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创业者论坛:破解企业高成长的密码文字实录

2012年11月04日 17:37
来源:凤凰财经

0人参与0条评论

凤凰财经讯 11月4日消息,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2浦江创新论坛”于11月2日-3日在上海召开。以下是2012产业变革与创新生态——创业者论坛:破解企业高成长的密码的文字实录。

主持人:

赵明鹏 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

论坛嘉宾:

Laure Reinhart ,法国公共融资创新署 OSEO 副主任

Valerie D'Costa ,世界银行 InfoDev 负责人

江南春 分众传媒首席执行官兼董事局主席

童之磊 北京中文在线股份公司董事长、总裁

牛文文 创业家杂志社社长

以下是文字实录:

王元: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昨天晚上一阵秋雨之后,今天又迎来了一片阳光,让我们感觉到最好的季节,云桂飘香,我是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6年中国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全国科技大会,那个大会上同时颁布了旨在促进创新的配套政策,配套政策包括了10个方面60条具体政策方向,同时颁布了配套政策之后,各个部委又制定了将近100多条具体的实施条例,事隔6年之后,今年的7月份,我们又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据我所知,为了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所颁布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已经分解出来了60项的具体的任务,由各个部门在进行制定具体的措施,由此也将会产生很多的具体政策,据我们统计,目前大概包括中央和地方相继制定的各种各式各样的政策,包括同样一种政策的不同的地区在制定,已经达到了600多项,今年大会的主题叫做产业变革与创新生态,大家知道创新生态本身不仅仅是讲的是在生态系统当中的主体,同时又需要这个主体所充分的养分,创新政策的制定,类似于创新生态当中的雨露和阳光,当有了这样的雨露和阳光以后有了很好的雨水,当阳光过烈的时候,对种子的发育和植物的生长同样会产生阻碍作用。

本次论坛邀请了5位在科技政策,特别是创新政策方面极有造诣的专家和学者,我看了一下他们的实际工作的生涯,他们不仅都有长达几十年以上的研究科技政策创新政策的经验,而且他们很多都直接参与了创新政策的制定,我们想他们每个人将演讲20分钟,此外我们会暂时休息15分钟,以便听他们很密切和丰富的内容之后,让我们慢慢体会在他们演讲当中所显露出来的智慧的看法,也许还包括留给我们更加困惑的观点,现在我们有请第一位演讲嘉宾,来自于OECD科技政策处,科技技术及产业主管Ken Guy先生,在科技技术和创新政策方面,Ken Guy先生具有30年以上的经验,大家想想这30年,也就是1980年之后,在中国什么叫创新?什么叫国家创新体系?还有很多的概念我们还不知道,还不熟悉,而现在我们已经在耳熟能详在各界引起了一个广泛的讨论。

Ken Guy先生职务的范围很广泛,我很难一一介绍,我们十分愿意分享他在政策创新方面的经验,包括作为个人在亲历了科技政策的制定过程当中的个人体验,欢迎Ken Guy先生。

Ken Guy:大家早上好!我非常容幸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任务和大家分享我过去30年的经验,但是只在20分钟里跟大家分享,这个任务不好,我今天的演讲就是科技技术与科技政策它的过去和未来,这个话题不大,我们现在跟大家介绍一下在这个话题里面在很多的OECD经合组织里,过去30年里政策的特点,我给大家一路展开我的幻灯片的内容。我会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OECD经合组织国家里的不同的政策的特点,这是在过去30年里的一个情况。当然我首先要介绍一下英国,我们来看看在英国的科学方面政策的情况,大家可以想像肯定有这样一个1950年开始当时的皇家影响,受到了这种影响。当然在20年之后,有了一段演变,政府建立这样的政策目标主要还是为了满足很多公民的需求,我们继续向前推进看,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的重心有所变化,慢慢开始导向了一些科学方面,在1850年的时候,这个时候政府部门开始处理一些科技方面的事项,开始建立这方面的政策,当时这些话题是全国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从那个时候起很多后来年有很多政策导向,科技对于整个经济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到了1950年,1960年的时候我们特别对于大的公司和比较大的业务非常支持,这个原因也是更多支持了科技方面的工作。

