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实现科技与经济发展结合关键在于强化企业主体
凤凰财经讯 11月3日消息,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2浦江创新论坛”于11月2日-3日在上海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表示,“我们认识到实现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关键是在于强化企业的主体。我们要为各类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其中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创新活动。”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万钢:尊敬的徐冠华主席,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能够再一次站在浦江创新论坛上,跟大家共同讨论迎接新的产业变革,培育良好的创新生态,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浦江创新论坛从2008年开始以来,在各位嘉宾、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在中外专家的讨论与研究过程中,在交流思想、研究问题、传播创新的思维,它服务于中国,也有利于各国创新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前不久中国政府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出了新的决定,提出了“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这次会议很深刻的一个基础,就在于我们面对着一轮新的科技革命和新的产业变革,而面对这一场重大的机遇和所带来的挑战,需要我们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来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环境。它是中国政府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所以本次的论坛以产业变革和创新生态为主题,来展开交流讨论,它必将像以前的各届论坛一样,对于我们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实现创新驱动的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各国来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影响提供有益的启示。
我今天想谈两个方面,一个是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自从20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以来,所引发的经济低迷旷日持久,而且有不断蔓延之势,资源、能源、人口健康、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突出。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与我们所生存地球的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可以说当前的金融危机之所以不能周期性的恢复,其原因也在于当前世界的经济结构与各国的绿色发展的理念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然而就在过去的五年时间内,全球的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的加快,科研体制与组织、模式加速变革,以新技术的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的态势。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代世界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科学和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它深刻的改变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态。
在这里我想举两个我们都经历过的小例子,比如说信息技术促进了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正是建立在信息科学、半导体理论软件科学的基础上,我们的网络技术、基础软件、芯片设计等等快速的发展起来。在过去的时间内,带动了制造业的信息化、带动了农村的信息化,改变了公共管理的形式,创建了电子商务,促进了卫生健康,甚至我们的媒体也变成了数字化。
而就在过去五年当中,无线的互联网、智能的终端,云计算和大数据,高端芯片、互联网、物联网快速的发展起来,这些产业领域和行业又兴起了一轮进步。从公共管理到智慧城市到信息、社区、微博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交流。网络采购正在逐步的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远程医疗、文化产业无一建设在新型的无线网络基础上。它告诉我们科学理论的突破是基础,关键技术的创新是根源,而关键技术的突破会带动着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正在方兴未艾的发展,带动着生物能源、生物环保,也告诉我们科学和技术的创新,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是根基,而产业的创新在这个根基上茁壮发展起来,促进着经济的发展。于是,我们在寻求着一个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科技和经济相结合,就是产学研要结合。在产业的变革当中,企业是实现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我们要促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技术创新紧密结合,使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的成果尽快的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我们政府要多在方向的决策、引导上,在制定政策,在创新机制、营造环境,加快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我们从各国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趋势也看到为了塑造更加均衡协调,具有强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济结构,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他们的重点。
美国政府通过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实施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的成长。欧盟第一次统筹了卓越科学、产业领导和社会挑战三大领域,来促进企业提高投入,加快对于贴近市场技术的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支柱。日本的科技基本规划提出了官产学合作是创新创作的重要手段,改革技术转移的机制,强化官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近十年来,中国政府在科技的改革发展中做出过四次重要的部署:第一是从2003年开始组织全国几千名科学家经过了将近三年的研究讨论,于2006年颁布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在重点领域中启动了面向未来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第二是2008年以来,把科技支撑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的措施之一,创造未来的繁荣和支撑引领科技社会做出重要贡献。2010年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中国政府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今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也确定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
