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CPI已达年内高点 明年物价前高后低

2010年12月11日 15:38凤凰网财经 】 【打印共有评论0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数据

——2010年11月份物价数据点评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交行金研中心)

一、CPI同比再创年内新高、PPI同比上升

CPI同比增速再创年内新高。11月份CPI同比上涨至5.1%,与上月相比,同比涨幅扩大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1%。1-11月份CPI同比上涨3.2%,比1-10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拉动CPI上涨3.84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9%,拉动CPI上涨1.26个百分点。11月CPI同比再创新高的原因除了食品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外,非食品价格的跳涨也是11月物价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未来除了继续维持现有的食品价格调控机制以外,还需要在非食品领域加强调控管理,抑制物价进一步上涨的空间。

PPI同比上升。1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1%,涨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4%。1-11月份PPI同比上涨5.5%,涨幅与1-10月份持平。11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增长9.7%,涨幅比10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的输入性影响以及国内需求回暖导致PPI趋稳略升。受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可能进一步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8月下旬以来黄金、石油、农产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RJ/CRB指数创下了09年以来的新高,并于11月9日达到319.11的阶段性高点,基本恢复到2007-2008年高位水平。此外,由于经济回暖趋势得到进一步强化,国内社会生产需求持续反弹,直接体现为11月PMI生产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持续上扬至58.5和73.5,11月购进价格指数大幅攀升3.6推动了PPI同比趋稳回升。

二、通胀年内或已达高点,明年物价压力前高后低

虽然11月份CPI同比创下25个月以来新高,且近期物价仍存在短期输入性通胀压力和食品通胀压力,但随着翘尾因素的消失、政府价格干预措施的逐步实施,年内通胀压力或已见顶,12月CPI将平稳回落。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正翘尾效应消失减缓物价上涨。CPI翘尾因素正效应在6、7月份达到2.1%的年内峰值,此后随着年底的临近正翘尾因素逐渐减弱。12月翘尾因素的消失将对CPI同比涨幅产生较大下拉。

二是政府价格调控措施起效,食品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在政府强有力的调控压力下,食品价格已趋回落。按照商务部最近两周发布的监测数据:前期推动物价上涨较快的蔬菜价格连续出现回落。11月29日-12月5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下降5.4%,18种蔬菜中价格下跌的有17种,上涨的仅1种;而同期猪肉价格也出现止涨回落,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下降0.1%。食品价格干预的实施将有效的压制物价上涨。

如果没有其他突发性因素并在政策及时的调控下,预计2010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可能在3.2%左右,略超3%的调控目标,预计全年PPI同比涨幅在5.5%左右。

虽然年内通胀压力将见顶回落,但是未来农产品价格长期看涨、工资与资源品价格逐渐走高、热钱流入加速使国内流动性过剩压力仍在、美元贬值推动大宗商品上行等通胀压力仍将中长期存在,再加上今年年初物价较低的基期效应,物价可能在2010年底有所回落之后再度上行,预计2011年通胀压力将前高后低。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土地劳动力供给不足促使农产品价格长期看涨。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导致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工业和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将长期偏紧。而城乡收入差距更是导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不断增长,这就导致了农产品生产劳动力数量的下降。土地和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将长期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只有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外出务工和在家务农的收益基本均等之后,农产品生产所需的土地和劳动力才可能重新回流。

其次,工资和资源品价格逐步上调推高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作为推动国内消费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改善分配结构、提升工资收入是未来中国经济重要政策之一。而工资收入的提升在推动消费的同时,也会使商品需求出现上升,从而提高通胀压力。而水电煤等资源品价格虽然目前受到行政干预无法上涨,但是一旦调控压力稍有放松,那么成本上升导致的价格上涨必然会再度出现。届时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也会有所增加。

再次,短期流动性过剩与热钱流入扩大货币型通胀压力。2 010年下半年货币信贷增速仍处于高位。即便2011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货币政策的时滞也会导致短期内流动性过剩的状况难以缓解。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加息与资本市场上涨预期下热钱流入加快。货币层面的宽松也会增加2011年上半年的通胀压力。

最后,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走高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2010年11月中旬,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到近两年的高位。而未来发达经济体经济弱势复苏格局将延续,美元QE2、日本央行购买企业债、欧盟可能购买债务等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大宗商品高位震荡上行的格局将会延续。如果未来中国经济仍保持较高的增速,进口需求维持高位,那么输入型通胀压力仍会维持。

由于通货膨胀预期形成之后,物价会有一定上涨的惯性;同时2011年1-2月将是我国传统的春节期间,节日需求会带动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加上进入冬季以来,低温雪灾等灾害性天气出现的可能性增加,将给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带来困难。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2011年一季度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但由于物价持续上涨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近期包括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具体调控政策,打击囤积居奇、增加供应,稳定价格。货币政策操作方面在进行了一次加息之后,更是在9天内连续两次调高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未来不排除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加息的可能性。在这些政策调控的作用下,我们预计物价上涨的势头会在明年二季度后有所控制,2011年全年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我们预计2011年物价上涨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初步预计2011年全年CPI同比上涨4%左右。

三、灵活运用系统性政策安排,强化通胀预期的科学前瞻管理

CPI连续数月创下年内新高,虽然年底12月通胀压力可能有所回落,但是由于2011年上半年的通胀压力依然存在,所以灵活运用系统性政策安排,强化通胀预期的科学前瞻性管理仍然十分必要。

一是要出台综合性的通胀治理政策,强化对流通领域囤积居奇炒作的干预力度。由于中国食品生产尚未建立起以大型企业为主的“农超对接”模式,食品生产流通领域环节众多,收费较高,极易引发炒作行为。因此有必要出台行政干预措施,降低流通环节的收费标准、杜绝炒作,如减低摊位费征收、实施合理的限价保护政策;扩大生产环节的规模效应,扶植大型农业生产企业,尽早实现农超对接,从而在最终消费领域降低成本价格;消费环节也可采取对弱势群体的适当补助政策,降低通胀带来的不安定因素。

二是合理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货币通胀预期管理。尤其是在国际游资流入加速、通胀压力仍将维持高位的2011年上半年,应尽早采取有力的货币政策转变通胀预期。如在调整数量工具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对价格工具利率进行调整。明年如果外汇占款比较多,就有必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4个百分点;对于目前存在负利率问题也应尽力修复,可适当加息1-2次,每次上调0.25个百分点,尽量缩小负利率的程度,降低其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力。

执笔:陆志明,金融学博士,交行金研中心研究员

相关专题:

聚焦内地2010年11月份经济数据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热点推荐: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陆志明   编辑: lilei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