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2012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主题论坛实录

2012年08月22日 12:15
来源:凤凰财经

0人参与0条评论

凤凰财经讯 8月22日,第二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年会有超过40个的国家和地区人士参加。

以下为主题论坛文字实录:

主持人(卢琛):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进入到今天年会的主论坛环节,今天我们的题目是“全球经济转型与中国海外投资新模式”,我们会请到非常多重量级的嘉宾做精辟的演讲,也希望他们的精辟的论述,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首先有请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女士作主旨发言,有请李主任。

李海峰:尊敬的黄孟复主席、王忠禹主席、尊敬的陈经纬主席,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很高兴与出席第二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的朋友们聚首香江之畔,共同探讨全球经济背景下中国海外投资新模式,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海外投资年会是中国投资者与海外投资对接的国际平台,对“走出去”的企业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年会的主办方香港中国商会及商会董事会主席陈经纬先生多年来为促进香港企业和内地企业合作开展海外投资,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国务院侨办,对香港中国商会全体同仁及陈经纬先生表示有种的感谢。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当前,中国人民正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从十六大到十七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国成功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在逆境中快速发展的十年。这十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7%的速度稳步增长,经济总量实现了从世界第六位到第二位的跨越,经济实力前所未有的增长,我们成功战胜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化率突破50%,城乡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社会民生前所未有改善,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取得重大突破,海峡两岸呈现良好发展的光明前景,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不断彰显的结果,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励精图治的结果,这些成就的取得,也凝聚着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心血和贡献,这10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投资创办的企业始终是我国引进外资企业的主体,海外同胞专业人士始终是我国引进海外人士的主体,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国务院侨办,向在座的各位嘉宾,并通过你们,向广大海外同胞致以崇高的敬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深刻调整,中国等主要新兴经济体日益成长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政府本着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既是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战略的应有之意,更是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走出去”战略,不仅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为海外华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海外华商企业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一是借助海外华商企业实力雄厚这一优势,开展企业间的合作,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节约成本、减少开支,走强强联合发展的道路。二是借助海外华商熟悉驻在国国情和市场运作规则,对市场发展有相对准确的预测和判断的优势,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把握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三是借助海外华商商业网络比较成熟,在驻在国人脉广泛,熟悉经济环境等优势,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更加顺利地进入当地市场,迅速打开营销渠道。四是借助海外华商了解驻在国民风民俗,与当地政界、商界有密切往来的优势,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消除文化差异,减少投资摩擦。五是借助海外华商具有国际经营管理经验等优势,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尽快与国际接轨。

希望中国企业及行业协会加强与华商企业、国际华商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合作机制,支持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侨资企业参与海外投资,切实贯彻互利共赢的原则,增强安全和风险意识,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新模式、新道路。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走出去天地广阔,发挥侨的优势大有作为,我相信随着中国对外经济合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海外华侨华人的巨大潜在优势,将日益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作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窗口——香港,也必将在中国“走出去”的宏大进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陈亨达):谢谢李海峰主任,有请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主席、香港中国商会高级顾问赵启正先生作主旨发言。

赵启正:尊敬的王忠禹会长、陈经纬主席、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年之际,又来到了美丽的香江之畔,出席第二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作为会议的联合主办机构之一,我谨代表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向第二届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去年11月,第一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成功举行,全球政界、商界、媒体,各方面的力量聚集香港,深入交流,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为把论坛打造成推动中国海外投资的坚实的平台,我们一定要把这一届年会开得更好、更成功。

当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处于一个关键的时刻,由于金融危机后带来全球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正经历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阶段的过渡,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重大挑战,同时也面临新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应当抓住机遇,积极作为,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寻求和扩大同世界各国利益的交汇点,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共同分享发展的机遇。“走出去”是中国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加快实现“走出去”战略。通过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中竞争的新的优势。“走出去”实施十年多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外经济合作深化的新亮点,进一步拓展了我国对外合作的新领域,“走出去”可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部分缓解国内资源不足、市场饱和等矛盾。同时,境外企业的属地化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也会促进东道主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既能给自己,也能给对象国带来巨大的利益。