2006年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当中,确定了在关键领域当中十个重大专项。2011年,中国政府又颁布了面向未来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06年重大专项的时候,并没有经历金融危机,而2011年重大专项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决定的产业。正是在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过程中,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比如说对于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方面,生物医药和航天方面,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科学与技术的超前部署,是面向未来的,是在产业变革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承担航天、探月、对地观测、深海潜水任务的企业集团,他们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本世纪初由科研院所所转制成的企业,他们的营业收入目前70%以上已经来自于民用产品。在承担国家科技任务的同时,把高新技术成功转化为了市场产品。我们在过去的十年中,看到了中国的铁路进入了高铁时代。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承担国家重大工程的企业,他们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在重大工程的实施当中,高速轮轨、高原铁路、特高压输电等技术,制造、创新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经过五个五年计划,也就是说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在电子信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比如说超级计算机,我们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部署,到90年代中期成功制造了每秒4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一直到2010年,我们同时有三个千万亿次的计算机投入了各地计算机中心。就是通过科技的超前部署,促进有序的竞争,给予稳定的支持,最后使科研成果的超级计算机融入到国家大科技计算,大数据存储和管理的过程中。
中国的第二代移动通讯,完全是依靠引进。从1998年开始,我们开始部署第三代移动通讯,经过了三个台阶的努力,我们的第四代移动通讯成为两大国际主流技术标准之一,中国从移动通讯的落后国家成为现在在移动通讯中具有话语权的国家,也是跨越的过程。在无线互联网产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在第四代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就进行了尝试,然后进行了六个城市的实验,目前已经启动了13个城市2万个基站的扩大规模实验。华为、中兴等企业推出多国的终端,可以同时支持TDLTE和FDLET的发展,腾讯、百度[微博]、淘宝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我国企业的专利综合和已公布的LTE的专利中占到20%,华为、中兴的专利位于全世界第五和第七。中国企业在芯片设计、智能终端,互联互通等方面创造大量的知识产权。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时候,太阳能运用,电动汽车都进入了市场,最近我们的太阳能产业受到了一些贸易保护的指责,所以我们正在考虑下一步更大规模的推动国内光伏产业的应用,光伏产业在我们国家在世界上,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我们要大力推动这方面的应用。
在这次科技创新大会当中,第一点就强调了要强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要加快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的机制。我们认识到关键实现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关键是在于强化企业的主体。我们要为各类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其中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创新活动。我们要加强政策的引导,鼓励企业发展技术研发机构,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的流动,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到企业来进行创新创业。我们将继续把科技和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着力提高科研院所和高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引导和鼓励民办科研机构的发展。
我们要把完善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两者并重,围绕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来部署创新链,发挥好重点工程和重大专项的带动作用。同时,我们要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我们将更加重视科学的长远价值,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努力取得更多原创性理论成果和科学的突破,大力提升原始创新的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我们还要鼓励实力强有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来参与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
我要谈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深化体制的改革,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创新的过程一头连着科技研究,一头连着产业经济,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种子,那么创新的生态就是土壤。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就必须和创新生产环境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创新生态和具有生态系统的一些共性,一是创新主体的多样性,二是创新主体的共生性。第三是创新系统的净化性和自主性。第四是创新系统的开放性,政府环境对创新生态具有重大的影响,需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调控和市场的主体作用。
在营造创新生态的时候,我们要处理好若干重要的关系,一是科技创新与服务于发展的关系,促进科技研究、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使创新的成果汇集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第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和市场主体决策作用的两个优势。第三是产学研结合的关系,要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形成一种相互支撑、协同创新的良好合作。第四是要处理好基础、前沿研究与应用开发之间的协调,建立起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进行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来提高原始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五是稳定制成和竞争的关系,我们要遵循科技创新的规律,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领域当中加强稳定支持。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方面,坚持市场导向,在激励竞争择优的同时,防止浮躁和短期行为。
因此,在这次深化科技改革,优化创新生态的文件当中,我们提出了要加强协同创新来提高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益。要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来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要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要加强科学道德和创新文化的建设,要扩大开放合作鼓励互利共赢,完善创新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加强协同创新,提高创新整体效能方面,一是要推动多样化创新体系之间的协调发展,要支持创新,各方知识创新和中介服务等方面的建设,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紧密结合协调发展。二是要完善区域创新的发展体制,发挥各地方的主导作用,要加快区域间的科技合作。三是要强化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建立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放科研设施的合理运行机制,特别是大院大所大学校里面的科研设备,在今后的支持方向上,要按照这些科研设备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为企业的创新,所做出的贡献。要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别是在国家的高新区要构建政府支持的公共服务平台,来减少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扶植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
