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专稿】记者 潘颖3月3日,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在“前瞻十二五高峰论坛”暨“BMW中经智库”成立仪式”上表示,2011年开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但如此大规模建设是不可持续的。
他表示,不会永远这样大规模建设下去,但目前需要一个能基本形成中国住房保障体系的物质基础,因而需要掀起一个集中的、大规模建设保障房的高潮。
陈淮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就是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满足靠市场解决不了住房问题的困难群体,目前大约有20-30%的城镇居民需要保障房来满足基本住房需求。
他还称,预计到2020年,预计将有50-70%的城镇化人口需要带有改善型功能的住房,另有10-20%的人口有享受型住房需求。
他特别强调,在2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新增加了农民工数据,全年农民工总量为2.4亿人,同比增5.4%,异地就业农民工1.5亿人,增长5.5%。
陈淮说,这部分人口才是中国在“十二五”是否能真正推进城镇化的关键群体,按目前的统计方法,只要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就计入城镇人口,这样6.3亿城镇人口中起码有1/4是伪城镇居民,保障房建设就是要保障这些流动性强的农民工在城里定居,此外还要平衡沿海特大城市和二三线中小城市的人口分布。
2月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网络上与公众交流时表示,今后5年,计划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届时保障房覆盖率可达20%,将有力地缓解住房压力,特别是解决中低收入和新参加工作的大学生的住房需求。
2010年末,住建部曾提出将在2011年新建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据其测算,完成该目标需要1.3万亿元以上的建设资金。
对此,陈淮表示,完成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目标并不难,开发商开建保障房主要有三部分成本:土地成本、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占用成本和持有环节的搁置成本。其中土地是地方政府可自主支配的,建设中的资金筹集只需要地方政府贴息,银行就可以给开发商贷款,而在建成后的持有环节上,政府给予开发商贴租即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