发展到今天,企业“走出去”,尤其是企业在海外并购和投资,不止关系企业自身的利益与形象,而且越来越多地与国家的利益和国家形象联系在一起。我国企业“走出去”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总体上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与中国经济总量以及中国的对外贸易、吸引外资相比,目前“走出去”的规模还太小。中国对外的直接投资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量仅仅是1.5%,可见今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与合作的潜力巨大。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和水平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中,既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同时也发现一些企业也曾面临困境和遭受失败。全国政协外事委对此在中国的5个重要城市,对几十个企业做了调研,了解和研究了一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具有外资走进来的经验,也就是我们接受外资的经验,外资到了中国受到中国政府和社会的热烈欢迎,给予了许多优惠的政策,但是中国企业走到外国时,却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障碍,加之许多中国企业缺少在境外承担的社会责任,缺少和经济合作对象以外的社会各方面(如议会、工会、媒体、社区)沟通的习惯,也缺少公共外交的自觉和经验。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最近以来,公共外交的理念在国内外传播,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公共外交的责任,认识到公共外交在“走出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些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已经把公共外交纳入“走出去”的战略规划,“走出去”企业的公共外交是丰富多样的。这包括:一、与当地政府、议会、民众、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建立良好关系,规避政治风险,改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二、通过推行属地化经营,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促进共同发展,赢得当地民众的尊敬和信任,建立良好的企业和品牌形象。三、融入当地社会,跨越文化障碍,减少文化理念冲突,实现良好经营。实践表明,公共外交开展得好的企业,其“走出去”就较为顺利,成功的概率就大,反之,企业遭受挫折和失败的可能性就越高。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自2001年成立以来,坚持面向世界、服务国内,广泛汇聚各界有识之士,积极为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取得一系列的成就。理事会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担任国际协会主席,创建中欧圆桌会议,参加金砖国家经社理事会对话等机制,为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促进相互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陈经纬会长是中国经济理事会的常务理事,他积极参与“走出去”战略等重要专题的调研和研究,凭着爱国爱港的精神,以中国海外投资年会的形式为中外企业合作搭建信息和资源的对接平台,为实现其“服务国家、繁荣香港,惠及全球”的宗旨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我们深表钦佩,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很荣幸的担任年会的主办机构之一,并预祝第二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取得圆满得成功。

主持人(卢琛):谢谢赵启正主任,下面有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会长、香港中国商会赞助人万季飞先生作主旨发言。

万季飞:我发言的题目是“重视风险防范,提高应对能力”。尊敬的王忠禹会长、陈经纬会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我非常高兴出席第二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对第二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表示热烈的祝贺。我相信,这次年会将对中国企业继续扩大海外投资发挥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近几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规模也在日益扩大,领域不断的拓宽,能力也不断的增强。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已经初步形成了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三个支柱支撑的局面。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既对中国的企业对外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我认为,对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也提供了不少机遇。不少企业趁势而上、攻城略地,实现了自身跨越式的发展。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的加速,海外投资合作的风险也不可避免地在增加。一段时间以来,中石油、中国五矿、中粮、华为等企业在海外并购屡屡被拒,一些承包工程的公司在海外市场也面临着严重的亏损,特别是中东、北非政治动荡,更对我国企业在这些地区的投资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在高歌猛进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冷静,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切切实实地提高风险应对的能力。为此,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专门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维护我国海外权益,防范各类风险。

