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假面:技术至上是错误的

2010年07月15日 14:38时代周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新能源假面:技术至上是错误的

英国艺术家安东尼·格姆雷的雕塑作品引导人们仰望天空,关注气候变化

7月12-14日在上海举行的“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再次表明,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在失望中落幕,年底墨西哥的坎昆谈判也未必会有进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在低碳实践上的失败。

毕竟,各国已经在减排上取得共识,提高了全世界范围内大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危机感。而中国,也在后哥本哈根时代,探索着自己应走的低碳之路。

坎昆会议希望渺茫

被誉为“拯救地球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会议,最终以一份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的协议收场,在减排目标和资金援助两大核心问题上,却以无实质性进展收场,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向今年底在墨西哥举行的坎昆气候大会。希望能完成哥本哈根未竟事业,取得突破,并寻求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

但目前,这种希望渺茫。

哥本哈根长达12天的争吵后,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任降到冰点,这种信任赤字,严重威胁了年底的坎昆气候谈判。而另一方面,各个国家由于利益的不同,也让气候谈判变成了碎片。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能源专家翟永平指出,目前在气候谈判、减碳的方法上,各种矛盾都有。在哥本哈根,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要求发达国家承担起过去200多年无节制排放的历史责任,而发达国际则希望过去一律不究,而把发展中国家列入单一的法律框架。而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在资金援助方面,又迟迟不见行动,这些都让气候谈判困难重重。

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在第二次联合国气候谈判结束后,尽管表示会乐观看待年底坎昆会议可能取得的成果,但也表达出了不乐观的态度,“气候变化谈判进展并不取决于中方一家的意愿。”

不过,与会的现任联合国环境署区域合作司副司长王之佳,依旧对后哥本哈根时代充满了希望。他说,各国在减排上所做的努力仍是卓有成效的,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机会和挑战。而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将在未来的能源和气候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碳交易不是唯一减碳机制”

准确地说,低碳概念2008年才进入中国。目前,中国的技术更多是从发达国际引进。就目前低碳经济的发展轨道看,从发达国家转移消化技术,将成为一段时间的主流。而这转移消化技术过程中,势必牵涉到知识产权问题。

不过翟永平说,低碳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大家的生活,从这个角度上讲,知识产权并不会成为壁垒。以“南南合作”为例,中国向柬埔寨越南等一些国家提供这方面技术时,几乎就是用共享的方式。而在南北合作中,也是如此。

大家关注的另一个话题是,碳交易机制是否能变成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

这个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所采用的机制,在度过了最初一段被认为是人类救星的阶段后,开始不断遭受批评。

很多环保人士认为,这个机制,跟传统的生意并无两样,一部分人,尤其是发达国家,更多地是通过此机制获利。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排克星。

“关于碳交易的未来,目前大家其实都看不清楚。”翟永平并不否认这个机制会让一些人得利,“碳交易的积极面还是应该去看,毕竟在减排上,这个机制的确作出了贡献。但到底贡献有多大,目前并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碳交易机制在气候变化问题中,只是一个小的作用,并不能作为唯一的减碳机制。”

新能源误区

对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之路,专家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一是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二是在产业结构上“重化工业”要加速发展;三则要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并举的艰巨任务。同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先进技术的缺失,都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成为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

因为这个特点,在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中,清洁新能源成为了目前最大热门。创新新能源技术和从国外引进这方面的先进技术,已成为了中国热点。

但在专家眼里,中国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认为在新能源低碳方面,技术是越先进越好,这样,就能更快地实现中国的低碳之路。但实际上,并不应该是这样,让所有人用得起新能源,改善他们的生活,才是新能源革命的本质。

翟永平说,中国目前其实是分为三个阶层,好的地方,可以跟发达国际城市相比丝毫不逊色;而贫困的地方,甚至还没通电。这就让中国在减排上,有着巨大压力。

“其实,如果发达国家肯考虑我们的情况,就会理解我们为什么在减排和资金援助的问题上不松口了。”翟永平再三强调,对于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新能源未必一定要多新多先进的技术,而是让所有人都享受得起。

“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制约瓶颈是技术。”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说,随着低碳在国内的普及,低碳经济已经变成城市规划和新的增长点。但因为目前中国在低碳方面,还欠缺技术,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一哄而起的低碳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清华大学热能系热能动力仿真与控制研究所所长李政还指出:“超越技术的因素影响更大。”以节能为例,要实现节能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节能制度,二是节能系统,三是节能技术,四是人的心。而在这四个因素中,节能制度和人的心,在很大程度上,会起着关键作用。

“很多做法不计成本”

也有人给中国的低碳之路泼冷水,国际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说,对于哥本哈根大会之后在中国出现的“低碳热”,目前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吴昌华说,中国仍然属于一个政府比较强势的制度,具有它的优势,但同时会有各种各样的局限,或者由于时间上的紧迫感,中国很多做法是不计成本的。而国外众多的发达国家决策过程中,几乎是不能承担不可以的成本,中国政府强烈的政治意愿、强有力的政府控制之下,可以实现,不管它的成本多大。

国际上看这件事情就很有意思。一方面,从美国角度看就很急。急于改善气候、环境的人则觉得政府决策过程太漫长了。现实中,由于中国仍然处于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对于中国自己的决策者,包括政策的支撑者的研究来看,也有很多局限。

“从追求极致的角度来讲,未来应该达到一个‘零碳’的目标。但是,一方面人类希望尽快地扭转发展思路,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人处于贫困当中,需要改善生活,不能剥夺地球上每一个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所谓的低碳只能是减碳,而不是零碳。”

但吴昌华同时表示,但作为被世界一致看好的国家,中国在未来的选择,将影响世界上其他的国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热点推荐: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zoulin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