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专家解读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剧烈变化历史罕见

2011年06月09日 21:29
来源:新华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专家解读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剧烈变化历史罕见

6月6日,洪水经过贵州省望谟县城郊一排居民楼。新华社发(黄世林 摄)(资料图片)

“旱涝急转”下的生态警示--专家解读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极端天气现象

几天前,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还饱受干旱之苦,守着大江大湖“喊渴”;可是几天后,风云突变,这一地区大雨倾盆,上百万人遭遇洪灾,农田受淹,房屋倒塌。

如何看待这种“旱涝急转”天气现象?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极端天气:剧烈变化程度过去罕见

“前一天还在紧张抗旱,可24小时后,我们就投入到防汛抗洪中。”江西省防办负责人说,自己的工作角色转变得非常快。

今年以来江西省37个县市出现严重干旱。而6月3日开始,这个省出现了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连续暴雨过程。

降水让江西旱情基本解除,但也导致中北部地区出现旱涝急转,部分地区出现水灾,个别河段发生超警戒洪水,少数地区发生险情灾情。

在江西丰城市石滩镇故县村,当地农民告诉记者:“一天前还在为农田缺水发愁,但一天后,就发现田里水太多,排不出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少农民都有同样的经历。

在湖南省,6月2日出现了持续的强降水,让这个省份从“火热”直接进入“水深”之中。目前,湖南有4个市州122万人遭受洪灾,紧急转移人口2.77万人。

6月3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迎来了较强降雨过程。鄱阳湖、洞庭湖水系主要河流水位普遍上涨,赣、湘、黔、闽等省份有1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湖北省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正洪认为,“旱涝急转”是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现象之一。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气象专家介绍说,长江中下游过去也发生过“旱涝急转”现象,其程度没有这次的剧烈,短时间内这么多地区由望天“喊”渴到暴雨成灾,可谓历史上罕见。

江西省防办负责人证实,过去这一区域“旱涝急转”范围较小,大多发生在伏秋旱之后,涝灾也不大。这次“旱涝急转”涉及整个流域性范围,几天内几个省从流域性大旱急转大涝。

生态保护与管理的多重警示

生态专家认为,尽管“旱涝急转”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有关;但这种极端天气现象,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流域生态保护与管理提出了多方面的警示。

一是流域水资源调控难度较大,需要统筹解决。资料显示,长江流域已建水库4万多座,已建和在建水电站2400多座。这些水库和电站分布在不同的河段和行政区域,管理部门各不相同。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局负责人说,一些工程仅考虑各自经济利益,蓄泄矛盾日益尖锐;如果不加强统一调度,将对长江中下游的生产、生活用水以及生态环境产生较严重影响。

二是不少地方水利设施老化,抗旱防汛能力严重不足。湖北省阳新县水利局副局长刘道荣说:“全县七成以上的小塘堰、小水库、小涵闸等小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大旱来了,发挥不了蓄水灌溉效益;强降水来了,淤塞的小塘堰不能满负荷蓄水,带病运行的小水库更不敢多蓄水。”

三是自然植被蓄水能力弱,亟待改善。江西省山江湖办副主任鄢帮有分析说,一些河流流域留不住水,作为生态屏障的流域植被质量低下也是原因之一。他说,一些省份的森林覆盖率比较高,但主要是马尾松,树下灌木植被少,因而森林蓄水能力很弱。

据分析,森林植被质量差,会导致“天上落多少水,地面就走多少水”,还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淤塞水库、山塘和渠道,降低了流域内水资源的工程性调节功能。

如何让水有生命地流动?

鄢帮有指出,水是流动的、有生命的。需要从流域综合管理的角度,完善对洪水管理与利用,减小极端气候下“旱涝急转”造成的负面影响。

专家认为,要完善森林植被结构,优化林相,提高植被自然调蓄水能力;要改进防洪理念,给洪水让路,不要一味地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河流弯曲迂回的自然形态本身就可发挥一定的生态性调蓄水功能。

江西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文捷指出,要强化流域内工程性水资源调节能力建设。如江西有9700多座水库,但能够进行水量调节的大中型水库不到2%,余下的小型水库多处于病险状态,“平时不敢多蓄水,容易旱;水多又蓄不了,容易涝”。

据了解,江西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强化投入,将所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流域防汛抗旱能力。

有的专家认为,流域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涉及水利、农业、国土等多个部门,包括上下游、左右岸、主支流等多个环节,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

还有专家建议,对流域内一些大坝水库和电站建设布局进行更为科学的综合考虑,兼顾上下游,以更加符合自然生态运行规律。通过流域内的水资源合理有序调节,减缓旱涝交替的影响。 (“新华视点”记者 郭远明、沈翀)

 

相关专题:多地大旱或推高通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wangft] 标签:旱涝急转 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中下游地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