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融五年做了哪些事
基于传递新闻价值之需要,特补发2008年09月10日国企杂志文章,以飨读者。
国资委建立五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用他的话归纳,就是三句话
李荣融的三句话
“国资委建立五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用我的话归纳,就是三句话:
第一,国有资产监管的体制已经建立,中央、省、市三级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都已经建立起来。同时,一系列的相关法规、规章都已经出台。
第二,我们找到了一条路子,就是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国有企业的路子。
第三,成绩是比较显著的。这表现在国有经济进一步壮大,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也在增大。”
文|本刊记者 郭大鹏
8月10日下午4时,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特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向中外媒体介绍国资委成立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情况。
这次发布会表面上和李荣融以往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没有什么不同,但是长期关注国资委的人会发现明显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是李荣融第一次对国资委成立5年来的成绩和经验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这实际上也是对十六大确定的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回顾和总结。
这样的回顾和总结,对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不过,由于时间较短以及媒体的热情集中在当前的热点问题上,这次发布会最终还是成为了一次例行的发布会。
根据国资委为这次发布会准备的资料,结合长期观察、积累的素材,《国企》杂志力图勾画出5年来国资委主导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大致轮廓。
体制变革的“重大步伐”
对国资委的5年进行概括总结,首先要从中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谈起。用国资委的语言表述,5年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重大步伐”这几个字看似空洞,背后却蕴含着一系列实实在在的、革命性的变化。
这一系列变化的起点要追溯到党的十六大。
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03年国务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一次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所有者职能的分离,明确了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确定了“国家所有、分级代表”,“权力、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
至此,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在进行将近十年后,开始触及宏观层面。1988年,国务院成立了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但这并不是一个国有资产管理出资人机构。出资人权利分散在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大型企业工作委员会、经贸委、计委、中组部等部门。国有资产的资产权归财政部,投资权归计委,日常经营归经贸委,人事权归企业工委,这就是被戏称的“五龙治水”。这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本意是要各部门相互约束、相互监督,但各个部门对同一个企业发号施令,显然弊端甚多。五龙治水相互制约,有时也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国资委的成立,宣布了这种政出多门的分权管理体制彻底终结。
“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真正改革是从十六大以后开始的。”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卓元去年接受《国企》杂志采访时说,“十六大之前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方针。十六大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方针定了,国家统一所有,分级行使所有权,而且提出权利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方针。”
在上述背景下成立的国资委,肩负的胆子可不轻,李荣融对此有深刻的体会。他曾在文章中描述他面临的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极具挑战性,极具探索性。”
5年过去了,现在来看看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革的总结:
国有资产监管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基本建立。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设立了国资委,全国大多数市(地)设立了国资委,没有单独设立国资委的也采取多种形式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一些省市还积极探索了县级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国资委共制定和发布了与《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相配套的19个规章和104个规范性文件。各地国资委制订了1600多件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普遍实行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激励层层连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初步形成。中央企业负责人实行了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严格按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初步规范了中央企业的薪酬管理,强化了激励约束机制。第一个经营业绩考核任期(2004-2006年)成效明显,第二任期(2007-2009年)正在实施。各地国资委也先后对所出资企业实行了经营业绩考核。
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加强。加强财务监督,重点管好账本,研究制订了出资人财务监督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开展了企业财务预决算管理、财务动态监测、会计核算监督、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及中介财务审计监督等工作。稳步实施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制订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监事会制度,实现了监事会由事后监督向当期监督的转变。
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进一步规范。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使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并开展了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规范运作,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国有产权交易平台,国有产权交易普遍进入市场公开操作。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逐步走上规范运作的轨道,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国企新路子
国资委刚成立的时候,国有企业的日子还不好过。那时的中国经济刚刚走出低迷,亚洲金融危机、国企三年脱困等让人沮丧的记忆还相当清晰。而把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作为核心任务的国资委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回顾这几年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的改革,人们可以发现一个核心主题:探索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国有企业的路子。5年来,李荣融找到这条路子了吗?
我们先从一篇文章说起。2006年,国资委的各级官员、中央企业的头头脑脑们都开始议论一篇文章——《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搞好国有企业》,这篇文章发表在《经济日报》上,作者正是李荣融。国资委一位官员告诉记者:这篇文章是李荣融关于国企改革多年思考的结晶,是他各种举措的理论出发点。
这篇文章发表在国资委成立三周年之际,核心思想是:3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按照企业发展规律办事,把国有企业真正塑造成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国有企业就一定能够搞好。然后他分段论述了他理解的企业发展规律:首先要坚持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重要的是层层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关键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引导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必须切实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
李荣融还表示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搞好搞坏,跟所有制没有直接关系,不同的所有制里都有好的企业,也都有差的企业,关键看是否按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办事。
按照企业发展规律办事——这或许就是国资委5年时间找到的新路子。
在8月10日的发布会上,李荣融这样解释新路子:这条路子可以分两方面讲,一是从政府角度讲,这届政府把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出资人的职能分开了。也就是说,长期困扰我们的“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是谁”到位了。从我们管理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责任落实。我们找到了一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责任落实的途径,从责任的落实到他们的年薪、奖惩、再到监管,都有一套法规。同时,市场化选聘人才,就是要挑选更能承担责任的人到该到的岗位上去。这五年取得的成绩,除了外部环境,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责任到位所激发出来的潜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郭大鹏
编辑:
mad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