统观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危险,按风险产生的源头划分,大体可以划为政治监管风险、市场社会风险、经营管理风险。首先,在政治风险方面,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一些国家和地区不稳定的因素增加,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日趋微妙。政治因素具有全局性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也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很难置身事外、全身而退。近些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将中国海外投资贴上政治化的标签,被诬蔑为威胁目的国的国家安全。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资源民族主义也在抬头,致使我国的海外企业屡屡受阻。而我们的有些企业对此研究并不透彻,也缺乏妥善应对的经验和措施,往往陷入被动的境地。政治和监管层面的风险还表现在,我们国家目前在国际经济贸易投资领域的话语权与我国经贸投资大国的地位不相称。一些国际经贸投资的规则制定不够合理,导致企业遭遇到投资、知识产权专利等纠纷时,我们处在一个劣势的地位,这与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有很大的关系。其次,在市场和社会风险方面,我们的不少企业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缺乏及时、准确的判断和掌握,也缺乏对目的国的市场的风险、政策、法规体系、社会环境、风土人情等深入的了解。甚至有的企业仅仅由于得到目的国政府许诺的一些优惠条件,负责人甚至到实地都没有考察过,就仓促决定投资,致使后期经营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部分企业在境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遭遇到推进缓慢、成本失控、签证困难、不公平竞争、融资障碍等风险,致使项目难以为继,进退为难,对中国的企业形象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在管理和经营风险方面,我们认为中国大多数的跨国企业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国际化经营意识,缺乏国际化企业的运营构架,有些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缺乏科学评估和规范的风险管理,容易受人引诱,盲目冲动,往往不计成本,不重视投资的绩效,导致了出现了只吆喝不赚钱,有的企业海外分支部门只是以项目为指向,热衷低水平的价格竞争,行为短视,缺少完整的本地化运营战略,引起了当地对中国企业承包工程、中国制造的抵制。这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的企业缺乏国际经营管理的经验和人才,内部管理机制跟不上,导致海外经营过程失控,这一情况不仅仅是在民营企业发生,在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同样也存在。要切实提高海外投资的风险管理能力,我认为应该发挥政府、市场、商协会和企业各个方面的作用,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在政府层面,首先我们应该着手建立相关的法律保障机制,应考虑制定中国《对外投资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就境外项目的审批、监管、保险、争议解决等做出规范。其次,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管的力度,加强指导性的信息收集、研究分析、发布工作,完善“走出去”企业的监管机制,预防无序和盲目。同时,政府要加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各种保护和支持,要切实维护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正当权益,因为一些政治化的因素,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不合理的损失,要加强对境外务工人员权益的保护,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极端危险情况下的人员救护、保护机制。此外,要积极的参加国际组织的工作和改革,推动新兴国际组织完善运行机制,有意识地组织人员参加国际组织的工作和管理领导,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二,在市场和中介组织层面,可以探索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充分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平台,解决境外投资融资难等问题。要大力发展金融、法律、外语、咨询等现代高端服务业,提高我国经济实体海外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要加强商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对外广交朋友,对内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咨询信息、商事法律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帮助企业做好可行性评估。在争议解决方面,要倡导我们的企业要将争议在中国涉外仲裁机构仲裁,避免境外仲裁对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合作的不利影响。

第三,在企业层面,要引导企业不断地提高跨国经营水平,要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源头出发,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科学、理性、冷静地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国际化模式,开展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建立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要树立企业、政府、环境、社区、员工多方互利共赢的观念,学会开展政府公关游说活动,加强企业在社会责任、公共关系方面的工作,要加快培育既通晓国际规则,又熟悉管理经营,具有开拓精神的国际化经营人才,引导企业不断地提高跨国经营水平。

女士们、先生们,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桥头堡,香港自由优越的营商环境,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业,连接海内外的传统优势,高素质的人才资源,都将有助于中国内地企业更好地开展对外投资。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高度重视香港在内地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将进一步的加强与香港中国商会等主要商会的合作,努力为广大内地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时,也为香港自身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届年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陈亨达):谢谢万季飞先生,下面有请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先生发言。

张晓强: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上午好!很高兴再次参加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与大家就鼓励和支持内地与香港企业联合“走出去”进行研讨交流。

当前,世界经济在危机后复苏缓慢,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强,增加了开展国际投资的风险与困难。但在客观上也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比如国际一些优质企业因为市场萎缩,出现经营宽大,希望引入新的战略合作伙伴,一些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为偿债,不得不出售政府持股企业,或者企业的部分股份,许多国家对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投资持更为开放和欢迎的态度。这些都为两地企业开展海外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今年1—7月,中国企业非金融类海外直接投资达到42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3%,正是这些机遇存在的具体表现。

