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谢良兵全国“两会”期间,不管是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国家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中,都提及了“首都经济圈”的概念,这意味着首都经济圈正式进入国家战略。有评论称,这是北京开始反哺天津河北等周边地区的开始。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工表示,北京市将以三个转变、八个辐射努力“打造首都经济圈”。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北京一直以来的经济辐射能力并不强,北京周边的很多县市都很贫穷,河北省一直就有环京津贫困带的说法。即便是北京市,一些远郊区县依然很贫困。
魏后凯分析这种原因时说,北京长期的定位,让其集中了大量的资源,京津地区也集中了大量的国有企业,与珠三角和长三角不同,京津地区的民间力量很薄弱,而且由于政治方面的风险,京津之间矛盾也多。“北京对河北一直是高高在上。”
目前,土地资源约束、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制约着首都北京的发展。去年年底,河北省曾提出建设“环首都经济圈”,这被认为可以为大城市病爆发的北京解困,但此设想一直都未获得北京方面的正式回应。
据了解,曾酝酿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有望被首都经济圈规划取代。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去年年中上报国务院,业内人士均预测年底就能通过审批,但至今这一等待了8年之久的规划尚未获批。
分析人士称,这其中除有京津冀区域空间、产业等要素复杂,规划编制工作难度较大的原因之外,更大的因素在于京津冀三地虽有合作意愿,但各自需求仍有不同。以河北省为例,在原来的京津冀都市圈规划中,河北被定位为北京和天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
河北省对于这一定位颇有微词。河北方面认为,既然京津冀都市圈是一个20年左右的长期规划,给河北的定位和分工就应该更加合理。河北省显然不想长期为京津只做“菜篮子”和“米袋子”。“但河北显然无法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一位专家说。
知情人士透露,京津冀都市圈规划强调了三地的平等地位,而首都经济圈,直接强调的是北京对于周边地区的反哺功能。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避此前规划中三地对于话语权的争夺。作为补偿的是,河北沿海地区建设也上升为国家战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