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李经纬:我死了比活着舒服 (3)

2013年05月24日 16:41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陈新焱

人参与条评论

在病房里开庭

这可能是中国司法史上最特别的一次庭审。临时法庭就是病房外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小会客室,3名法官、2名检察官、2名律师、2名速记,李经纬坐在轮椅上受审。

然而,健力宝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新的变故,正是起因于准备上市过程中的一个插曲。

2000年左右,为了筹备上市,饮料厂改制。因为账上还趴着一笔4000万元的职工福利基金,为了赶在转制之前处理,李经纬和杨士明、黎庆元等另四位集团公司高管当年6月召开了一次领导班子会议,共同商定为包括与会的5位老总在内的全体职工买保险来花掉——当时,买保险是三水公司中颇为流行的一种福利。

但会后,为全体职工买保险的方案虽然做了出来,却一直没有通过,也没有实行,为5位老总买保险的计划却迅速开始。当月底,饮料厂工会账上支出一千多万,为他们购买养老和重大疾病险,其中李经纬投保331.88万元,其他人则均在200万左右。按照保险行业潜规则所分得的每人10万元左右回扣,则直接交给了他们每个人。

职工福利基金账上剩下的三千多万,则在2001年直接分发给全体职工。

这是后来佛山市中院出具的判决书中对此的记载,并且载明各方对这些事实均无异议。

2002年10月,李经纬被举报,后因为涉嫌贪污而被罢免全国人大代表职务,并被监视居住。而其罪名,先是“涉嫌转移健力宝巨额资产”,后是“涉嫌贪污”。随后,李经纬四位老臣中的三人相继被捕,一人移居国外。

按照相关规定,检察院对于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最多应在一个月零十五天内作出决定,但李经纬案于2003年移交给佛山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之后,直至2009年才被提起公诉,时隔5年又11个月,他的几位老臣其间甚至还一度回到公司上班。

又过了两年,2011年8月29日,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广州珠江医院审理了李经纬涉嫌贪污一案。

这可能是中国司法史上最特别的一次庭审。李经纬的辩护律师王波说,这是他从业25年来,第一次遇到在医院里对一个病人进行庭审。

临时法庭就是病房外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小会客室,3名法官、2名检察官、2名律师、2名速记,李经纬坐在轮椅上受审。庭审大约进行了两小时,一些程序干脆省略了。

在庭审时,王波做的是无罪辩护,认为其虽然违规,但不构成犯罪。主要理由是职工福利基金既非公共财物,亦非国有财产;给全体职工买保险是5位董事会成员研究、决定利润分配的单位行为,并非个人行为;而且主观上也并非故意非法占有,因为这一行为在公司里公开走了所有流程,并没有采取任何隐蔽性手段。

三个月后,佛山中院作出一审判决,李经纬以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5万元。判决的理由是,“被告人李经纬为受国有单位委派到任职单位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从事公务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伙同他人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此时,距离李经纬案发,已经延宕近10年。

而李经纬的命运,也引发无数争议。争议的焦点之一,就在于李经纬的身份。他究竟是企业的老板,还是国家工作人员?

早前的模糊身份带来的灵活性,至此终成获罪之由。

这正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复杂性所在。因为产权不清、身份不明,许多国有企业和国企高管身份暧昧,权责模糊。许多日后震动全国的案件,无不与此相关,比如红塔集团褚时健贪污案。

时至今日,同样的问题,依然是中国转轨的焦点所在。李经纬,不过是时代焦点的承受者之一。

没有人敢顶撞的人

“我在健力宝的七八年中,从来没看到有一个副总敢当面和他顶撞的……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命运,也牵累了他一手创建的健力宝。”

“客观地说,健力宝最后被如此处理,也不能全怪政府。”事隔十多年之后,李志强反思道。

这位性格直爽的江西人因为到健力宝的一次交流而被李经纬看中,留下来一干就是八年。

“当时健力宝要到广州建大厦,无可厚非,毕竟是发展需要,但建大厦的方式有很多种。”李志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当时受命到广州调研,三天内,就向李经纬提交了一份报告:花1.5亿元买下一栋30层楼的冠名权,同时获得其中两层的永久使用权。相比自己建,这样显然更省钱,但这份报告被李经纬放到了一边。

