一种形式,有钱人也可以有更高规格的选择,但是不能太奢华,尤其是对土地的使用要有节制,圈地不能太大。

总之,人既是自己的人,也是社会的人。因此,人的“生”和“死”,社会都应该负责管起来。一个人的出生和死亡费用,应该逐步由国家承担,仅仅为部分居民提供“经济适用墓”是远远不够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热点推荐: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分享到: 凤凰微博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郭钇杉   编辑: robo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