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行长个案反映转型之困
邮政总局发起成立全国性的邮储银行,从事商业银行的全能业务。然而,邮储银行成立了,但这种突然大转型给邮储银行带来许多不适应,包括体制机制不适应、管理不适应、人员特别是高管队伍不适应。
备受关注的邮储银行行长案件有了新进展。“陈明宪进去后,供出了一位神秘中间人,他牵出了陶礼明,说是湖南高速的一个200亿大项目中,邮储放了50亿,有人私下收了钱。”
这么多年查处的银行高管大案中,基本都涉及巨额贷款案。以贷谋私成为银行人员受贿犯罪的惯用手法,贷款资源成为了银行高管谋取非法利益甚至受贿腐败交易的筹码,特别是在贷款资源仍为卖方市场的情况下,手中握有贷款大权的银行高官们,成为许多借款者盯住的对象。稍有“意志不坚定”,经不起金钱诱惑,就会被腐蚀腐败掉,最终成为阶下囚。还算中国银行(601988)业队伍中一员新兵的邮储银行,这么快就有最高管理层涉案被调查,让业内业外人士既感到惋惜,又感到震惊。
邮政银行前身是邮政局属下的邮政储蓄机构。邮政储蓄成立之初的目的是,利用邮政汇兑在途资金优势,吸纳这部分资金作为储蓄资金,既方便汇兑客户,又有利于邮政汇兑。在邮政储蓄所阶段,邮政储蓄资金只能存在当地人民银行,邮政储蓄部门多年打出的口号是“只存款,不贷款,无风险”。这种模式符合邮政储蓄的实际和特点,想法也是不错的,但是,后来慢慢地变味了。忍耐不了寂寞的邮政储蓄所开始发放存单质押贷款,后来又开始发放小额抵押贷款,最后由邮政总局发起开始成立全国性的邮储银行,从事商业银行的全能业务。然而,邮储银行成立了,但这种突然大转型给邮储银行带来许多不适应。
体制机制不适应。全国性的邮储银行按理说应该有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彻底成为独立法人的全国性银行。然而,其直接管理领导单位却是中国邮政集团,这个机构本身定位也非常奇怪。在大邮电分家时期,邮政这块业务定性为政策性业务,中国邮政总局总统帅,后来竟变身为中国邮政集团,也走商业化之路了。邮储银行与其他全国性银行相比,多了一个顶头上司和婆婆。这种双重领导体制最大的弊端是,有利益诱惑时谁都想管,并且管得“无微不至”,甚至不惜干预业务经营。没有利益诱惑,特别是内部管理这种长期的慢工细活,可能出现双重推诿的现象。从管理体上说,不排除这种双重领导和管理机制是导致邮储银行爆发高层大案的原因之一。
管理不适应。商业银行专业性非常强,特别是风险防控要求非常高。由于邮储银行转型过快,无论是风险管理还是业务管理以及前后台管理,都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从银行业风险案件通报中,邮储银行居多就是一个例证。
人员特别是高管队伍还有许多不适应。邮储银行行长涉案被调查本身就暴露出其高管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无论监管部门出台多少监管政策特别是对高管人员的管理政策,最终落实的还是银行自己。邮储银行“首脑”涉案被调查暴露的是,管理层无论素质、管理能力,还是廉洁的政治素质等都需要深刻反思。当然,包括邮储银行基层管理部门和一线职工的素质,以及临柜人员的技能等也都还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空间。
邮储银行行长涉案被调查并且牵扯出50亿贷款案,监管部门难辞其咎。既然邮储银行单笔贷款业务不能超过2000万元,但为何50亿元贷款能够发放出去呢?说明监管上肯定有漏洞。对本来就是储蓄起家的邮储银行究竟给不给贷款权?给多少?如何监管?风险如何掌控?腐败内幕交易如何防控?都是监管部门需要思考的。
相关专题:邮储银行行长陶礼明被调查
相关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