内地的民营企业以其机制灵活、开拓能力强等独特优势,正逐渐成长为“走出去”的追求力量。今年6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又好又快发展”,文件涉及到切实完善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财税、金融和保险支持政策,简化审核程度,提升境外投资外汇汇出便利化水平。全面做好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包括积极探索以境外股权资产抵押,提供项目融资,积极落实好企业境外缴纳所得税税额抵免,支持重点民营企业结合境外投资项目需要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指导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和机构成立涉外股权投资基金,对符合条件的高资信民营企业的通关货物办理快速手续等措施,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将有越来越多的内地民营企业赴港设立海外投资平台,并通过香港开展国际化经营。

近年来,中央政府出台的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股力量地企业联合“走出去”,以多种方式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内地工业体系比较完备,市场需求巨大,企业“走出去”的整体实力和内在动力不断增强,香港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水平高、资本市场发达,拥有较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大批的高素质人才,两地企业发挥各自优势联合“走出去”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积极举措,支持两地企业更好的携手开展境外投资。

一是鼓励有条件的内地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通过在香港设立海外投资和经营平台,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要在大幅度下放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权限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内地企业在港投资和开展海外再投资的核准手续。

二是支持内地企业赴港以上市、发行人民币债券等方式,为境外投资项目融资,推动内地企业的境外产业投资,与香港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

三是建立内地与香港对外直接投资的信息交流制度,进一步发挥香港在国际化经营网络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并推动香港发展成为内地企业海外投资服务的重要平台。

四是鼓励并推动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合作,要充分发挥香港在金融、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领域的比较优势,也要充分发挥内地在工程设计、工业技术、基础设施发展等领域的比较优势,优势互补,更好地促进内地与香港企业的海外投资。

五是支持内地企业与香港企业以参股、并购,或绿地投资等多种方式,共同开展在基础设施、矿产、能源、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等领域的联合开外投资。

两地企业在联合开展境外投资的过程中,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要坚持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运作,要着力提升境外投资的实力,国际化运营能力和决策水平。在实施投资过程中,要切实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注重环境资源保护,保障当地员工合法权益,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企业依法经营、重信守诺、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与所在国实现共同发展。

我相信,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和两地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两地企业联合“走出去”一定会迈上新台阶,为促进香港与祖国内地的共同繁荣,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卢琛):谢谢张晓强主任,下面有请深圳市市长许勤先生做主旨发言。

许勤:尊敬的王忠禹会长、陈经纬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第二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与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企业家们一起共同探讨全球经济转型与中国海外投资新模式,借此机会,我介绍一下深圳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合作的有关情况。

深圳是邓小平先生倡导设立的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特区建立32年来,主动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历史机遇,率先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参与国际分工,推进深港的紧密合作,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奇迹。由一个人口不足3万人的边陲小镇,迅速成为一座人口超过千万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深圳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过去30多年GDP年均增长超过25%,2011年经济总量超过了1.15万亿元,居中国内地城市的第四位,人均GDP超过1.7万美元,居中国内地大城市的首位。深圳作为开放移民城市,外贸依存度超过200%。2011年出口总额达到了2455亿美元,约占中国出口总量的1/8,连续19年居中国内地城市的第一位,在深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达到189家,深圳在境外投资设立的企业和机构共1371家,投资存量超过了中国地方海外投资总和的1/10,成长出华为、中兴、腾讯、平安集团、招商银行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深圳作为创新型城市,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排行的首位,创新创业活跃,2011年,深圳的国际专利申请7933件,连续8年居中国内地城市的首位。在第四代移动通信、基因测序分析、超材料研发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深圳作为绿色低碳城市,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把土地面积的一半作为生态保护区,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3300多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万元GDP的能耗和水耗处于中国内地的最低水平,实现了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代价,支撑更有质量的增长。深圳作为一座营商环境优良的城市,毗邻港澳,是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拥有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港,亚洲最大的陆路口岸,中国五大航空港之一,具有面向国际、辐射中国内地的独特优势,同时作为新兴的移民城市,深圳形成了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环境优良,是海内外企业总部落户的理想之地。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深刻调整,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将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上进行,带来更多的跨国投资的机遇。作为外向依存度高,生产要素、外部关联度大的城市,深圳将积极参与全球的经济转型,全面提升开放型的经济发展水平,以“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努力在全球新一轮经济和产业发展中有所作为。目前,我国考虑投资合作主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总部经济的合作。最近深圳出台了鼓励总部企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鼓励中国内地企业在深设立总部、国际总部和南方总部,支持全球企业在深设立全球总部、亚太总部和中国总部。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作为中国内地企业走向国际、全球企业登陆中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是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也是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从2009年起,深圳确定生物技术、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产业规划和专项的支持政策,目前,深圳已经成为中国内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今年上半年,这六大产业的增加值占深圳GDP的28.5%,经济增速为总增速了2.6倍。同时,金融、物流、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为全球经济转型时期,深圳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开辟了新的空间。