从1980年-2001年时候,我们的政策不仅仅是关注国家层面的内容,还有区域的层面以及国际的层面,包括欧盟层面的一些事项,比如说一些资助,要对一些国际的研究的活动去进行财富资助等等,我们对于创新系统的支持,在欧洲我们特别是在整个区域,在包括一些国际的层面上英国的政策也有所关注,我们更加国际化,我们更为关心参与到国际化框架下去,这就是我们的整个发展,也就是对于科技方面政策的演进,既有实践又有理论。我想给大家提的是讲到理论方面的内容,就是对于科技政策方面的理论,我们有不同的模型、模式,思想的模式,从技术为推进的模式到需求为拉动的模式,还有到非常复杂的混合的系统模式,只有这样的演进模式,从政策角度来说,我们从简单的系统,比如比较专注于底层研究机构,一直到越来越复杂研究方面的项目支持的政策,这就是从1950年到新世纪整个科技政策的发展,你可以看到经合组织的很多国家,他们也做了科学政策方面的研究,我也很容幸在曼彻斯特,在我的博士学位里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这个单位的负责人是马克(音),在中国有所听闻,在2009年的时候写了回顾,他当时做了演讲,很多知识就来源于他科学政策方面的研究。这里面他认为是科学政策研究里面的20个主要的要点,大家可以去学习一下,我比较关注一条红色的一条款,应该从比较注重个人个体的手法,转变为更加注重整个创新的系统。

当然我们也会有多的创新系统的模型,当然我们在每个部门里面都会有一些互动,并且政府对所有部门有这样一个互动,我们还必须要不断地从一个科学的政策转型到创新的政策,也就是说我们的政策不仅仅只是支持科学,现在的观点要注重于创新,这是我们科学领域的模型,很多国家采用了一系列国家的创新政策的一个回顾,得出的一个结果,在整个欧盟从200个年一直到现在一直做的研究,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但是也是非常好用的模型,可以把很多国家系统和创新进行回顾,总结出来的结构,从中可以看到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来建立整个科学的基础和研究的基础,人力资源是至关重要,不管是在公共部门或私有部门来说都是这样,私有部门和创新的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会促使经济和市场的发展,来看一下系统里面不同部分,每一个部分连接和支持流,可以建立起创新系统到底怎么运作以及单个创新的政策怎么样运用?可以看到这个模型不仅仅只是欧盟的一个模型,同时也是经合组织的从2005年开始的政策模型。

最近我们也开始去分析对于我们欧盟的一个创新项目,我们做很多的分析,我们分析当中用的是简单的模型,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单一的个体,我们在研究和创新方面都在做很多分析,很多的一些系统的连接里面到底有什么缺陷?很多组成部分有什么缺陷?很多管理方面有什么缺陷?我们都会研究。很多人在说过去10年里,我们可以看到欧盟的政策主要关注于支持研发,但是这也并不是完全准确的,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在研究政策以及怎么样改善我们的政策系统。这些是我们看到的变化,我们有哪些历史驱动了这些变化?我们看看过去科技方面的政策,看看政府为什么对科学进行投资?看到三个重要的驱动力,从一开始有了好奇心,这是一个变化产生的变化器,不仅仅是对于科学家来说,对于政府也是,他们意识到了对于科学支持有很重要的文化方面的发展。还有社会的需求,在欧洲也是非常明确的,现在越来越对于政府来说都有很大的压力,说他们为什么去支持科技研发和创新?

