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许善达做客人民网,谈中国注税行业发展与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许善达委员认为,增加居民收入是提高消费率的关键。
以下是访谈提要:
[主持人]:为了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既紧迫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的促内需、促消费的举措,来保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从2009年的数据来看,虽然消费比2008年有一些提高,但是这个消费提高点仅为4.6个百分点,您认为还应该推出哪些举措来促进消费?
[许善达]:提高居民消费现在已经列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个内容。我认为,提高消费这里面大家有很多不同的主张,比如有人提出来城市化能够增加消费,如果提高城市化程度能够提高消费。有人测算,一个农民进入城市,大概需要5万元投资,如果我们要是有1000万或者5000万或者一个亿的人进入城市,那么就需要多少的消费。
但是我认为,提高消费率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问题。而且特别是要增加低收入群体居民收入问题。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市场经济本身有一种内在的机制,就是说市场经济本身会加大社会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为什么呢?
因为市场经济越发展,对于资金的需求、对于资源的需求,对于技术的需求,对于高级管理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强,对于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减弱。需求强的这几个方面,他们的代表、他们的所谓收入来源,比如资本的需求,谁有资本谁就是需求强烈的;技术的需求,谁具有支持,谁有具有需求强烈;高管人员,包括资源所有者,市场经济发展对于这些人的收入会有一个自然增长的过程。
相对来讲对于普通劳动者的需求会减弱,因为技术提高了、效率提高了,对于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削弱。所以,市场经济发展总是有一个要把收入拉大的趋势。
你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就看看居民消费和这个收入差距有什么关系。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就是编辑消费倾向递减,就是随着人们的收入提高,在他的收入里面用于消费的比重会下降,也就是说,同样比如增加一万块钱,如果在一个很低收入的家庭增加一万块钱,他可能要花9000块钱甚至一万块钱都要花在消费方面,因为他收入很低,需要改善生活,可是一个人如果有十亿,你给他增加一万块钱,他就投资了,他就存在银行,他就不用消费了,所以编辑消费倾向递减是一个社会普遍规律。
要想增加消费需求,如果收入差距拉大,越大,消费需求越小。只有把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了,才能提高消费需求。所以,我认为,我们如果把这个市场经济规律掌握住,在这里面政府应该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要发挥一个职能,就是在市场经济自然的规律中要拉大差距,政府通过什么样的政策来缩小这个差距,减少这个差距,而这个差距的减小又不是主要靠把高收入的收入更多地由政府去集中,而是用什么办法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我觉得这是我们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去年,政府还是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么多年,都在陆陆续续采取措施,可是我认为,不足的地方是没有一个规划,没有一个指标性的规划,没有量化指标,因此对各地来说,它关注的还是GDP。收入差距拉大了的情况,他也知道,但是他并不认为缩小差距是我的一个职责,这个还不是很明确。
所以,中央政府采取了很多的办法,但这些办法在每一个政策适用范围都能够有所消除这个差距。比如农业税全免了,农民收入就高一点,因为税少了嘛,就类似这样的,比如“家电下乡”、医疗改革、社保制度改革、养老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措施实际上都能发挥作用。
但是,从现在统计数字来看,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并没有逆转,就是说还在拉大,但是拉大的趋势、速度慢了一点,我认为这是不够的。不够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政府这个工作是做了,但是力度还不够。
力度不够的原因,因为我们现在GDP是有要求的,各地方政府、各部门都很抓这个事情,但是对于收入的问题,没有作为一个硬指标,作为国家的规划和目标,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重视程度不够。去年我建议,政府搞一个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我们在几年之内,让我们的居民收入能够翻一番,比如十年翻一番。
在翻一番中就包括着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应该增长得更快一点。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够让消费率提高,真正把消费增长的速度超过投资和出口,这样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才能看到我们最后的效果。
我觉得这是一个已经做了,但是力度还欠缺的一件事情。这一部分还是有很大空间的。比如最低工资标准,因为工资是由市场决定的,政府不能给每个企业定工资,但是,最低工资水平,政府有权力定。按照我们了解的一些国家,最低工资水平是什么样的指标呢?是在平均工资的40%。也就是说最低工资不能低于平均工资的40%,我们国家现在的指标是多少呢?是20%。也就是说还是有调整的空间。最低工资显然是低收入群体最关注的事情。
我们还是有很多的工作空间,我建议由国务院主持,搞一个综合性规划,把各种可以使用的政策手段都考虑得很周全,而且相互还要配套,组合起来,再经过五年、十年,我觉得把我们国家消费需求真正地提到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水平,我觉得这个空间还是有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