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财富错在哪儿?

2014-12-29 15:34:57

互联网理财的P2N模式之殇

最近,互联网金融圈儿里最热闹的事情莫过于新浪微财富“踩雷”,与之合作的P2P平台中汇在线挪用了已进行托管的银行承兑汇票。在笔者看来,不管是微财富事件,还是之前的贷帮网事件,都源于所谓P2N模式固有的硬伤。

这一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之猛、创新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仅就P2P行业就细分出了P2C(个人对企业)、P2B(个人对非金融机构)、P2G(个人对政府项目)、P2N(个人对多机构)等多个“门派”。

但这种狂飙突进的发展方式多少有些揠苗助长的味道,不少新业务、新产品的商业模式和风控手段都值得推敲。其中,对于互联网理财中的P2N模式,笔者一直都持有保留意见。

先做一些概念的铺垫,P2N模式的本质在于互联网平台自己不“生产”资产,而是扮演中介或通道的角色,通过与其它机构的合作获取资产。从赚钱的角度来看,P2N模式里平台赚的是中介费,而自己“生产”资产的平台赚的是利息。

笔者理解的P2N模式主要有两个派别,一是P2P平台,如有利网和成立初期的开鑫贷;二是互联网理财平台,如新浪微财富、阿里招财宝。考虑到P2P也可以看做一种理财形式,所以统一归纳到互联网理财的大概念里。

P2N这种轻资产交易平台的模式可以让互联网平台快速做大规模,而当下,规模往往意味着名气、流量、客户,所以该模式一出现便引得无数互联网平台趋之若鹜。P2N中的“N”也从最早的小贷、担保公司,扩大到保理、租赁、票据公司。

然而,由于该模式在风控上的软肋很快便暴露出来。本来就缺乏对于合作机构及其所供资产有效的风险管控能力,在保证总体规模快速扩张的情况下,互联网平台难免“踩雷”。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P2N的“大平台”模式中,互联网平台均表示只做中介而不会承担风险,但实际上是它们利用自身的名气、口碑为其它机构做了隐性背书、以及客户导流,所以当损失产生时难免会引起纠纷。

赔本赚吆喝

2014年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中,各家平台跑马圈地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在资金端和资产端的争抢愈发激烈。在笔者看来,互联网理财平台(包括P2P)似乎已陷入了一个非理性的发展逻辑:

首先,做大规模,包括牺牲渠道费甚至贴补收益以获取更多的资产和客户。接着,获得风投,加持品牌效应的同时可以“烧钱”继续获取资产和客户。最后,当客户基数和代销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重获议价权,或者直接介入资产开发。

在这种发展逻辑下,P2N模式一出现便受到不少平台的追捧,其轻资产、合作广的优势可以帮助互联网平台在短期内快速地做大规模,进而提升知名度、引来用户和风投。

其中,阿里招财宝、新浪微财富、铜板街、P2P中的有利网等都是“大平台”模式的典型代表。还有不少P2P在看到P2N模式的好处后,也在自己开发资产的基础上增加了这种渠道模式,例如深圳的贷帮网和人人聚财。

但是,在互联网理财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的2014年,抢夺资产和客户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即便新浪已经具有一定的名气和流量,新浪微财富从成立至今仍要靠牺牲渠道费和贴补收益来做大规模和拉拢客户,其它零基础的平台就更难了。

所以,这些互联网平台虽然通过P2N模式在短时间快速地做大了规模,但实则大都是“赔本儿赚吆喝”。据笔者了解,这些定位“大平台”的互联网理财平台主要收入为中介渠道费,费率从千分之几到2%-5%不等。

基本上这个定价的逻辑跟银行风险定价类似,合作机构实力越强、资质越好费率就越低,反则越高。所以为了获取更好的资产、拉拢更多的机构,包括有利网、微财富都会对个别机构给出成本价基本不赚钱。

除了利润薄弱外,互联网理财平台为了吸引客户,有时还要自己贴补收益。这在票据理财产品中非常常见,目前票据市场的贴现率在4%~6%左右,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高达7%、9%,基本都需要平台自己补贴。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人都会说,这不就是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模式么?烧钱推广、跑马圈地、抢夺流量……可是,对于面向广大普通投资人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而言,如果无法有效地鉴别风险,不仅会影响公司本身,更严重地是造成公众的损失。