三是突破科技创新合作。深圳拥有发达的区域创新体系和良好的高技术产业化环境,深圳正在加速融入全球科技研发的创新网络,积极打造国际化的创新中心。深圳颁布出台了“孔雀计划”,以极具吸引力的政策,吸引全球人才来深发展,积极支持深圳企业外境外企业进行创新合作。

四是突出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深圳是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试点城市,将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聚国内外低碳创新领域的要素和特点,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我们正致力于推进与欧盟等各方的合作,努力建设深圳国际低碳城,为深圳与全球企业在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低碳技术等方面合作提供新的平台。

五是突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合作。作为新时期中国推进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前海开发开放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前不久国务院已经批准了支持前海先行先试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将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目前,前海已具备大规模开发开放的条件,将成为深圳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热点,我们热切期盼与国内外投资者一道,将前海打造成为集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与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高端集聚区,形成特区中的特区。

女士们、先生们,今年中国海外投资年会围绕“全球经济转型与中国海外投资新模式”这一主题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必将为与会者应对全球的经济转型,探索投资发展新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也为深圳与在座各位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我们热诚欢迎与会的各位朋友到深圳寻求合作机会,参与深圳创新发展和前海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实现互利共赢,共创美好的明天。

最后,预祝第二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陈亨达):谢谢许勤市长,下面有请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素帕猜·巴尼巴滴发言。

素帕猜·巴尼巴滴: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能够参与第二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跟大家一起来思考未来中国在海外投资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我相信将会有很多的机遇。