另外我们的竞争力,这也是一个主要的驱动因素,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国家之间的竞争力,如果拿英国作为例子,可以看到现在在科学技术创新投入已经是很早就开始了,我们看到政府尤其是英国政府很早开始和法国竞争,法国这一块也积极投入研发,他们也都出台一系列不同的政策,我们再看日本、美国、俄罗斯,这些国家日益越来越投资科技创新这一块,我总结了三个驱动因素,也就是我们的好奇心,还有社会需求力,还有国家之间的竞争力,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每个国家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因为只有这样的国家有他们的优势,到了科技优势才能真正达成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我们知道越来越多国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来应对巨大的变化,我们看看现在的时代到底有什么特点?我今天跟大家探讨的也就是这些特点,这个时代有一些特有的特点,像我们看到的一些规模等等,现在我们讨论的是一个科学创新的政策,到底这些国家应该有什么样的政策来支持本国的科技创新?首先我们现在是发展规模经济,就需要有这样的规模性的正来支持日益复杂的规模经济,以及整个的经济的系统,而且我们也知道,现在是国家之间的合作,所有的都是在全球化,我们不能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来解决全球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能够达成这样的规模性,来应对日益赋有挑战性的变化,而且我们看到现在全球起伏不断,会经常有一些意料不到的变化,我们国家怎么应对?未来有越来越不确定性,而且领导不断扩大,要求我们要有全面合作。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我们要鼓励他们的创业精神,我们也可以看到每个国家针对不同的情况,你的激励因素不一样,而且创业环境也不一样,要求我们相应的政策也有所不一样,对于所有的变化后面都是有不同的驱动因素,我也把它分为外在驱动因素和内在驱动因素和表现力因素,外在对于很多国家,比如说美国西方国家经历了金融危机,包括现在欧洲的国债危机等等,他们也都是驱动着这个国家整个经济,包括政策的变化,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不断深入的全球化,以及我们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差异性,也是驱动着我们这些政策以及大环境的不断的变化,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整个全球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了,而且不光是一个国家面临着挑战,而是在全球的范围内都会有日益严重的挑战,这要求我们能够真正的去进行一个整合来应对这些挑战,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很多的国家政治不稳定性也是导致了这种变化的原因,要求我们从根本上,从技术创新这一块来应对社会的问题,我们只有各个国家真正能够互动起来,真正能够互助互利,可能才真能够把创新推到更高层次,来应对外在和内在的变化。

在我看来这对于像IT包括很多技术,可能只是一个起步,未来我们会有新领域新的创新,新的科技发展像生命科学,这是很大的路要走,另外一点,我们还有内在的驱动因素,像我刚刚说的新技术发展,包括我们甚至希望通过政府制定的政策激励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它的表现力,我们也知道像很多国家,很多的私营的部门和公营的部门,他们的表现仍然还欠佳,我们可能需要用政策这一块的变化给他们更多的一些激励,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像很多国家政府,尤其是在欧盟这一块政策还有很多的缺陷性,也会导致了很多金融的赤字,这都是他们现在要面临解决的问题。我们再可以看到到底下一步需要做什么?我们要考虑到我们现在目前政策的是什么?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怎么样应对日益变化的大环境和政策?首要的是对现有的科技政策方方面面进行全面的分析,随后我们才会有相应的深化和优化。我觉得政策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不光是针对于未来的政策制定,同时你要对现有政策要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有更好的政策出台,而且我们也要考虑到现在我们在运行的创新的机制,到底能够为我们现在的创新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激励?而且我们要有明确的聚焦点,要有明确的领域,这样才能真正应对日益赋有挑战性的大环境。

我还要强调一个聚焦点,任何事件都应该有聚焦点,对于我们的经合组织在未来的4年,我们也要考虑到到底我们要把主要的精力,主要的资金,主要的资源是放在哪里?我们必须考虑到哪些挑战是最重要的?哪些全球问题是首要克服的?我们首要任务是什么?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制定相应的政策解决这些问题,是经合组织真正考虑的问题,并且也是我们下一步首要做的任务。在明年具体不知道哪个月份,组织全球知识经济的论坛,在韩国举行,随后我们举行一系列创新活动,也能够通过这些活动去激励创新政策的变化和改革。