“最开始李总还是清醒的,但随着市场的持续向好,以及媒体、政府对健力宝业绩的褒奖,最后就开始有些冒进了。”李的另一位老部下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

这种冒进,集中体现在李经纬主政后期五花八门的投资上。

随意翻阅1990年代的《健力宝报》,几乎每过一两个月,健力宝就会有新的收购或投资。

这些公司横跨金融、传媒、房地产、科技开发等各个领域。决策过程与程序,看起来并不严格。比如,1994年一次去南京,李经纬考察了一番南京国际机场及其周边环境, 便决定在机场旁边购买160亩土地,主要用于建设国际机场服务中心;同一年,为了跻身世界上最繁华的帝国大厦,健力宝花了500万美元将这栋标志性建筑的26层整层买下。

事后看来,这些投资盈利的少,亏损的多,直接影响了健力宝的利润。

其实,除了饮料,健力宝的核心管理团队在其他领域都并无专长。但健力宝的飞速膨胀,让强硬的李经纬更加强硬。

“他到后期有些膨胀。”黄协荣就因此“有些看法”。黄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开始几年,几位专家经常去三水,见李经纬也非常容易,但大概三年之后,感觉就慢慢“淡”了。有一次,他们被李经纬的秘书挡在了门外,这让几位专家非常生气,“欧阳孝气愤地说回去,不见了”。

不过,李经纬的多位下属则向南方周末记者描述了老板的重感情与念旧。

一位头发花白的三水酒厂老员工说,每年春节,李经纬都会专门设宴,请退休的老人喝上一杯,给每个人发开年红包,“从来没断过”。

区盛联则讲述了另一个细节,中风住院之后,李经纬常邀请一些老朋友一起喝茶,而且一如既往地主动埋单,“每次都是他请我们,没有一次是我们请他”。

但大家公认的,则是李经纬的强势。

“我在健力宝的七八年中,从来没看到有一个副总敢当面和他顶撞的……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命运,也牵累了他一手创建的健力宝。”一位不愿具名的老部下说。

另一位高管则反思,健力宝的衰落,与当时健力宝的企业文化也有关,“创业元老们基本都没什么文化,企业做大了又不充电,有些思维已经跟不上形势了”。

关于李经纬的“不学习”,在十多年前的媒体报道中,流传着一个故事:

1994年秋,一位北京记者在李经纬宽敞的办公室里采访他。高大的书橱里,放满了书,记者起身数了数,一共47本,从市场理论到政策法规,甚至还有一本《新闻写作》。不料李经纬哈哈一笑说:一本没看,全是摆设。

这位高管则给南方周末记者举了个小例子。有一次,一位领导来访,问李经纬,啥叫物流和营销,李没有回答。“在他的概念里,‘物流’就是‘运输’,‘营销’就是‘销售’。”

在他看来,没有上过一天学的李经纬,早期靠着敏锐与市场感觉获得成功,但在后来越来越激烈的饮料市场竞争中,特别是市场营销方式已经剧变的情况下,已经不够用了。李经纬也曾想开发新品,先后推出柠蜜宝、天浪、乐臣等品牌,但都以失败告终。

其实,在李经纬主政后期的健力宝,已经千疮百孔。各种利益之争也悄然出现。“山头林立”是一位中层干部对健力宝内部人际关系的评价。

梁晃告诉南方周末记者,1994年,他从三水区经贸委退休后,李经纬邀请其过来帮忙,成立一个贸易公司,专门用于向外采购原材料(比如砂糖),然后再卖给健力宝集团下属的工厂,赚取的利润作为福利返还给员工。这原本是好事,可梁晃发现,砂糖采购回来了,公司的有些工厂竟然不要而是去找别的渠道买。后来他实在看不过眼,便从健力宝离职了。

失望,也在一些高层中蔓延。李志强最后也选择了离职。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方面是自己个人的原因,一方面也是实在待不下去,“和整个健力宝的文化开始冲突了”。

[责任编辑:wangkt] 标签:李经纬 1983年 1986年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