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 李荣融荣退

2010年10月09日 16:07国企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位个性鲜明的人,主导解决一个史无前例的难题,李荣融备受瞩目也饱受争议

文/本刊记者 郭大鹏

李荣融坐在主席台上,平和的面孔透出一丝怒气:早晚有一天,中央企业的账要向社会公开,央企是全国人民的企业啊。

这是在去年年中央企负责人会议上的一幕,李荣融正脱稿谈到央企上缴国有资本收益的事。说到少数央企有抵触情绪,找借口拖延,李荣融少见地动怒了,随后就说出上面一句话。

作为长期关注国资委和央企的媒体人,记者听了他的话不禁心中一喜。我们平时观察、研究央企,一个最大的苦恼是缺乏基础的数据,如果有一张涵盖所有央企基本财务信息的表格,真是莫大的方便,但记者也很快意识到,这应该是件比较遥远的事情。 按道理上说没有任何问题,从操作上说则会有种种的障碍。估计很多人都会有同样的想法。

不久之后,国资委网站上悄然挂出《中央企业2008年度分户国有资产运营情况表》。虽然内容还不够全面——只是列出了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实际上缴税金总额的上年和本年数据,年末国有资产总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但是我们从中已经可以发现许多真相:这家不久前还热情高涨进行海外投资的央企,竟然已经陷入如此巨大的亏损;那家平时很少提及的央企,利润总额竟然已经过百亿元了。

可以想见,披露那张表的背后一定有不少的阻力和争论。但李荣融就是这样,他要做的事,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最终还是做到了。一位央企领导说:李荣融这个人还是很厉害啊!你看他这几年,要办的事差不多都办成了。

抛开为国资监管建章立制这些基础工作不说,李荣融任上有不少业绩会被人记住:

进入全球500强的央企从10多家增加到30家。国务院要求的打造30~50家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的目标,至少在规模上已经初步实现。

央企重组接近尾声,年内会减少到100家以内。在2003年这个数字是196。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实质性进展。一方面整体上市的央企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国有独资央企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全面推开。后者是李荣融最重视的被称为国企改革最后一招的大事,从不被看好到长期试点到现在已经开始全面推行。

他要做的事,看似有些不可思议,实则证明他的智。

对央企高管进行全球招聘。

对央企高管实行全面业绩考核。

很多事情都面临重重阻碍,但在李荣融的主导下都一一落实。

李荣融的卸任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李荣融为什么如此引人注目?他个性鲜明、作风强硬的管理风格是一个重要因素。

“今年体检结果,国资委干部职工的各项指标有明显的好转”,这是李荣融在另一次央企负责人会议上的题外话。背后的故事是:李荣融用一本健康饮食的小册子指导国资委的食堂工作,一年下来,得到了统计数据支持的成效。然后,李荣融把这本小册子送给与会的每位央企负责人。

李荣融的细心于此可见一斑,与细心相伴的是耐心、机智。

2005年5月的一天,北京郊外的虎峪山庄。李荣融,国资委改革局、干部局、业绩考核局等核心部门的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中国诚通集团董事长马正武等几家中央企业的领导,另外还有8位年过六旬的老同志。这8个人都是刚退下来不久的中央企业的老领导,都曾经掌管过上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的央企资产。此时,李荣融要请他们重新出山。

聚会首先是一次培训,由国资委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国研中心的专家,向大家介绍董事会试点的相关政策、规则。8位老同志,开始明白自己将要做些什么了。作为未来的外部董事,他们要承担四个方面责任:重大决策;人事;薪酬;业绩考核。诚通集团原总经理罗树清是他们当中的一位,之前当时的国资委副主任王勇找他谈话,他说:你不用做我的工作,这是国资委的规定,我能理解。但是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我这么一个人,国家得拿多少钱。现在我自己感到做企业得心应手了,却让我退了下来。这种政策法律规定,损失的是国家啊。

培训会上,李荣融对8位退下来的老同志说:国资委这次请你们出来,可不是说要让你们退休了发挥发挥余热,随便找点事干。要知道,你们这18位(这次培训去了8位)同志,可是从近两年退休的将近700名中央企业领导中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没有任何历史污点,而且搞企业的业绩都很好。 李荣融还很有人情味地对大家说:你们已经画了一个圆满句号了,再把你们请出来担责任,要感谢你们家里,感谢你们的老伴啊。

