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多阶段工作”
严婷
昨日,在2010年陆家嘴论坛召开前一天,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傅思途(Stuart Fraser)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等小范围媒体采访。此次,他将以上海国际金融顾问委员会(SIFAC)成员的身份出席本届陆家嘴论坛,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献计献策。
“上海市政府很清楚目前的发展方向。”傅思途表示,上海确实需要一个更大规模的金融服务业来进一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但这是一项多阶段的工作,“要把握好发展步骤,多学习成熟市场的知识与经验”。
比如航运业,上海是主要航运港口,但航运金融的规模与应有的程度相比要小得多。此前有一些中资机构开始涉足海外的航运衍生品市场,但付出了代价。在这方面,中国企业需要格外谨慎,尤其是在将要涉足的领域积累足够的知识。
傅思途建议,短期内如果要在亟待发展的领域有所成长,中国需要从海外引进相关人才。“从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来看,通常的做法都是如此。此后再通过培训、高等教育等方式培养国内的相关人才,逐步对此进行补充。”
“例如在伦敦金融城,基本上都是‘外国人’,在金融城有300多种语言,人才也都来自世界各地。如果仅仅依赖英国本土人才,我们不可能如此成功。”
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傅思途认为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市场的自由度和法律的完善程度都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他认为吸引海外人才到中国工作需要提供有吸引力的税收优惠,收入税、消费税等对国际人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激励因素。
傅思途坦言:“目前西方的一些税收体系对于想要积累财富的年轻人才来说并不具备吸引力。”新加坡与香港都调低了相关税收,因此对国际人才非常有吸引力。
相关专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编辑:
hanfn
|