中国在过去10年的增长是非常惊人的,目前已经成为贸易方面的一个强国,而且也吸引了很多的投资者。现在中国已经成为海外投资的一个主要的来源地,中国的公司现在已经在海外收购以及并购了很多的公司以及企业,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品牌,比方说在汽车以及电子业方面,在一些发展中的国家,中国的投资在开采能源方面做得非常好,也对他们投资的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利润,尤其是非洲的一些国家。中国的海外投资现在对全球的经济已经有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过去10年,中国的直接海外投资增长率达到25%,比传统的发达国家6%的投资增长率高了很多,中国在全球的十大投资国中位列第九,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达到650亿美元。中国的一些跨国公司在并购方面的总额达到了420亿,其中64%是在发展中的经济体,而且在绿地的发展方面,他们也会投资400亿,74%是在发展中的国家,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这些海外投资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它会继续成为中国的一大投资,而且在绿地投资方面做得非常好,他们也有其他的联系业务,比方说在炼油方面。现在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中国海外投资者也投资在其他的地方、其他的工业。我们这个会议的主题提醒我们,全球的经济是在不断的转型当中,所以我们大家聚首一堂,在这里一起来讨论一下我们的看法,怎么样看中国海外投资的新模式,无论是对中国的公司,以及在发展中的国家来说,让我们可以在投资方面依靠我们的力量得到很好的成果。中国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在过去10年,经济不断的增长,技术方面也有很多的转型,而且也在海外收购一些战略性的资产,而且也进行了很多的研发工作。中国的公司在技术上以及在管理上,现在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他们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是在中国的持续性发展方面。中国经济成功带来的结果就是,慢慢的成本上涨,这是所有的经济体系都会经历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这是同时会带来挑战和机遇的。假如中国的企业要维持它的竞争力,我们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认识全球经济链的重要性,而且我们要在这条经济链上往上爬。在今天的世界里,很多服务以及产品理念都是非常分散的,所以有很多的机会把他们的不同业务放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看每一个地方可以提供什么样的优势。而生产的一些设施,他们可能只是跨国公司的一部分的业务,我们要真正变成国际性的公司,下一步中国的企业要进入全球市场,就要利用他们积累的经验和他们的能力,进行更有知识性的活动,把他们的全球价值链更为提升,而不是停留在这个价值链的其中一部分。中国的业务其实是可以参与整条价值链的,比方说当中国的经济变得越来越知识型的时候,中国的公司中一些人力密集型的工序是可以外发到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我尤其是想提醒大家,非洲在这方面是非常有潜能的,非洲有很多年轻的人口,他们的市场也在增长当中,基建也在改善当中,可是非洲大陆很多的经济都是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而非洲很多的政府,他们都希望他们的经济能够更多元化。中国的海外投资对他们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同时对中国的生产业以及服务业,他们也可以把他们的价值链拓展到非洲去。这看起来可能是一个遥远的梦,在地理上、文化上,你可能会觉得有很多的分别。可是你可以看到,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在东南亚也有很多的投资,那个时候他们已经展示出现代价值链应该是怎么样运作的,大家也可能记得,上个月的中非论坛,胡锦涛主席也向非洲贷出了220亿的贷款,希望能够在生产和中小企业方面给予他们援助。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这样合作的机会,确实是真正的机遇,让中国的公司可以扩展到全球去。投资于服务以及生产业,这是中国企业现在已经开始在进行中了,很多投资在非洲的企业都是跟他们的一些资源有关的,比方说能源或者是炼油等等。而中国的汽车生产或者是混凝土以及太阳能板的生产,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现在在非洲很多国家也有一些分公司,这可能跟他们的基建项目有关。在整个的非洲大陆,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机遇,在生产以及发展方面都有很多的机遇。比方说在电子以及资讯科技等等的方面,我们在非洲也看到有很多的潜能。而在制造业方面的投资,也可以为当地的市场所吸纳,而且在非洲以外的市场上,也应该是非常受欢迎的,所以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一个进展。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困难,假如这个价值链发展到非洲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其实我们有很多的讲者也提到这个问题,我希望中国的一些商业领导人可以避免过去犯过的一些跨国公司所犯过的错误,比方说破坏环境,或者是种族冲突等等。在过去我们都看到有一些跨国公司犯过这样的错误,这当然会影响有关公司的业务。所以我希望中国的商业领袖会更为注重企业社会责任,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和政策,中国的公司一定要确保不光是股东,而是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责任,就是在环保方面,以及在管制方面的责任。

还有一个问题,我想跟商业领袖谈一下的,就是投资于人力资源。所有全球的公司,他们都投资于他们的雇员身上,他们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在海外的人员都是一样的,这可以增加他们的竞争力,我们不应该只是寻找一些低工资的工人,我们应该投资于他们,让业务可以提升,以确保我们可以有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可能记得,在2000年的时候,世界的领袖聚集在一起,在纽约开一个千禧年的会议,他们采纳了一些目标,希望可以去改善一些国家和地区贫穷的情况,而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让我们可以达到这个全球性的目标。我们为中国的领袖所做的贡献鼓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中国的商业一定会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贫穷人民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幸福。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年会能够举办成功。

主持人(陈亨达):谢谢素帕猜·巴尼巴滴先生,现在请比利时贸易和投资部长马赫国先生发言。

马赫国: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首先我要谢谢中国海外投资年会的主办机构,感谢他们选择我们国家比利时作为参加这个年会的一个国家,作为经济和外贸的部长,我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年会作为一个主要的演说的嘉宾。

