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价格管理也是社会管理

2011年03月31日 13:57
来源:东方网 作者:邓伟志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最近,人们在热议价格,商店里有人议价格,菜场里有人议价格,地铁里也有人议价格。价格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

价格问题背后是社会问题

价格问题毫无疑问是个经济问题。价格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价格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理论的完善和提升。

价格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当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之后出现的。价格是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交换价值。这在任何社会经济形态中都是一样的。这种共性本身是具有自然属性的。可是,价格所反映的是商品交换的关系,也就是交换双方的利益关系。这就不能不说明价格具有社会属性。

价格按商品形态分,有物品价格、服务价格、要素价格、精神产品价格、有形产品价格、无形产品价格。在物品价格中,有卖者与买者的关系;在服务价格中,有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要素价格中,有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知识。在这众多的要素中,有很多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

按价格的差别分,有地区差价、季节差价、品质差价、批零差价。在每一种差价的背后,都有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一对社会矛盾。

按价格形成的区域不同来分,有区域市场价格和统一市场价格,国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地区与地区之间有区域间的高低关系;在区域与“统一”之间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国与国之间,有政治关系在里面。当前的汇率之争就是国与国的政治之争。

按价格形成的方式分,有计划价格、自由价格,这里又有一个集中和分散的矛盾。

按价格形成的主体分,有政府决定与市场决定两类。这里就有政府与市场的分工的政治学问题。

按产品的公共性与私人性来分,价格有公共产品价格和私人产品价格。这里就有公私矛盾。

林林总总无不说明价格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不论是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理论,还是按照马克思的理论,都认为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由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会变化的,因此,价格有上下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按19世纪末英、法、奥学者的“边际效用论”,衡量价值的尺度又同人对物品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能力有关。因此,价格与价值之间又是有矛盾的,有相背离的一面。背离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背离得过远过大,又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反弹。

按照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货币量越多,商品价格越高。假如货币量真的过多了,那就一定会出现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十有八九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

通货膨胀不利于社会安定

从中国古代史上看,公元189年,董卓铸恶币,引起物价飞涨,导致社会恐慌。三国时,刘备听信不可靠的建议,铸造大面额货币,社会一片混乱。南朝宋景和元年,造劣币,又轻又薄,“入水不沉”,“斗米一万”,促使刘宋王朝崩溃。北魏孝明帝铸钱,薄得“风飘水浮,斗米几值一千”,于是犯罪率激增。隋炀帝随着钱币变薄而日趋灭亡。北宋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本是好事,可是宋徽宗滥发交子,发行量为神宗前的42倍,马上民怨沸腾,政权垮台。

现代的国民党政权,在1949年4月把金圆券面额从一元直线上升到一百万元。金圆券成了废纸。国民党也随之而逃之夭夭。

规律对违反规律的惩罚对谁都一样,最为公正、公开、公平。外国也无不是“价格涨,社会乱”。英国在16世纪出现过有名的“都铎大贬值”。尤其是在亨利8世、爱德华6世,粮价飞涨,粮商囤积,穷人饿死,抢劫成风,社会骚乱。从1946年到1949年日本东京的零售物价指数增长了240倍,于是黑市盛行,工人生活困难,社会一时混乱不堪。

当然,各国对价格上涨的缘由都有自己的解释。这些解释自然不会都是无中生有,可是,只要其结果是价格飞涨,那就一定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这都是在为“价格涨,社会乱”的必然性提供生动的例证。

价格管理也是社会管理

价格具有二重性。价格一方面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对社会再生产运行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起着指挥、支配、调节、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凡大幅度背离价值的价格,如通货膨胀,对经济、对社会都起着破坏作用。价格的这种二重性要求我们要慎待价格,善待价格,把价格当作一门必修课来学习和研究,把价格提到社会发展、政权巩固的高度来学习和研究。

用改革的眼光抓价格管理。为了防止通货膨胀,政府必须对价格的制定、调整和交换,进行指导、组织、协调、调控、干预和监督。政府既要对价格的形成及其运行加以管理,又要对价格行为主体的价格行为加以管理;既要管宏观价格,控制物价总水平,又要管微观价格,管好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须品的价格,比如“米袋子”、“菜篮子”,等等。但是,所有这些管理都不能是“死管”和“管死”,要在改革中管理。30多年来,我国在价格改革上是下了一番工夫的,建立了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机制,使价格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基本理顺了主要商品和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建立了价格管理体制和宏观价格调控体系;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初步建立了价格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了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尤为可贵的是,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价格理论体系。但是,改革还有待深化。现在应该由政府规定的价格,规定得未必适当;应该由政府控制的价格,控制得不力;应该由政府依法约束的价格,约束力还不够强;应该由政府施加影响的价格,影响力也不够大。有些垄断经营性强的企业,反而是在控制政府。土地价格的随意性太强。菜篮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与“菜园子”在减少有关。一些公益性服务的价格偏高。价格管理要有利于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协调中央与地方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把微观经济主体搞活,有利于兼顾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价格改革涉及面很广,孤军奋战不行。要把价格改革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中来考量。政府该放权处要放权。放了不该抓的权,才能集中力量抓好该抓的权。

要制定科学而又完整的价格政策。价格政策是为了影响价格水平和价格形成而确立的目标以及为达到既定目标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政策不可有缝隙,有缝隙就是给投机大开方便之门。政策一定要完整,不可自相矛盾。从宏观角度看,要有完整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投资政策、进出口政策等。从微观范围看,要有完整的农产品价格、工农产品交换价格政策、能源价格政策、水资源价格政策、运输价格政策、邮电价格政策、药品价格政策、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还有各种比价、差价政策。必要时,还要有价格补贴政策、限价政策、冻结价格政策。在政策上要与国际接轨,又不能照搬照抄;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又不能朝令夕改,不能“初一、十五不一样”。

加大价格监督的力度。价格监督的目的在于按照价格法规,制裁违反价格政策和价格纪律的行为,以利于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监督的方式有:国家监督、企业内部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前两种方式说得较多,这里着重说一下后两种监督。现在有人视媒体为“敌对”。其本质是害怕监督。还有些人把社会监督当耳旁风。其本质是抵制监督。要加大价格监督的力度,首先要壮大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价格才能接近合理。价格监督的内容很多,当前重点的是要监督“价格歧视”,对同一商品或服务的不同购买者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要予以惩罚。价格歧视的做法往往是对购买力高的给低价,对购买力低的索高价。这就助长并且扩大了贫富差距,是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宗旨背道而驰的。

要及时把握价格信息,作出价格预测。凡事预则立。有些通货膨胀之所以愈演愈烈,有时同缺乏预测、预警有关。预测,要对单项商品价格预测,对分类商品价格预测,对价格总水平预测,对价格变动连锁反应预测,对价格弹性预测,对商品成本变化预测,对市场行情预测,对政冶、经济环境可能对价格发生的影响预测。既要有短期预测,又要有长期预测。而要预测就要及时了解、采集、传递和分析处理。预测的成果应当交社会公开讨论。讨论不仅有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而且讨论的过程也是一种预警的过程。神秘主义是不相信群众的表现。

价格是一门大学问,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攻克。价格管理的“理”是规则和制度;管理的“管”是指规则和制度的制定和运行。过去说,“隔行如隔山”,只说出了一部分道理。隔行还有不隔“理”的另一面。经济发展的目的全在于社会发展。愿我们的国家物价稳定、社会稳定,经济与社会齐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wangxy] 标签:价格歧视 水资源价格 效用论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