王元:非常感谢Ken Guy先生在短短20分钟之内,向我们介绍了如此丰富的内容,他的演讲从16世纪到17世纪欧洲科技政策的演进开始,让我们回顾了16世纪开始以地区科学政策制定,一直发展到现在科学和技术,包括区域,包括国际政策的广泛的视野,同时又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包括人力资源、科学基础、经济与市场发展以及企业创新方面的完整的模型,使我们得到对于科技政策和理解整个国家创新体系构建过程当中的基本架构,特别是重要的是由于时间很短,没有介绍他的包括9个大特点的现代科技政策的9大趋势,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个规模化、整合、研究等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是特别重点的强调了我们面临的共同挑战,共同挑战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要制定自己的创新政策,同时要把自己的创新政策和更大范围世界所面临共同挑战需要的创新政策整合起来,非常感谢他20分钟精彩演讲。

下面第二位演讲者,是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胡志坚书记,他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是在创新管理方面取得了博士学位,他很年轻,但他已经参加研究制定中国创新政策长达近20年的经验,是这期间中国制定颁布的一系列重要政策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人,考虑到中国创新政策制定中面临的更为复杂的问题和对象,可以说虽然他不如Ken Guy先生有30多年的从业经验,但是他20多年的制定政策的经验和Ken Guy先生有一拼,我们希望他在演讲中介绍一下中国制定政策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希望在休息之后互动过程中,希望他和Ken Guy先生PK。

胡志坚:谢谢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很容幸能够站在这里跟大家交流我们战略院一些研究成果。今天我的题目是:从国家创新指数看未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重点主要是从创新指数,我们战略院从2006年我们国家把建设创新性国家纳入2020年目标以后,为了监测创新国家建设的进程,我们提出了评价创新国家建设进程的指数,这个指数主要是为我们国家监测这样的进程服务的。这个指数从2001年就发布了,在国际论坛上发布,才是第一次,我们也是想扩大影响力。指数已经被国家十二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纳。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简单介绍一下。主要从创新国家的主要特征方面进行监测,中国在这些方面它的进展情况,它的走向,它的轨迹以及它存在的问题,从这些方面进行监测,包括体系设计的原则,我们都参考了世界上主要经济组织或者是民间和国际组织他们制定的评价体系,任何一个评价指标体系都不可能是完美,我们指标体系更多借鉴世界上各个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同时突出结合中国制定政策的需要,特别是借鉴中国建设国家创新的政策的需要,主要是为政府、企业,还有全社会提供一个讨论或者评价中国创新政策的可参考的平台。

指标选取原则包括可获得性,权威性以及国际可比性,注重科学性,包括整个框架设计,包括各方面。我们范围也不是说把世界上100多个全部包括进来,我们选择主要的创新能力较强主要的40多个国家,在研究开发中占全球98%,GDP占全球92%,人口占全球93%,有代表性,数据来源我们尽量采用国际可比,我们自己有一套,但是更多借鉴世界银行、OECD和美国洛桑等指标。包括测量方法,我们在全球发现全球实业家的能力,中国创新国家建设放在全球下面考察,不是跟自己比,放在全球下面,我们是2020年进一步创新国家行列是放在全球背景下说这个目标,所以在全球背景下监测这个进程,从创新资源五个方面,首先是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方面,过去10年左边的图曲线是增长非常显著的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方面,线非常陡,研究开发经费占全世界总和的9%,对于中国大国来势虽然增长速度非常迅猛,但是它的量还是远远不够的,研究开发人员从2000年-2010年速度也是非常快,是非常陡的斜率,我们占全球研究开发人员的24%,排在世界第一位,对于中国人口规模来说研究开发远远不够,但是势头非常好的。

第二个方面是知识产出,包括任何专利总量也位居世界前列,这个斜线我们主要特点过去十年增长的速度非常快,我们现在这个任务业绩占世界的9%,排在第二位,对我们这样规模同样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专利发明专利申请量我们占到了全球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布的22%,也是从过去之间由2000年占4.3%到现在22%,这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对中国的规模来说远远不够。

第三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同样高技术产业当前速度是世界第一,年均19.6%,产值增加值占全球的比例达到了20%,出口由2000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2%,达到了2009年达到23.7%,这个已经跃居世界首位,这样一个规模与我们的规模相当,速度非常迅猛,从上面的情况来看,中国在世界总体创新表现,比较创新能力也好,表现也好,处于什么位置?从总的创新指数得分来看,我们现在处在这40个国家里面的第20位,我们的2020年目标是进入前18位,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实现它应该是非常有信心的,从历史经验来看国家创新指数和人均GDP的关系,大部分国家分布来看符合这样的斜率,两根线范畴之内,有一些国家美国、日本、以色列、韩国、中国,他们的表现比他们同样一个档次人均GDP差不多远远高于同一类国家,主要是这些国家更多的是政府或者国家主动采取了推进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的政策以及干预,他们有共同的特点。