在过去几年,我已经来过香港和中国好几次,在今年3月份来到香港,带了一个经济的任务,我也将在10月份去到中国的武汉,代表比利时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

在全球的发展中,中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现在在欧洲面临很困难的时期,在经历经济衰退的时期,比利时现在的表现是比其他国家好的,我们成功保护了我们的环境,这个环境是有利于经济的交换和交易的。我们的经济地位还保持在欧洲第六,是欧洲对海外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联合国的经济和贸易发展的一个会议上,我们的排名仅次于香港,位列全球第二。欧洲也继续被认为是一个很具吸引力的市场,对很多跨国公司来讲,这个市场具有超过5亿的消费者,跟俄罗斯和非洲有紧密的关系,而且我们也最近跟韩国和日本将要有经济合作的关系。我们做生意的人都是已经发展了一些产品和服务,这些都是高质量的,而且我们的科技发展,对一些投资者也是感到有兴趣的,比如说布鲁塞尔(比利时首都),被认为是全世界第九个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我现在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比利时是在西欧里面显得对投资者最具有吸引力的国家。首先,从比利时开始,你可以在4个小时之内接触到欧洲市场的67%的地区,接近4亿的消费者。而且它的人均GDP是全球最高的,而且我们也有全世界第四大、欧洲第二大的港口,欧洲第三大的飞机场,我们也有一个24小时操作的机场,一周7天,完全承诺做好我们的工作,我们也有很好的法律法规。香港是亚洲企业发展的很好的平台,在比利时,我们是荷兰、法国、英国、德国的邻居,我们这个区域是全欧洲物流最好的地方,我们有非常有吸引力的税务制度,而且在欧洲是比较好的,在这里的投资补贴可以达到30%。在过去几年,谷歌、微软、强生等等公司都在比利时进行了投资,我们取得的这些成绩,不仅仅是有赖于6年前我们所做的措施,去推动我们的经济,而且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几个行业里做了相关的工作,包括航天工程、物流、绿色科技和农业。在2010年,我们同样有一个创意社区,我们在里面启动了个ICT的通讯科技的发展模组,而且也解决了很多我们面对的挑战,主要是在教育、交通等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资讯科技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像华为等机构他们把欧洲的办事处建在我们这里。

我们为了欢迎中国的公司来到这里投资,我们为他们提供一些办公室和项目的协助,而且把中国的一些商家跟欧洲的商家连接起来。我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最近的成功的例子。武汉伊斯利克(谐音)国际公司最近决定在比利时建立一个科技中心,在我们的一个科技园里建立,可以提供1000个工作岗位和吸引1亿欧元的投资,这个中心可以吸引一些中国的公司,在他们打入欧洲市场的过程中提供资源,而且为中国的企业进行欧洲投资提供了一个平台。还有很多的公司在欧洲占了一圈之后,他们最后选择在比利时开一个据点打开欧洲的市场,这个事实不仅仅是我说的,而且也是一些中国的领先的机构用行动来表现了比利时的吸引力。我们欢迎你们来我们国家考察参观,而且在未来成为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跨国伙伴。我很清楚地知道,在我们交流经验的过程中,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好处的。我今天整天都会在,如果您有什么提问,我会乐于回答。而且我们在香港的团队,包括我们的贸易代表跟我们的领事馆都会乐意为您提供帮助,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zhangsw] 标签:投资 中国 企业 香港 
打印转发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股票名称 股吧 研报 涨跌幅 净流入
复星医药 股吧 研报 2.54% 82180.60万元
天山股份 股吧 研报 -2.21% 56006.18万元
京东方A 股吧 研报 3.63% 54386.33万元
隆平高科 股吧 研报 7.90% 52767.97万元
智飞生物 股吧 研报 -2.57% 47914.52万元
天邦股份 股吧 研报 8.00% 47535.05万元
北大荒 股吧 研报 8.85% 45487.80万元
中国联通 股吧 研报 4.12% 43193.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