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0日10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主题是“政协委员谈文化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姜昆、吕章申、龙瑞、尹力、韩红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人民政协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首先想问尹力委员,因为您是影视方面的专家,在今年两会电影分级问题也备受关注,请问您对电影分级有什么看法?第二个问题请问龙瑞委员,您是著名的国画画家,您对国画的继承和创新有什么看法?
[尹力]:大家有目共睹,中国电影界这两年得到了发展。从七年前电影产业化之前,全国的电影产量和数量、票房都微乎其微是非常低的,那个时候电影进入到低谷,大家私下里谈话都是说怎么能够爬坡,从最谷底看到一些希望。随着入世,中国加入WTO,大家更看不到希望了,觉得美国大片一进来,肯定对国产电影是一个致命的、毁灭性的打击。但是短短几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中国电影界不光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产业化的规模也逐渐形成。
去年达到了我们几年前连想都不敢想的100个亿的票房,电影界都非常欣喜。这个数字本身不值得炫耀,跟传统的电影大国比,这个数量仍然是非常低的。另外跟我们13亿潜在观众的基数比,这个数字也是微乎其微的。电影这几年快速发展,我们也看到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影院票房集中在东南沿海这些城市。电影从去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繁荣电影的指导意见,这从建国以来,由国务院专门颁文针对电影还是第一次。若干年以后我们回眸这个文件,回眸2010年的春天,我想对电影来讲都是重大的转折,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电影确确实实快速的发展也带来很大的问题,我觉得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它的缘起,另外一个是它的终端。去年我们达到了526部影片、100亿票房,城市中心影院、多厅影院的建设一天增加4.5块银幕,这个发展速度在全世界来讲没有先例,是另人瞠目的。
紧接着带来一个问题,影院的快速成长,不断增加的观影人群,我们拿出什么东西给观众看,这就涉及到我们的缘起。大家看到这几年的电影,有一部《建国大业》,4.5亿的票房,其中有将近一半的观众是十几年没有进过电影院,走进影院人们发觉国产电影比过去好看了,电影院比过去好多了,十年没有走进电影院的人会觉得过去的电影院的概念已经完全变了。前面小孩儿哭,边儿上大人嗑瓜子,一站起来椅子“霹雳啪啦”乱响。今天的影院讲究的是视听的享受,所以未来的潜力很大。
再有涉及到创作的缘起。刚才记者提到的两个问题,如果说几年前我们不能预料到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话,甚至去年62亿票房的时候,我们还在想是不是能够有三年甚至五年时间电影能够破100亿,短短一年过去电影就突破了100亿。存在的巨大问题就是我们怎么用,不是个人好恶的,不是少数人的来决定一部影片的题材和它最终的结果。这涉及到更多的风格、样式、题材的开拓,我觉得在这些方面应该让它进入到法制化的轨道,才能保证电影有更强劲的后劲可持续地发展。
去年除了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外,还有一个不被广大媒体和公众了解的,12月份美国好莱坞六大公司在WTO框架下起诉中国“关于中国娱乐分销案”的最后裁决。我相信中国电影取得今天的成就,很大一方面是长久的国产电影,政府推出的保护民族电影的成就,还有一个是电影人的努力。
第三,广大观众对国产电影的追捧和支持,使我们更加展望今后,能够有创作、制作的后劲。我觉得在法律框架之内,首先是委员们多少年呼吁的关于电影法的出台。电影法出台在很大程度上被公众误读了,因为今天很多带有暴力的影片可能不适合青少年看,由于没有分级制度,老少通吃。
很多影片在香港,包括新加坡,以及亚洲的一些国家可能都是有年龄限制的。由于没有分级,我们国内所有的人都可以去看,包括有一些吸毒的场面、吸毒致幻的结果,包括暴力。我相信一个商业影片、一个类型影片在这些方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表达,如果没有分级,老少通吃的话,会在视觉和内容的接受上有问题。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分级制进行不下去?只要涉及了分级制度,总是被误读成好象就是同意和允许拍三级片。前两天有一个报道,沈阳市卫生部门在娱乐场所发放安全套,整个社会就说这个举动本身意味着嫖娼、卖淫是合法的。这有一点相似之处,怎么能说一设立分级制就可以允许拍三级片呢?这是一个重大的误读。另外,在电影快速发展过程当中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包括大家广受诟病的植入性广告,相应的法规也要对今天的这个问题作出规范。我了解很多广告中介公司和代理公司已经形成了这个市场。现在一个电影、一个电视剧刚刚在立项阶段就有这样的中介公司来找你,我能够植入什么样的品牌,用台词还是用影像来表达?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关于文化立法也进行过调研,从政协委员的角度出发,我们是不断的呼吁关于电影的立法,能够让我们更多的创作进入法制性的轨道。我们几次在政协会上呼吁,中国电影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现实题材的作品,表达当下的作品,面对快速变化的中国,这个影像的记录在后人来看应该是一种另类的文化读本。
电影人的失缺、失语、无语、缺席给我们当下的创作造成了极大的遗憾。中国电影有非常好的传统,上世纪30、40年代,上世纪80、90年代,出现过那么多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当下、针砭时弊、为民代言的好作品。今天现实题材的缺失有几个很大的问题:一是过度的娱乐化,还有,对电影的审查管束来自方方面面。比如拍公安题材可能公安部的意见很重要;涉外题材有外交部;民族问题有国家民委;涉及宗教的有宗教局。
我觉得全国人民在享受看电影权利的同时,应该给电影更多宽松的机会。我相信有了政府的支持,有了公众的支持,有了观众的热爱,我们虽然起步低,但是这样才能跟咄咄逼人的美国好莱坞抗衡,才能保护国产电影这一块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园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