风控是硬伤

除了盈利前景尚不明朗外,P2N模式最致命的问题在于互联网平台难以把控合作机构及其所供资产的真实性、安全性。基本上除了前期设置合作机构准入门槛、要求合作机构承诺回购、后期随机抽查项目情况外没有更多更有效的风控手段。

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在实际操作中,承诺回购和随机抽查的意义并不大。因为通常互联网理财平台很难去验证合作机构是否有履行回购的能力,当然,也有平台会要求合作机构存入一定比例的保障金,但它只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而随机抽查就更不靠谱了。对于P2N模式而言,轻资产是最重要的优势,所以各家平台很难建立庞大的风控团队,天天到各地去验证资产的安全性。这些平台所谓的抽查,频率并不高,风控效果也十分有限。

而当下出现的另一个困局是,互联网平台为了冲量,所选资产日益多元化,以微财富为例,除了小额信贷、票据、还有保理资产等,本来风控团队的人数就有限还要去鉴别那么多不同类别的资产风险,显然是很难保证风控质量的。

所以,在P2N的平台模式中,最重要的风控手段实际上是落在了第一道关口,也就是准入上。但在大家争相冲量的情况下,要守住底线、严格准入其实也挺困难的。尤其,在当前优质资产紧缺的情况下,资产提供方往往更强势。

最近已经出现问题的贷帮网和微财富都以自己仅是撮合平台的说辞来开脱,笔者认为,如果这些平台切切实实地做好了风控,不管是法律上还是操作上都没有疏漏的话自然可以谈及免责。

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我此前所说,在做大规模、获取收益和严守风控之间,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往往很难平衡。大家基本都是冲着平台的名气去买的产品,如果平台未能尽职,投资人自然不买账。

如果同类事件发生在传统金融机构中就简单一些,只要机构根据规定走完了流程,尽职即可免责。但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尚不完善,没有一个监管机构制定并监督的操作流程。如果未来这个问题不解决,类似的纠纷只会越来越多。

P2N有前途么?

叨叨了这么多是不是意味着P2N模式就没有前途了?当然不是。笔者以为,这种“大平台”的商业模式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能否建立起有效的风控机制是横在各家互联网理财平台面前的一道坎。

就目前看到了案例而言,笔者只看好两家以P2N模式为主的互联网理财平台:一是招财宝,二是开鑫贷。抛开它们的股东背景,就商业模式和风控能力而言,笔者认为最具有商业可持续性。

首先说一说招财宝,它定位于“大平台”模式,收取的中介费仅有千分之几,在同类互联网理财平台中是最低的。没有随机抽查资产的设置,主要的风控手段在于机构准入和要求兜底方面。

据某家与招财宝有合作的机构人士介绍,招财宝对于合作机构的股东背景和和合作范围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目前来看,主要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还有几家地方交易所等大机构为主。

而在兜底方面,其作用与承诺回购类似,但招财宝提出了只接受银行出保、财产保险公司出保、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做远期不良资产回购、以及包括中投保、中合担保、三峡担保等五家国有担保公司担保的资产,这确保了合作机构的兜底能力。

同时,由于阿里的品牌效应和纯正的互联网基因,它并不担心规模和流量的问题,对于合作机构和所选资产也有较高的议价能力,进而这保证了它做“大平台”的盈利空间和商业前景。

而开鑫贷方面,它的P2N模式,准确来说是“开鑫贷+小贷公司+结算银行”模式。而其股东江苏金农股份有限公司对于江苏省内小贷公司具有高度的掌控力,不仅可以快速地筛选和鉴别资产,小贷公司如果要造假其违规成本是很高的。

关于江苏金农这家公司以及它如何为开鑫贷建立起了P2N模式的“护城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笔者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小贷央行生存计》,在此就不赘述了。

所以,笔者认为,对于那些仍在筹谋P2N模式的互联网理财平台而言,长远来看,如果无法建立有效的风控机制和差异化的商业模式,还是不要轻易加入这场混战当中。

(稿件版权归凤凰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洪偌馨

洪偌馨,80后媒体人,《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馨金融”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馨金融。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imoney官方微信
扫描可关注
出品:凤凰金融imoney
编辑:杨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