当时李荣融主导的央企董事会试点即将启动,他最缺的是合格的外部董事。把那些已经退休但仍然精力充沛的央企领导请出来,即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又解决了缺人的难题,真是一举两得。这是李荣融机智的一面。

但是,在中央企业建立规范的董事会,首先意味着剥夺央企“一把手”权力,再加上早年由企业内部人建立董事会的不成功的试验,李荣融最重视的这一变革遇到了他任期中最大的阻力。

这是在考验李荣融的耐心。从2003年筹备,2005年推出宝钢作为第一家试点企业,一直到今年6月,国资委在宣布新推行规范董事会建设的8家企业时去掉试点二字(意味着正式推行),李荣融等待了7年。

1984年,李荣融随团去澳大利亚考察,他是其中一个小组的领队。出去给大家买水果,李荣融在昂贵的香蕉和便宜的香蕉中选择的是后者。看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李荣融心中生出莫大感慨:我们中国人的命为什么不如人家值钱!中国人以后也一定要享受那样的生活。这个经历是李荣融在中粮集团举办的一个论坛上演讲时提到的。他在演讲中谈到央企的责任:忠诚于国家,取信于人民。不论社会上有什么样的声音,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中央企业就踏踏实实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这是一个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高级官员的形象。但是可笑的是,李荣融的社会形象绝非这么简单。我们几乎可以说,李荣融是社会形象最具内在矛盾性的一位高官。

李荣融是面对媒体最多、最愿意与公众坦诚相待的部委领导之一,而他得到的来自网络和媒体的批评几乎也是最多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李荣融公开发表一个意见,很快就在网络上招来一片批评之声,说批评还是好听的,因为其中还夹杂着谩骂。

李荣融实际上是代表央企受了许多攻击。他总是要面对一种悖论式的评价:央企搞得好,是靠垄断,是与民争利;央企搞不好,是无能,是低效率。

而在对央企的监管上,他也曾受过不少指责。据说,在2005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专门成立了一个小组研讨“国资委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制”,当时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管理“跟过去的部门管理没有多大区别”。国资委成立后,在全球招聘、央企重组、人事任免上频繁出手,舆论指责其既当“婆婆”又当“老板”的声音非常强烈。这方面的指责后来就逐渐淡化了。

在国资委和央企体系内,李荣融的声望则与日俱增。这种声望来自于他的业绩、能力、性格、修养。一位央企领导说:李荣融即便退休了,他的威望也一点不会减少。

关于李荣融的争议,其实早已超越了李荣融个人的得失,背后是对国企的争议。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走的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庞大的国有企业群体,要通过渐进式改革走向市场经济——这条路应该怎么走?在全社会范围内,至今也没有一致的意见。其中更流行的意见,则是倾向于尽可能地清除国企。而李荣融的一大使命是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央企业。另外,在对国企争议的背后,还有着更深刻、影响更深远的矛盾。

李荣融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人,要解决的是中国的国企改革这个史无前例且凝聚了深刻矛盾的难题,这使得他不得不成为备受瞩目、备受争议的人物。

李荣融7年间的各种作为,使得中央企业不仅没有倒下,而且得到了迅猛成长,不仅没有在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而且成为中国经济度过危机的支柱。从更长远的视角看,央企在7年间的变化,对中国经济乃至中国政治的走向一定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样,李荣融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位有历史意义的人物。

公布中央企业的年度分户数据已经成为惯例,不久前2009年的数据也公布了,但是像去年一样仍然没有引起关注。全国人民的企业,应该让全国人民看清楚,这样的数据就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公布这样的数据,在中央企业透明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是,几乎没有媒体对国资委和央企这样一个重要的变动做出报道和评论。有些人们宁愿对一盏吊灯喋喋不休,却不愿意关注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中央企业的真相。

对李荣融的议论,时常也是这样荒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热点推荐:

巴黎车展开幕 靓车美女尽收眼底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编辑: wangkt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