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专家解析长江中下游旱情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2011年05月26日 20:21
来源:新华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当鱼米之乡遭遇罕见旱情——专家解析长江中下游旱情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本应雨水充沛的鱼米之乡,正在遭遇历史罕见的旱情。干旱还将持续多久?是否对粮食生产带来影响?新华社记者请气象、农业专家,对此作出解读。

旱情究竟有多严重?

当前的旱情究竟有多严重?

中国气象局气候监测显示,1月1日至5月23日,长江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至八成,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平均降水量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

“造成长江目前这种水位偏低的原因,主要是前一段时间长江流域少雨。”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周斌介绍,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历史同期偏弱,位置偏东,水汽难以输送到内陆地区,不利于冷暖气流在江南交汇形成降水。

降水持续偏少导致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水体面积减少明显,农业生产受到影响,部分地区出现饮水困难。

最新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长江干流各控制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至70%。湖北东南部、安徽中部、江苏南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贵州西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中央气象台预计,26日起,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晴热天气为主。27日至29日,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将出现日最高气温达34-36摄氏度的晴热或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旱情将持续或发展。

旱情对粮食生产造成什么影响?

记者从农业部种植业司了解到,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粮食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1%和13%左右,早稻和双季晚稻面积、总产分别占全国的54.3%、55.7%。

发生在“鱼米之乡”的旱情究竟会对粮食生产带来哪些影响?

“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旱情将对早稻、棉花、蔬菜等在田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和中稻育秧栽插造成不利影响。”中国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正研级高工宋迎波说。

农业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5月21日,湖北、湖南、江西3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3204万亩,其中早稻受旱958万亩;水田缺水970多万亩。旱情主要集中在湖北大部、湖南洞庭湖区以及湘西的山地丘陵地区、江西鄱阳湖区。

令人欣慰的是,此前的降水有效地缓解了部分地区的旱情。宋迎波告诉记者,5月21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明显降雨过程,强降雨区域基本与重旱区重合,对早稻生长发育和中稻育秧栽插十分有利。

截至5月23日,湖北、湖南、江西3省农作物受旱面积760万亩,比21日减少2444万亩;水田缺水690万亩,比21日减少280万亩。其中,湖北农作物受旱面积由降雨前的1959万亩下降到721万亩;江西农作物受旱面积由降雨前的300万亩下降到39万亩;湖南945万亩农作物旱情基本缓解,三省旱田作物和早稻旱情基本解除。

 

相关专题:多地大旱或推高通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hanfn] 标签:旱情 粮食生产 长江中下游地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