从我们国家创新指数这10年来表现来看也是进步非常快的,2000年第38位到现在已经到了20位,提高了18位,基本上年均提高2倍,所以应该跟中国经济的表现非常吻合的,如果分项来看5个方面,各个表现不一,创新资源方面我们只进步了8位,知识创造方面我们进步了10位,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进步显著,特别是企业创新进步了27位,这跟很多同事平时的感受可能有点差别,我们的企业创新表现思想是非常棒的,只不过可能更多的视角和评价标准看不到他们的表现。我们在相对5个指标里面创新资源和知识创造指标国际排名相对落后,同时提升也不是那么快,这也是下一步改革中要予以关注的。

第五个方面国家创新指数评价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具体的目标、影响或者促进了这样的表现?创新资源方面,为什么说相对提升比较慢,而且排名也落后?但是从总量上不管是研究开发投入还是人员,在世界上的比例都是非常高,但是相对中国这么大规模来说不够,是排在第30位,这个曲线进展非常平缓,创新资源的排名不是那么陡,比较平缓,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么平缓?我们研究开发经费提高了8位,2000年-2010年,每万名研究开发人员数量只提高了3位,虽然已经占到世界第一的总量,但是相对中国的大规模人口国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是属于提速比较慢,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了3位,信息技术费用提高了很高,以及研究开发经费总额已经提高了很高,但是相对中国规模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从金砖五国创新资源指数排名来看,这几个国家在这些方面表现都不是十分突出,相对来说中国还处于比较显著的增长趋势,其他几个国家表现也一般。在知识创造方面主要是论文和专利,我们排在29位,这也是相对我们的20位的总体排位来说比较滞后的。

我们看知识创造排名变化也是相对平缓,它保持了往上的好势头,总体来说比较平缓,不像其他企业和其他方面那么陡,这几个方面主要看学者部门百万研发经费论文征集总数上升比较慢,每万人论文指标下来了,只进步了1位,还有每百人互联网用户组织进步了2位,每1美元GDP发明专利数中基本显著,还有发明数靠前,前面主要三项拖了后腿,我们在改革方面非常有着眼点指标性的意义。金砖五国表现也不是特别突出,中国相对来说还是远远领先,但是总体表现大家都差不多,在企业创新方面,企业排在了世界第五,它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达到第五?我们现在在指标企业创新方面总体指数是15,这个斜率因为画图的原因,从25到15提高了10名,每年基本一年提高一个位置,对于这么大量的企业来说,作为企业整体来说是非常难得的表现,特别是国际竞争那么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国家企业创新指数的主要构成来看,它的表现好在哪里?差在什么地方?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来说位列世界第二,占一个国家GDP经济质量从第11上升到第5,企业研发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提高缓慢,22-21,这跟大家的感受一致的,每万企业研究人员拥有三方专利数提升比较缓慢,很多企业都没有专利,知识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很落后了,跟我们的感受一致。这里的指标很多指标有相关性的,产生很大矛盾,为什么企业研发经费并没有大幅度增加?虽然本身增长每年增长20%,但是相对于GDP和产值并没有显著。

为什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和高技术产业GDP比重比较很快?反映了全球分工的问题,更多研发分工在海外,不在中国国内。创新绩效方面,中国排第五,这应该是非常突出的一个名次,我们看怎么从32一下子到第五,在10年时间很多感受都是不一样,平常的感受很难接受,但是有一些指标构成的,评价作为它的怎么构成的?怎么一个指标。高技术产业出口额从第九到第一位,高技术产业出口占制造业出口的比重进入世界前三,说明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非常发达了,如果从这个指标看。中国技术自主率也显著提高,从27-15,技术依赖性进步非常显著,但是总体生产率水平原地踏步,大家看了这不很矛盾?前面那么好,这一块也应该表现好,包括单位GDP产出也非常好,前面技术进步好象非常迅速,到后面好象没有进步,放在全球来看,是全球分工的结果,跟前面的优势一样,更多最终的产品产值表现在中国,但是更多研发投入包括风险更多分工在海外,所以产生了这样的现象,但是绩效有几个指标构成,国际可比。