在这里,我想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一个我们过去几年在中国的高速列车上面实施联合协同创新的一个案例。2007年,在中国完成了250公里动车组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科技部和铁道部共同启动了高速列车的行动计划,和铁道系统的三大整车企业和500多家零部件企业,集成了全国有500多名教授、200多名研究员和上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紧密的合作,这些研究性大学、科研院所的超级计算机、地面交通工具风洞和一系列的大型设备,都向企业开放,提供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服务。我们在车头的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在车身噪声振动设备的研究,在驱动制动系统,在供网和道路信息系统和整个车身的舒适性等十大方面结成团队进行研究,使京沪高速铁路以380公里的最高车速在2010年的下半年开通运行。
我们要加快科技宏观统筹,健全宏观统筹机制,完善重大战略性科技任务的组织方式。二是要推进科技项目的管理改革,强调公开、透明、科学评价。三是要完善科技经费管理体制,建立竞争性和稳定性相协调的投入机制。四是要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的改革,完善公开提名、科学评议,实践验证和公信度高的机制。
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巡视服务,经费管理方面的监督。与此同时,我们许多省市实现了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比如说上海、广东实现了面向科技人员、管理人员、计划体系来实现网上申报、网上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这个全过程的信息化不仅把科技部门的科技研发项目,包括产业部门对于产业创新支持的整个创新链上的项目,都向社会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来进行科学的管理,服务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流程高效可控,立项科学公正。
在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加强科学道德和创新文化建设,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我们一是要统筹各类创新人才发展和完善人才制度,加强高水平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特别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的培养以及引进海外优秀人才,要完善人才的评价机制,健全人才的流动和分配的激励机制。国家九七三重点科技项目当中,专门设置了为35岁以下的青年专家的国家重点科研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奖,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我们还要加强科学道德和创新文化的建设,要保障学术自由,完善宽松包容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特别是建立科研诚信制度,发展创新文化。
我们将继续扩大开放合作,鼓励共赢。鼓励中国科学家发起国际科技计划,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国际学术机构、跨国公司来华建立研究机构,搭建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联合研究的平台,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人才创业。截止到今年10月底,在中国外资的研发机构已经达到了4500多个。五百强的企业当中,有467个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一些大型企业比如微软、IBM、GE在中国建立了多个研发机构,他们的研发人员有的少则几千,多则七八千人。这些研究机构都是中国创新力量的组成部分,我们一如既往给予他们平等的支持,并鼓励他们参与中国的科技计划重大专项。
中国将与各国一道共同应对挑战,在解决气候变化、重大疾病、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当中,发挥好科技支撑的作用重要。我们还将积极开展政府间对于创新政策的对话,这是由于国家当前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越来越紧密,科技政策,创新的政策,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发展。为了加强创新政策沟通和协作,从2010年开始,我们建立了中美两国的创新对话机制,在坚持原则立场,灵活措施,注重互取其长当中举行了三次对话机制。
中美政府共同投入建设了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中美农业合作计划,中美环境保护合作,以及自然科学基金会之间的合作。我们推动了企业面向未来的商贸合作。比如说第三代核能AT1000促进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研究机构的建设。当前创新对话的范围不断的拓展,内涵不断深化,已经拓展到中欧、中德、中意、中盟。在加强创新政策协调的同时,更加重视围绕新兴产业的合作,开展务实合作。这是近十年国家重视科技支撑的影响下,我们的投入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
中央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各地方的财政投入也不断增加,2011年全国各省市的财政投入与中央财政投入相当。我们的社会投入明显增加,2011年全社会研发支出8160亿元,企业支出达到了74%,特别是企业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与此相对应的专职从事研究开发人员的总量增加到2011年的280万,近十年来年均增长12%,居世界第一位。我们基础研究稳定的增长,今年中央财政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超过了240亿,使科技支撑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增强。与此而相应的我们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科技创新的投入多样化,我们聚焦于中小企业,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推出科技贷款、创业投资、市场融资以及科技担保,保险等新的措施,促进了金融向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聚焦。
2011年,我们的科技市场达到了4780亿元,增长率达到了25%。2011年中国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7.2万件。近年来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审结率增长了30%,说明中国推动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交流和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今后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利保障方面,一是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比如财政科技投入高于经常性财政增长的政策,对于企业研发费用的扣除等等。第二对于中关村创新示范性和上海张江创新示范性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根据新的形势的发展,我们将制定一些新的政策,比如说涉及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涉及到协同创新,科技项目的经费管理,人才培养,科技诚信和知识产权创作、运用、保护、管理等多个方面,将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和创新调查制度。
从2003年开始,经过几千名科学家的讨论,设定了到2020年的科技改革发展目标。2010年“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以及在这一次深化科技体制,加快科技创新建设方面,我们仍然坚持这个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体制,关键科学领域要实现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研发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若干领域创新成果将进入世界前列。我们要使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的人才竞相涌现,科技支撑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女士们、先生们,让我们紧紧地抓住新一轮科技改革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构建尊重创造,敢冒风险,宽容失败、团结协作,公平开放,奋发有为的良好创新生态,着力于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发展,开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美好的前景。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2012浦江创新论坛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