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3日讯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接受中国经济网、凤凰网联合专访时指出,他今年的提案仍将关注入托难和身份证信息安全问题,但不再反对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葛剑雄认为南方科技大学的办学模式很难推广,并明确表示反对大学去行政化。葛剑雄还指出,上海市政府在去年大火中的表现不错,政府以理性、开放的态度面对争议,并没有禁止任何公民的活动。
上海大火中政府做得不错
问:您是来自上海的政协委员,上海今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余姚路胶州路高层住宅大火事件,灾后市民用鲜花祭奠逝者,很多人觉得,中国公民意识好像开始觉醒了。作为一个上海人,您是否有同感?
答:那也未免太乐观了,不过上海这个城市的公民意识普遍还是比较高的。
问:您对公民意识的定义是什么?
答:公民意识,通俗一点叫管闲事。举个例子,在上海如果发生什么争执,旁边就会有人来阻止,上海还可以跟警察在马路上吵架,而且旁边的人往往不是支持警察,而是支持公众。公众如果会维护自己的权利,也会注意到自己也是公众一员,维护整个公民的权益。
我十几年前,在上海写过公民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当时提到了感谢党给我房子。其实,首先要感谢的是纳税人,是他们给了我们薪酬,也是他们让我们有了图书馆。公民要摆正自己跟政府之间的关系与个人跟社会的关系,这一点我觉得上海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问:您如何看待上海的公民意识?
答:有些人认为上海人小气,我不赞成。他不是小气,而是在维持自己的权益。我说一个细节,在上海吃饭,吃不掉的东西扔掉的都不多,大家该打包就打包,我觉得这样很好。既维护自己的权益,也不随便侵犯人家。市民跟政府之间也是这种关系,该政府做的,我们监督,不该政府做的,我们自己来做。
去年住宅楼大火一事,情况的确很惨,以前的大火没死过这么多人,加上火灾过程中,大家对政府不是完全相信,一开始就信息不对称,民间传播的信息超出政府发布的信息。大家就认为政府做得不够,所以才会产生那样一个结果。
但到后来,我觉得政府也做的不错。首先没有禁止公民的活动,你要禁止的话就要引起冲突了。其次,党政官员在很早的时候就到场了,并且发布了消息,静安区的区长也发表了讲话,这就和公民产生了互动。就最后的结果而言,我认为是理性的。
学前教育应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问:作为教育工作者,您今年的提案还会关注教育问题吗?
答:我今年重点想提一个学前教育问题,现在社会各界围绕幼儿园问题的矛盾很大。第一,国家应该加强在这一方面的投入,现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送小孩上幼儿园有时比上大学还难,尤其是农村和城镇流动人口,他们的入学问题更严峻。所以,国家要加强投入,增加幼儿园资源。另外,要鼓励民间融资,民间办学,国家也该给予相应的合理补贴。
问:您对“入托难”问题有哪些体会?
答:现在不但入托难,生孩子也难。我们年轻时,女儿生下60天,她妈妈就上班,之后就把孩子送托儿所了。现在,托儿所没有了,孩子在两三岁以前就没有办法安置。
以前,产业工人,生了孩子产假满了就上班。上班后,她可以把孩子带去,放在厂里的托儿所,哺乳室。工作期间八小时,还可以给孩子喂奶,现在这些设施都没有了。为什么现在孩子的成本高?教育入托社会化萎缩,甚至被取消了,都是家庭和个人的负担。
问:除了国家加大财政补贴之外,您还有哪些具体的建议解决入托难?
答:有条件的地方应该率先把义务教育往前推,扩大范围至学前阶段。一个理想化的城市,富人跟穷人,本地人跟外地人之间的孩子,不能因为家庭贫困原因造成差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问:义务教育具有免费和强制性,您觉得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合适吗?
答:去年在中央电视台做访谈,有些人就提出来,要把义务教育扩大到学前,当时我不赞成,我觉得义务教育不要先忙着到学前,但是通过这一年的了解,我也赞成扩大。当然,我是主张有条件的话,先做。
问:除了入托难的问题,您还有教育方面其他的提案吗?
答:还有一个提案就是要大力加强海外的华文教育。这几年,我们都在办孔子学院。我去年提了提案,要求做一些改进。孔子学院主要针对外国人,我觉得外国人爱学就学,不学也不要太求全责备。但是我们新华人那些新移民子女的华文教育要加强,尤其是海外华人已经繁衍到了第二代、第三代,他们跟中国之间的感情联系逐渐拉开,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不会讲中文,毕竟语言是联系的纽带。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华文教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