创新环境来看,我们现在处于第18位,这个进步还是比较显著的,因为创新环境从27-18,金融危机以后稍微往下走了,总体来看改善比较显著,2006年中央发布了政策以后,我们的政策密切出台,带来了一系列变化,所以从创新环境的二级指标来看,它们方面表现好?哪些方面相对改革还要进行重点突破?宏观经济稳定性,政府规章的影响,收入与效率挂钩的程度,产业集群比较好,政府采购比较好,企业协同创新方面,研究与培训服务状况,还有IT、法律、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反垄断政策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企业创新的融资难2005年-2005年由过去35上升到11,改善非常显著的,对于企业创新来说非常关键,因为资金的获得非常关键。从创新环境金砖国家来看,大体曲线互相差异不是很大,各自有相对表现突出的地方,中国是红色的这一块,在各个方面都不落后,但是没有在哪两个方面特别突出。从这些指标看中国创新指标的进步,2020年创新能力的增长,红色各种颜色代表五项指标的各个趋势,趋势最明显的是知识创造,但是我们说了知识创造恰恰是在总体里面进步最慢的一种知识创新资源和知识创造,主要是基础太低,同时总量增长很快,但是相对中国规模来说,不管是专利还是论文,强度是远远不够的。

从创新总体增长来看,前面5年,2000年-2005年增长斜率比2005年-2010年更高,更头,斜率值更大,这也符合客观规律,随着不断快速发展,越到后面边际增长率日趋下降,越到后面创新国家建设,提高创新建设难度越来越大。科技体制改革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我简单介绍一下,一个是资源投入,资源投入还是根本,虽然过去资源投入增加缓慢,但是后面的难度决定了资源投入必须保持强度,我们国家研究开发的强度研究开发经费占GDP比例,已经达到1.84%2011年,到2020年达到2.5%以上还是有难度的,下一步是攻坚阶段,知识创造方面,科研机构、高校论文的引用次数和人均数需要进一步提高,差距比较大,专利数量也一样,专利的质量还需要提高,企业创新的核心应该说我们的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收入的比例2015年提出达到1.5,现在只有0.9左右,所以下一步还要改善政策,推动企业加大投入。

第四创新绩效,创新绩效虽然排名很靠前,但是它的分布包括高技术产业本身现在出现不好的趋势,它的利润率,它的效益还比不上传统产业,比不上制造业总体平均水平,这个应该值得关注。最主要的是全球分工原因是一样的,全球分工下一步我们参与分工向更高端分工努力的问题。创新绩效分布来看,从这个图看出沿海这一块分布不平衡,这也说明潜力还是很大的,中西部潜力很大,将来随着东部的传统优势减弱和新的挑战到来,日趋分布变化,改革需要关注的,创新环境从研究来看应该更进一步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促进竞争的公平自由公开公正,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薄弱环节,产学研的协同创新也是下一步要努力改进的方向,同时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营造更好的环境。

[责任编辑:fangya] 标签:中国 政策 企业 国家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2012浦江创新论坛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

  • 单日流入资金最多个股
  • 明星分析师荐股
股票名称 股吧 研报 涨跌幅 净流入
复星医药 股吧 研报 2.54% 82180.60万元
天山股份 股吧 研报 -2.21% 56006.18万元
京东方A 股吧 研报 3.63% 54386.33万元
隆平高科 股吧 研报 7.90% 52767.97万元
智飞生物 股吧 研报 -2.57% 47914.52万元
天邦股份 股吧 研报 8.00% 47535.05万元
北大荒 股吧 研报 8.85% 45487.80万元
中国联通 股吧 研报 4.12% 43193.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