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长江石化危机需多管齐下
许多化工和环保专家认为,针对目前长江流域方兴未艾的“石化风”,有关部门需采取综合手段化解其环境风险。首先,要统一规划,集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戒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迅猛发展的“大石化风”所带来的化工污染环境风险,当前最重要的防范措施就是对长江流域化工产业发展和化工园区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不能任由地方政府“拍脑门”上项目,无序发展。刘戒骄说,目前长江流域化工企业的布局发展,多是地方政府主导,除部分石油和石化企业规模较大外,多数企业规模偏小、集中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也给环境治理带来巨大压力。
化工专家指出,化工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将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基础设施投资,减少中间环节,延伸产业链条,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据记者调查了解,上海、浙江等化工园区的成功模式,都是统一提供诸如水、电、气、能、路、通讯,甚至商务网络、宽带等基础设施,企业终端污染也由园区规划建设大型设施来集中统一治理。上海化工园区正是以其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先进的运作模式,吸引了拜耳、巴斯夫、BP等世界化工巨头的投资,一举跻身于世界级化工园区行列。
由于许多化工产品的下游产品很多,如乙稀的下游产品就达5万多个,许多产品之间是环环相连的,集聚在一起,可以减少运输、市场、营销等环节的成本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如何在发展化工产业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专家认为,尽量延长化工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协调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刘戒骄认为,化工产业有其独特的链式结构,由于许多化工产品的下游产品很多,如乙稀的下游产品就达5万多个,许多产品之间是环环相连的。一些企业排放的废物实际上可以作为另外一种产品生产的原料,但现在没有企业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白白排放掉了,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刘戒骄说,如果长江流域都按照循环经济的原理来布局,做到规模合理、工艺先进,就算在长江流域再建一些化工企业,排污量也未必会增加。
此外,扫除环评体制障碍,加强环境风险防范,也是目前亟待启动的工作。国家环保总局今年在松花江污染事件后启动了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大排查行动,排查的7555个项目中,127个国家级项目由环保总局和各省级环保局排查;7428个省级及以下项目由各地环保部门排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两大石化公司也排查了各自所属企业的155个项目。排查结果显示,中国2万多家石化企业,1万家设在长江流域,4000家在黄河流域,2000家在人口稠密区和饮水源地。总投资近10152亿元的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环保专家认为,这些项目单个来看环保标准都是合格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先进水平。但是,它们从区域环境容量上看,即从整个区域规划上看,这么多项目挤在一起又是不合理的。如果不采取有效风险防范措施,将无法遏制突发性环境事故的激增势头。
但在调查中记者发现,长江沿岸化工产业发展造成的环境风险是过去数十年中因产业布局不合理累积而成的,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只能通过加强环境安全防范措施,调整产业结构逐步予以补救,但目前看来相应的防范机制却存在明显缺陷,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弊病亟待解决。基层环保部门普遍反映,《环评法》中虽然提出了规划环评的原则,但并未说明实施方法与操作细则,因此推行规划环评就必须克服体制性障碍。目前,规划与项目审批机制错位,一些重大规划由地方政府审批,而规划中的项目却由国家部门审批、核准,宏观规划和微观项目在审批机制上倒挂。规划环评优化生产力布局、指导项目环评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不立即修改环评法,不立即实施规划环评,从整体上预防环境风险就很难实现,新的环境风险仍然会继续存在,突发性环境事故仍会继续发生,公众的环境安全仍得不到保障。
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