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和外国学生交流中国十二五规划。本报记者杨天啸摄
本报讯(记者刘薇)昨天,连续两次参与五年规划制定的政府智库成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以十二五规划为主题,给44名外国学生讲授了一堂特殊的“中国经济发展与政策”的课程。这是胡专门给外国学生开设的课程。
胡鞍钢的课堂上,有44名学生,分别来自16个国家,以发达的美欧国家为主,也有一些来自亚非的学生。他们多已参加工作,部分是来中国继续深造的政府公务员。“学生们对十二五规划的关注点,正是世界对中国发展的关注点。”胡鞍钢说。
胡的课程,从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背景开始。他首先介绍了规划制定的决策机制和背景。
“为什么中国制定这么庞大的一个计划,地方在执行的时候没有任何怨言?”一位来自美国的学生问。
“这和中国政策的制定过程密切相关。中国政策的制定,是以地方的发展情况为基础的,根据现有水平,先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然后由各个机构为其提供支持和解决的办法,也会在制定前征求地方的意见,达成一个共识,有了共识,就好推进了。这和你们美国不同,你们是中央政府先有了决策,让地方去执行,地方肯定会有不满的地方。奥巴马要建高铁,那么多地方反对,这在中国很难出现。”
胡鞍钢将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概括为11个步骤。他向学生们介绍规划的制定,以往是以发改委为主,现在则充分吸收学术界的营养。发改委设置了40多个重点课题,向学术界招标,70多家研究机构参与,最后形成了500万字的研究报告,大部分中标的是各个大学的研究机构,其中又以人民大学居多。以自己参与的课题为例,参与竞标的就有国家信息中心、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和中央党校。“这些机构各有所长,国家信息中心有精准而庞大的数据资源,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在宏观政策的分析上更有专长。大家可以互补所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