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囤族批菜族榨油族三族斗法 哪个省钱招更高
育龙居小区的空地已被住户划出一块块菜地,种了各种蔬菜(图片来源:信息时报 巢晓 摄)
读者点题
读者:梁莉
职业:美编
现在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有没有什么省钱办法,请记者帮忙出出招啦。
远赴郊区买菜、组团土法自榨油、水果洗头水样样“团批”……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邹捷
CPI涨幅频创新高,在普及经济学常识的同时,也加深街坊了“通胀焦虑”。虽然国家已出台了种种调控措施,但仍有不少经济专家预测11月CPI增幅将创年内新高;11月初,国家发改委监测的31种产品中,有近80%高于上月。
在“通胀焦虑”之下,“海囤族”、“榨油族”等悭钱“族群”日益壮大,街坊们囤积各种日用品、“团批”蔬菜水果、回归传统土法榨油……各类悭钱达人都有自己的省钱秘笈,但共同之处都是尽量远离市中心的大超市、菜市场,到偏远处寻觅平价天堂,城郊菜市场、批发市场和被冷落已久的种菜耕田也因此人气急升。
郊区多“平菜” 师奶每天去帮衬
“习惯了,上午坐车的基本都是去买菜的。”229路公车的司机说,这趟车已经成了“购物车”。229路公车连接罗冲围和石基村黄埔古港,是到黄埔古港唯一的一趟公车。过去,很多街坊都只是偶尔来这里游览和品尝农家菜,现在很多精明师奶都冲着这里比市区便宜接近一半的蔬菜,每天来报到。
黄埔古港 样样蔬菜都“平成半”
在黄埔古港,每天上午八九点,卖菜的小摊沿街摆满,拖着小拖车、背着环保袋来买菜的阿公阿婆和全职师奶到处都是。上周六,记者在黄埔古港的街边菜摊遇到住在海珠区下渡路的陈婆婆。她家就在下渡路的鹭江新街市对面,走过去买菜不超过10分钟,但她仍然坚持每天早上9点出发坐半小时公车到黄埔古港买菜。“这里很多菜的价钱是鹭江新街市的一半。”陈婆婆来这里买菜已有四五个月,儿子媳妇都赞她买的菜又平又靓。她告诉记者,今年夏天,她跟朋友来吃农家菜、买本地水果,才发现这里不但水果便宜,不少村民摆卖的蔬菜也相当便宜。从此,她就每天拎着环保袋来报到。“反正我有老人半价优惠卡,坐车又不用多少钱。”她指着袋里的菜,跟记者算了笔账,今天买的2斤菜心、3斤生菜、2斤上肉,还有茄子、洋葱、花菜等,“菜心在这里买1元/斤,在下渡路要2元/斤,买菜心就省了2元。”她说,她的来回车费要2元,买其他菜省下的钱,等于是“纯赚”了。
记者在黄埔古港看到,这里除了有固定的集市摊位,还有不少沿街摆卖的小菜摊。卖蔬菜的陆大姐说,这里既有附近种菜村民、菜田租户来卖自家菜的,也有从菜田批发的“二道贩”,所以价格有高有低,但都比市区便宜。在这里,“毫纸菜”(每斤单价少于1元的菜)很常见,六七毛一斤的生菜、奶白菜,八九毛的油麦菜、菜心,比市区的菜市场便宜了20%~50%。
在黄埔古港的229公车候车处,公车15分钟发一次,每趟都有一二十个拎着满袋蔬菜的街坊,他们有住在海珠区客村、新港西路一带的,也有从天河、东风路大老远跑来的。住在天河区林和西路附近的梁婆婆说,她每天都要在客村转车才能到黄埔古港来,来回要花两个小时左右,但她还是每天都来。“以前还可以去林和村附近找便宜的菜,现在难了,这里菜便宜,又热闹。”她每天和同伴一起来买菜,顺便喝粥、买2元/斤的牛奶,“反正有老人免费卡。”
芳村中市菜市场
“10蚊鸡”堪称全市最平
如果说黄埔古港胜在有附近菜田出品的平靓正“毫纸菜”,那芳村的中市菜市场就贵在有“全市最平鸡”。
在本地师奶爱逛的论坛,近来有不少人在咨询芳村中市菜市场(现名百合园市场)的坐车路线。住在荔湾区西塱附近的全职主妇平姐说,“只要早上坐地铁到芳村(站)好又多出口,不用问路,跟着人流走就能走到菜市场。”她说,中市菜市场的青菜、肉类都比市中心的市场便宜,其中最出名的是鸡的品种很多,普遍售价不超过10元/斤,堪称“全市最平”。每天坐车、坐地铁来买菜的,也多是全职主妇和退休的阿公阿婆。平姐说,她家附近就有个生鲜超市,但菜价越来越高,她每天去中市菜市场买菜,“家里每天都要买菜做饭,多花点时间每天就能省一二十元,一个月下来就好几百了。”
物价全面上涨,从大学生到中产阶层都感受到不同程度的通胀焦虑。有媒体报道,在广州,一个典型的三口之家日均消费同比去年涨了50元,算下来,一个月的买菜、水电气、购置日用品开销多出了1500元。除了寄望物价调控、涨工资,实在的广州人更注重花好每一分钱,精明过日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邹捷
编辑:
wangd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