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创新加快增长方式转变
从日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7月份,我国的宏观经济基本上延续了今年二季度以来的逐步小幅回落的趋势,但是主要经济指标回落的幅度明显放缓。笔者认为,这种增长速度的回落并不是中国经济出现了新问题,更不是许多经济人士担心的所谓“二次探底”。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筑底的过程中,尽管还要受到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但是全年增速仍可能在10%左右,高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平均增长水平。今后应该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消除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各种制度性障碍,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要充分认识到民间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民间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主角而不是配角。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非公经济年均增速达25%以上,一直高于GDP增速。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由不到1%上升到60%以上。非公经济体所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部新增就业人员的90%。今后要通过立法等手段彻底消除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种种显性或隐性制度壁垒。
第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培育中小城镇。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协调区域经济实现均衡发展,去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复了长三角、珠三角、黄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西、东北三省、中部、西部、新疆等10多个区域发展规划,已经出台的区域发展规划把功能与定位不同的产业经济区和县域经济发展放在了空前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也是缩小地区与城乡发展差距,解决“新三农”问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已经迈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北、上、广、深等为代表的主要一线城市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诸多约束,许多方面都已经呈现出饱和状态,遇到很大的发展瓶颈。因此,中国经济下一轮的增长点显然是转移到以县域经济为代表的二、三线城市。县域经济在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继续工业化、加快城镇化、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三,加快技术创新,通过应用新技术来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现代社会10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史表明,任何一次大的经济危机之后,都不可能在旧有产业结构基础上实现经济复苏,必将诞生一批新兴产业,在涅槃中重获新生。历史经验表明,谁能够未雨绸缪,抓住机遇,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并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谁就能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如今,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也应顺势而上,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不应再走老路。
(作者系齐鲁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边绪宝
编辑:
liy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